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9-29钟宇华
钟宇华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写好说明文,入门是关键。是否教得好说明文,它直接影响学生将
能否写得好说明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说明文的写作呢?
一、明确概念
名正方能言顺。什么是说明文,首先要讲清楚。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简单地讲,写说明文,就是通过作者“说”而使读者“明”。其中,关键在于“说”的过程,即你“说”什么和怎样“说”。在写作中,就是你写什么和怎样写,也就是你究竟想让读者清楚什么。
二、帮助学生选材,告诉学生写说明文一般包括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对于指定了说明对象的写作,一般在选材时,从该对象的外形特征(如形状、颜色、质地、构成部分等)和性能特征着手。而初学者,我不提倡让他们写这类文章。
我比较赞成让学生有广泛地选择对象,由他们自己决定写什么。我还会强调一点:无论最后决定写什么,都要先把这个对象的种种资料罗列在草稿纸上。当然,我会给学生举例作示范。例如,写某个人,这个人最好先是自己。因为关于自己的“材料”不仅真实准确,而且全面具体。同时,这防止了学生挖空心思去捏造或推测,防止他们犯写说明文要求“真实”的大忌。自己有哪些可写的呢?多着呢!可以介绍性别、年龄、身高;可以介绍父母兄妹;可以介绍学习情况;可以介绍兴趣特长;还可以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为人处事的原则或习惯等等。总而言之,一定要先把有关材料罗列出来,否则,下笔后很容易出现没“话”可说、没“料”可写的僵局。
三、给学生示范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的标志。特征没有抓住,就好像没有区分清一个湖泊与一个海洋一样。
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我是这样示范的:先假定说明对象是粉笔。我问学生:“关于粉笔,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学生们的回答无非是“老师用来板书的”“白色的”“有粉的”,其他再也说不上来了。于是我进行总结,说:“特征有三。第一,这支粉笔是白色的圆柱形的实心的笔。第二,这支粉笔可以折断,(我马上把粉笔折断),而且折断后还可以继续书写。第三,这支粉笔不仅可在黑板上清晰地书写,写的时候还会自然掉下粉来,并且写错了或写了不喜欢不满意的字,可以用手随时擦掉,再重新书写。你们手上的笔呢?”当我把话说完,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忙着拿手中的笔与我说的粉笔进行比较。几分钟后,我点名让学生回答他手中的笔有什么特征。这位学生拿的是一支铅笔,只见他答道:“特征有三。(一)这支笔有笔身和笔心,笔身是用木料制成,笔心是用铅制成,而且笔身紧紧裹住笔心。(二)这支笔有两端,其中一端安上了橡皮擦。当用铅笔书写时,一旦发现错误,可掉转笔端擦去错误的字。(三)刚买回来的铅笔,要先用小刀或铅笔刀刨去表层的木料,让笔心显露出来才能书写,周而往复,直至使用完这支笔的铅为止。”这位学生的回答非常好,无意中又给其他学生起了示范作用。这样,学生们心里便有底了:原来这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了。接着,学生们又忙着概括圆珠笔、钢笔、彩色画笔等的特征。他们慢慢地就把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不自觉的行为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了。
然后,我又假定说明对象是《国旗》,让学生们概括它的特征,以增加难度。学生们的回答是“红色的”“布的”“有五颗星,一颗大,四颗小的”“国旗上的红色是由鲜血染成的”等。我说道:“你们刚才说的不对。”学生们听了感到莫明其妙,怎么会错呢?我接着说:“错在审题不清。我要求的是说明‘国旗,不是说明‘五星红旗。”接着我又说:“国旗,是一个大范畴。它包括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国旗。国旗是由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旗帜。特征有如下几点。(一)国旗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尺寸。(二)国旗都有不同的图案,每种图案都包含各自不同的含义。(三)国旗都代表不同的国家,他们是不同国家的象征。(四)国旗都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话一说完,学生们更加明白该怎样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来说明了。
四、指导学生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
只有有了合理的说明顺序,文章才会有条不紊,有章可循。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三种:(1)时间顺序,即按照说明对象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作说明。我建议初学者在写发展史方面用时间顺序。为加强理解和运用,我要求他们写《个人简历》《学校发展简史》等;(2)空间顺序,即按照说明对象的空间地理位置,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到里,或从远到近来说明。我要求他们写《我的小天地》《我的家》《我的学校》等来加强运用能力。(3)逻辑顺序,即对事物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特点到用途,或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概括到具体等进行说明。对于该顺序,我建议他们先多看一下课本的例文,如《死海不死》《食物从何处来》《统筹方法》等,后要求他们写《我喜爱的一句格言》《涂改液的使用方法》等。
五、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
如果把“过河”比作说明目的,那么“桥”就是说明方法。恰当的说明方法就好比一座比较理想的桥。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九种: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和摹状貌。对于初学者,我要求他们会运用前四种,并会理解和判断后五种。因为前四种比较容易“上手”。
要学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我是这样示范的:(1)举例子。例如,在介绍《国旗》时,为了说明“国旗有不同的图案”这个特征,我们可以用举例子来说明。这时,举中国的“五星红旗”,或英国的“米字旗”,或罗马尼亚的“三色旗”,或美国的“星条旗”等等,都可以。(2)列数字。例如,在介绍一座桥时,这座桥的长度用数字来说明;在介绍一个班级时,这个班级的总人数、男女生数用数字来说明,等等,就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3)作比较。即在介绍过程中,将说明对象与同类事物或类似事物作横向比较;或将说明对象进行纵向比较,便可以给人较清楚的认知效果了。例如,介绍牛肉,可以拿牛肉和猪肉作比较;也可以拿过去的牛肉和现在的牛肉作比较。又如介绍一所中学,可以拿这所中学与其他中学或小学作比较,也可以拿这所中学的过去与现在的情况作比较。(4)分类别。即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一加以说明。例如,介绍“人”,按性别分,可以分为男与女两类;按肤色分,可以分为黄色人种、棕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四类。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