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2009-09-29刘文锋
刘文锋
历经九年的磨砺,在艰苦的拼搏中,终于迎来了理想的学校,亦或无奈的选择,就读于一般的高中.无论怎样,从踏入高中门槛的一刻起,相信每位学子个个都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为三年后的高考冲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开始感到高中的数学,尤其是高一的数学并非想象那么容易、简单,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有些章节难以听懂,即便“听懂”但作业或考试又不会.相当部分学生进入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即使初中的尖子生亦慢慢进入“数困生”的行列,渐渐地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因而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所以,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那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呢?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从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从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在这渐进的过程里必须将数学的学习的方法融入到教学中.高中数学从第一堂课开始就有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思想性强、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以及“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重要任务之一,重点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狠抓教学的基本环节的同时,把学法指导贯穿在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中。
二、 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教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每章、节都有引言,很多教师忽视这个功能.其实这部分内容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一起探究新课,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示新知识、新解法的产生背景,重视知识形成和探究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三、数学语言的转化
数学语言主要是指数学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这是数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征.数学问题的表达大多借助数学语言,往往学生心理明白题目意思但却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一是接受——看(听)得懂,能识别、理解、解析、弄清楚数学问题中得语言表达;二是表达——写(讲)得出,在解决问题时用恰当得数学语言准确流畅表达,并且在表达时得名词、术语规范准确,推理合乎逻辑。
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数学思维的载体,熟练掌握数学语言,熟识掌握各种相互对应得词汇,会准确地进行“翻译、转化”是学生学好、学活数学的必要条件。
四、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堂上讲授是不够的,需要学生课后进行消化,认真总结、归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果。
五、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高一数学教学必须确立“低起点,小步走”的教学指导思想,尤其是我们普通中学,教学主导虽然是教师,但主体是学生,因此要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主要还是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其中关键因素是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渗透思想、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要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师有目的的诱导调控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知识,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和法则,从而发现其解决数学问题地规律。
六、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对培养学生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对于害怕数学、担心学不好的学生教师应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师生交流,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应,当学生对问题无所知时教师适时启迪思路;当学生对问题争论时教师要抓住矛盾焦点切中要害开拓思路;当学生在解题中获得某方面成绩时要对其“闪光点”加以充分肯定,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燃烧起其对学习的信心与欲望。
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积极认真探索,相信我们一定能找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