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设想与操作
2009-09-29彭学军
彭学军
一、评价的原则
1. 正面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所表现出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和想象、积极创造和认真实践,维持和进一步激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评价,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点和方法,调适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探究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2. 过程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探究成果的质量,如它的科学性、可行性、新颖性,但更关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态度、状态和表现,其中包括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
3. 实践性原则。研究性学习评价重视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去,联系工作和生活实际,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4. 重视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性活动中,成为教与学互动中的积极主动的一方,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良性发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获得感悟和体验,克服被动受教的局面。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
1. 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和辛苦等。
2.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主要是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是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乐于帮助同学、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作出积极的贡献等。
3.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主要考察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来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4. 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评价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运用工具等方面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5. 学生各种良好思想意识的发展状况。主要评价学生的社会素养和对社会责任感,如服务意识、环境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等。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如果有的学生成果获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则意味着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色。
2.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3.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四、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方案
1.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要环节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伴随着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旨在激励与启发,重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着眼学生发展。操作时,应用各种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有序地进行跟踪评价,避免研究过程失控。重点搞好以下几个环节的评价工作。
(1)开题评价。开题评审会由校内外专家、教师组成专家评审小组,听取研究小组的汇报。在评审过程中可由研究小组一名学生为主陈述,其他学生共同参与回答专家小组的提问。开题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具体方法上,可通过自我评价、开题报告会等,对选题的研究价值、科学性、可行性、创造性和研究方案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价。
(2)中期评价。中期评价是检查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主要内容包括:研究中有关资料的积累情况、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情况,以及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情况。主要是评价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创新性、科学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结题评价。结题评价不仅包括对研究成果的评价,而且是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成果展示和交流、答辩等的评价。主要评价内容:①结题报告的科学性、实践性、逻辑性、创新性;②课题研究成果与原计划中目标的达成度;③课题研究材料的完整性;④陈述研究成果时的条理性、科学性、熟练性、自然性;⑤学生答辩时的应变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⑥研究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团队精神;⑦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创造性的建议、创造性的设计方案、创造性的小制作等;⑧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研究结论的信度和效度。
2.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应努力克服教师包办的旧模式,倡导民主评价。正如教育评估性理论家强调的:“要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重在学生自我评价;有统一标准的评价和关注个别差导的评价相结合,重在差异性评价;对研究小组的评价和对研究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在对小组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个人表现,评出个人成绩;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综合评价与分解性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等方法。而在具体评价时,可采用量表进行表现性评价。
3. 研究性学习评价结果的表示
评价结果的表示有以下几种方式。
(1)等级。采用等级式,分为“A:优秀”“B:良好”“C:一般”“D:需要继续努力”四个等级。
(2)学分。采用学分制。学分制可以分为基本学分和奖励学分。对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的给基本学分,对有创见的另加奖励学分。
(3)评语。采用描述评价评语。
(4)分数。采用先定性,后对其“赋值”,进行“二次量化”,使评价结果更加明确和直观。
4. “研究性学习”评价细化量表
“研究性学习”评价细化量表主要包括:
(1)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评审表。
(2)研究性学习研究过程评审表。
(3)研究性学习结题评审表。
(4)研究性学习课题组成绩评定表。
(5)课题组成员课程成绩评定表。
(6)社会、家庭反馈评价表。
(7)对学生研究性的总评。
例如,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评价表可设计如下。
五、评价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注意对材料的收集。要求学生注意收集研究过程中动态的、真实的和完整的记录。这些记录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材料、小型设计、实验观察数据、读书笔记、学习总结、心得体会等。这是研究性学习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重要依据。
2. 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3. 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要鼓励学生的新想法和创意,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使得广大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在学习中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