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吉林市高校太极拳普修教学效果的认可度浅析

2009-09-29王洪波

大家 2009年11期
关键词:认可度太极拳

王洪波 房 磊

摘要:太极拳教学是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吉林市多数高校将其作为一项普修内容,本应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此次的调查中我们却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从中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本文就太极拳拳术特点,学生身心特点等提出相关见解,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吉林市高校 太极拳 普修课 认可度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武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且太极拳在习练上具有一定的健身效果,是一项很好的修身养性、锻炼身体的运动项目,因此在当今的许多高校都将太极拳引入学校作为一门普修课程传授给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针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太极拳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见解,以助于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对吉林市开展太极拳普修课程教学的大一与大二的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6份,有效问卷949份,并跟踪观察走访课堂,了解学生实际锻炼情况,获取相关数据,进行了逻辑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习练太极拳前后的学生心理变化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对学生习练太极拳前后的心理情况方面进行了调查,其中我们了解到在习练太极拳之前,学生对于太极拳的感兴趣程度较高,其中感兴趣的人数占74%,然而在习练之后,对于太极拳感兴趣的人数却下降了一半,只有之前的36%。而针对学生习练太极拳心理变化情况的原因,我们也设计了相应的问题,其中影响太极拳习练者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习练过程中动作单调乏味,每次课重复次数过多,产生厌倦感。

(二)太极拳习练过程中的困难

太极拳动作讲究“中正安舒”、“无过无不及”,它既不可以追求,也不过于表现,具有自然和谐的运动特征。太极拳动作上表现为每个拳式都具有“开与合”、“圆与方”、“卷与放”、“虚与实”、“轻与沉”、“柔与刚”、“慢与快”,并在动作中有左右、上下、里外、大小和进退等对立统一的独特形式,而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阴阳”和“虚实”之感。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正是对太极这种以意行气的拳术特点理解不深,在练习过程中大多都体会不到太极拳本身的意境所在,导致习练中动作机械,一味的学做跟做,动作僵硬变形,这一点男生居多。

(三)太极拳攻防技击技术基本属性的讲解

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基本属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二十四式太极拳虽为简化太极拳,习练时,仍应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和招术。太极拳的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然而在对太极拳普修课程调查的阶段中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太极攻防技术的很少,只有12%的学生接受过传授,其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方面是太极拳课程的设置上,设置的教学时段较短,学习完基本的动作之后,没有多余的时间讲授;另一方面由于是普修课程,对于体育教师的需求人数增加,导致需求很多的非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也要从事太极教学工作,这样就影响了太极拳的攻防技击技术的讲解,一是由于技术动作的非专业练习使得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产生畏惧感,不太敢于传授,二是可能接触较少不了解,所以导致在太极拳教学中攻防技击技术的特点体现不明显。而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有八成左右的学生对于太极拳攻防技击技术持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这一点拿到教学当中,一是可以提高太极拳的实际应用性,二是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与爱好。

(四)太极拳身体锻炼效果与心理锻炼效果的变化

太极拳初级学习阶段需要学生在课上课余时间不断的练习,熟悉动作,以求达到训练效果。然而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在高校多数都是大课形式,一般是一个半小时,那么在热身准备活动完之后,基本就是进入主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平均每次课堂上都会打七遍太极拳(整套),如果是学习阶段可能重复的次数会更多,以求达到熟悉动作的目的,但是在每一次的习练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锻炼效果并不佳,因为单一动作的重复使得学生对于拳术逐渐在丧失兴趣,并导致反感情绪的产生,反感情绪的增加使得习练时动作质量下降,锻炼效果不佳,心理产生对体育课程的反感,心理能量在体育课上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反而使得心理压力增加。

(五)太极拳教学使得教学评价趋于平衡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体育课程最终的考试内容多数都与身体各项素质相关,那么平日身体素质不佳的学生在最终的表现可能就不尽人意,但是这一群体在课堂中往往表现的很好,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在体育教师布置的任务中,能够积极完成,可最终的考試结果却不理想,最终使其会逐渐丧失投身于体育运动的热情,虽然在教学中我们有平时成绩这一项,但是所占比例一般不会超过40%。而太极拳的引入,使得教学评价趋于平衡,从太极教学中,教师能够清楚的了解到那些是学会的,那些是没有用功的,并且能够给于身体素质不佳的学生一定发挥施展的空间,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有助于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六)太极拳教学与终身体育观形成的关系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兴趣,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体育锻炼能力, 使其走向社会后能够经常从事一些娱乐体育、健身体育、传统体育和一些极富魅力的竞技体育等, 为走向社会尽快地实现体育终身化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太极拳项目,根据拳术本身的特点分析,并经过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太极拳开设普修课程,使学生丧失体育锻炼兴趣的占六成以上,产生反感的占七成左右,运动兴趣的亏蚀,使得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受阻,因此,高校体育教育的任务应该确立在安排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应多应用选修形式,把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而且在项目开设上应尽量保持多样性,让学生选择的面广些,正确引导学生选项,分析学生个人特点,选择符合学生自己的体育项目,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在体育锻炼中身心都得到锻炼和释放。

三、结论与建议

太极拳是一项传统项目,在锻炼身体方面它有着独特的特点,但是同时它也存在许多的弊端,在学生中的认可度不高,那么如何克服弊端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成为了体育教师所应探讨的题目:第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习练太极拳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下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在教学不断引入新教学方法,例如配乐练习,闭目意境练习或者到树林中练习等,都是提高教学中学习热情的手段。第二、对于太极拳意境体会以及太极攻防技击技术的教学问题,我们可以将太极教学的时间段放长,例如开一学年的太极课程,给太极教学放宽了时限,这样将攻防技击技术加入进去就有了充裕的时间,意境体会应多以教师讲解示范为先引领大家,提高教师教学的素质,以更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纪小红,杨丽.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初探[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19,3.

[2]赵秋菊.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健身作用调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8,(1).

[3]王贺文.对太极拳选项课教学效果的诊断与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19,(2).

作者:

王洪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认可度太极拳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二)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节选40式)(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生中认可度调查研究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调查研究
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启示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