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践场域中发现课程变革能力

2009-09-29司徒汉

师道·教研 2009年8期
关键词:导向课程体系实训

叶 华 司徒汉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经济界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有一些基本问题没有解决,其中最主要的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本质原因是现行课程与高职教育特征之间存在差距。高职教育仍然是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下寻找与工作世界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只能是有限的、间接的,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教育内容远离工作世界的问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高职教育,建构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为深化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指导,为实践场域中发现课程变革能力提供了依据。

创新人才培养,就是要改革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突破现行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符合高职教育内在规律的、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针对高职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升高职课程体系的变革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到建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有利于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认识到自己作为学校成员所具有的变革潜能。遵循以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链路课程、以获得双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以产学研结合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途径的原则。

一、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从传统的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制定,关键是观念的转变,以高职课程的特点和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标准的制定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的建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标准内容(核心部分)的设计以及教学情境的创设、课业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建立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打开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崭新视域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建立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是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学习领域作为工作课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框架设计及改革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在内容上摒弃了学科体系的束缚,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实施以职业任务和行为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从而集中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将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不再是按照学科的方式进行设课,而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建构教学内容,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再是按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构建,在教学内容上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教师要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 打破学科界限,能将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教学、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任务,并根据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的5个阶段,把教学内容归为4个学习领域范畴:

学习领域范畴1:职业导向的工作任务——入门和概念性知识。

学习领域范畴2:系统的工作任务——职业关联性知识。

学习领域范畴3:伴有问题的特殊工作任务——具体知识和功能性知识。

学习领域范畴4:不可预见的工作任务——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

学习领域实际上是跨学科的课程计划,是建立在课程论基础上由高职院校制定的学习行动领域,包括实现该专业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的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的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一般来说,每个培训职业(即专业)由10~20 个学习领域所构成,这主要是根据该职业的工作任务和活动特点来决定,没有硬性的数量限制。

三、建立教学改革新范式,开创高职教学的新途径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同时确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育改革中的基础地位,为提高教学成效开创了新的教学途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德国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尤其强调职业实践,强调学生通过典型的职业活动获得技能和知识,进而形成经验和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作为教学的咨询者和课堂教学的主持者。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其特点是项目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情境学习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在项目学习中,学生是主要的行为者,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中,教学内容就是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适合教学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

四、建立灵活的考试制度,创新评价方法

高职生能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顺利就业,需要通过考核来进行评价,可见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创新评价方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创新考核评价方法呢?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打破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以粗线条的等级制取代精细的百分制、取消单一的笔试形式,扩大考核范围和内容,以过程性考查为主,终结性考查为辅,自我考评和集体考评相结合,在建立问题能力为标准的机制等方面追求考试的正面导向,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考核评价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结合,重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改变传统的以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评价方式,开展重在实效的评价机制改革,从行为表现的一贯性、发展性,从特殊事件的表现中,构建核心技能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手段、评价方法等)。

五、建立高水准的实训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

实训基地建设要达到一流水准,就要形成足够的实训规模,形成较高的实训档次,形成一流的师资队伍,形成规范的实训教材,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全国高职高专的实训基地建设中起示范作用。高职院校要拓宽思路,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新路子,对内要充分挖潜,对外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大力寻求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从管理模式看,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引入现代企业的理念与价值观,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实训内容与项目来源于企业,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基地的效益,一些已具有较大规模、精良设备的校内实训中心或基地的高职院校,可为签约企业免费提供生产和陈列场地,可把实训中心作为企业的研发中心、产品开发工作室、教授工作室及高工工作室,或以“零租金”的方式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准市场化运作,微利经营,全面向社会开放,缓解教育资源不足以及资源分散的矛盾。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变“消耗型”实训为“经营型”实训。

六、建立专业教学团队,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从课程设置到课程标准、教学活动设计方案、项目教材的编写等都是一种全新的理念,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发挥改革的创造力。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熟悉职业实践,具有跨学科和团队合作能力,领会项目课程的特征,把握项目课程设计的核心环节、熟悉项目编排的基本模式。包括将遇到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如何开展专业调研及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如何分析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如何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知识体系如何按工作体系进行重构、课程标准及学习项目如何设计、项目教材如何编写等,都将带给教师和专业教学团队新的思考。只有深入研究高职教育的特点,掌握其实质,找出其规律,才能做出实质性的改革。只有通过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的共同策划、掌握隐含在实际的职业工作中的知识,确认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并破译出隐含在工作任务中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实现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改革。

参考文献:

[1]任爱珍,徐肇杰,从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理念角度来构建中国高职课程设置体系.《辽宁教育研究》2007.6

[2]姜大源,“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特征与问题—关于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3]赵明珍,基于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论探索“技能包”的开发与应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导向课程体系实训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