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综合实践活动促进校本特色课程研究

2009-09-29邱志玲黄凤婵

师道·教研 2009年8期
关键词:课题家长活动

邱志玲 黄凤婵

中国象棋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之一。革命导师列宁的著名论断——“象棋是智慧的体操”,更是淋漓尽致地概括了象棋的迷人魅力。2004年9月,在充分准备之后,中国象棋课作为特色课程出现在我校的课程设置中,“在孩子中普及与推广象棋”是我们引入象棋课程最简朴的初衷。

3年后的今天,随着象棋课程的开展、随着“象棋桥”教学软件的开发以及象棋特色课校本教程《学象棋》初级篇、提高篇的编写和使用,我们欣喜地发现:“课间下棋,闲时议棋”成了东圃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象棋的“温度”在师生中不断提升。更让我们为之欣喜的莫过于孩子们对象棋探索的种种热情。棋课结束之后,孩子们总会缠着老师追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象棋到底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象棋的基本杀法有多少种?”“象棋谚语有哪些故事?”“广东有多少个全国象棋冠军?”“谁下象棋最厉害”……甚至有些孩子还对《梅花谱》《桔中秘》等古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面对孩子们的探索热情,欣喜之余,我们也在思考:怎样为象棋的推广和普及加温呢?

问题提出以后,我们首先把目光投向了象棋课堂与学科课程,因为3年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象棋教学与学科课程间存在着某种相辅相成的联系。那么如何借助学科的力量促进象棋的推广呢?

这个问题在一次展示活动后得到了解决——那是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果展示会,展出的是我校近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展板上,那一个个源自于学生生活与思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引发了我们的灵感——可以尝试把象棋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引导孩子们经过探索与实践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一、问题即课题,帮助学生建立课题研究意识

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仅是孩子们日常话题的源泉,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源泉。其实在日常象棋教学中,学生们总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前面已提到的“象棋到底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象棋的基本杀法有多少种?”“象棋谚语有哪些故事?”“广东有多少个全国象棋冠军?”等等。将这些归纳一下,我们发现这些问题都离不开“象棋文化”。我们大可以围绕着这些问题,带领学生开展以“中国象棋文化索源”为主课题,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子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从产生问题开始,逐步展开探究活动,从而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希望学生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前提条件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我们的选题源自于学生的学习思考,由一个个他们感兴趣的小问题而产生,因此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课题意识和钻研动机,引起他们的注意、思考和参与热情,快乐地迈出课题研究的第一步。

二、操作即合作,培养学生分工合作意识

当学生把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以后,我们不妨引导他们围绕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组合成一个研究小组,这样更利于加大研究的力度,实现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有合作就意味着有分工,组员之间分工的合理程度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的质量。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指导课题研究小组设置具体的角色及分工:组长,负责整个小组工作的协调和安排;记录员,记录每次讨论的纪要以及每次活动组员出席情况;资料管理员,负责组内相关资料的管理;报告员,负责小组活动和成果的汇报;信息技术员,负责电脑等工具技术的支持……当分工明确后,我们看到——孩子们忙碌着也快乐着:有的一头栽进电脑或书籍中,收集象棋文化的文字与图片的资料;有的拿起手中相机、摄像机抓拍校园中的棋赛镜头;有的化身为记者,深入学校、家庭、社区,寻访身边的象棋高手以及他们与象棋结缘的故事;有的则成了资料管理员,忙于整理和分析组内成员上交的资料与数据……他们的行动速度之快,搜罗之广无不让我们大人为之惊讶。

这种各施其职的分工合作和自我潜能的挖掘,不仅能培养团体协作精神,还能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小组内的成员通过与其他成员的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所获得的信息量往往超过自己单独学习所得,知识、技能、情感等各方面都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所谓一举多得。

三、家长即师长,充分挖掘学生家庭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涉及大量的参观、调查、访问这样一些活动环节。这些活动不少需要在校外开展。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太小,探究性学习的经验也不足,会在课题研究中面临很多困难,如:识字量少,知识的储备量少,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有困难,实践能力有限且安全隐患多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想到了充分挖掘学生家庭资源,寻找家长当“助教”。

1. 研究开始前,向家长宣传。为了让家长知道探究、创新、实践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促进家长重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家长对我们的研究专题——“借综合实践活动,促进象棋的普及与推广”的了解,我们在家长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家长会讲解、活动倡议书、部分家长座谈会等等,目的在于通过宣传赢得家长的认同与支持。

2. 研究主题确立时,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活动。要让家长有更为深刻的感受,最好的办法是让家长能够亲身实践,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动员孩子们积极寻求组内成员家长的支持和指导,比如让家长帮助他们研究象棋知识,并一起寻找共同感兴趣的、值得研究的子课题,以此促进家长与学生共同探究,让家长通过指导孩子,通过和孩子一起实践,一起感受收获的乐趣。

3. 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当热心的家长找到后,我们不妨充分发挥家长的“助教”作用:发动家长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人力和物质的帮助;发动家长监控学生的活动过程,负责学生校外活动的安全;收集家长们开展活动的经验及建议。

责任编辑潘孟良

猜你喜欢

课题家长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