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与语言

2009-09-29何秀兰

大家 2009年11期
关键词:歌唱者吐字咬字

摘要: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的有机结合体,在歌唱中要做到正确规范的咬字吐字,行腔归韵,掌握歌唱语言的规律,挖掘作品内涵,使歌唱语言有效地服务于声乐作品的内容风格、思想感情。

关键词: 歌唱语言咬字吐字

歌唱艺术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和艺术,它也是一门声乐与语言相混和的综合艺术,更是音乐和语言文字的结合体。因此,作为歌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歌唱语言的规律,将歌唱的音乐与语言紧密结合,掌握歌唱中语言的特有规律,做到规范正确的吐字咬字,从而更完美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

一、歌唱语言是生活语言的艺术概括与升华。生活语言与歌唱语言虽有差异,但密不可分。生活语言即人们平时在生活中表情达意、交流沟通所使用的语言,就我们国家来说,使用最普遍的语言就是普通话。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标识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其中前述“北方话”,亦称“北方方言”,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当代学术名称为“官话方言”。作为中国人,学习声乐首先就要练就扎实的普通话功底,掌握普通话发声的基本方法与规律。莎士比亚说:“好的说话就已经获得了一半好的歌唱”。因此,在练习歌唱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歌唱语言的训练。这可以根据歌唱者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先进行诗歌朗诵、绕口令的练习,体会读词、读句子的感觉,同时还要捕捉口语感觉,注重一句歌词的逻辑重音和语调的抑扬顿挫。通过字、词、句的含义去支配字音。确切地说,就是要用情绪和情感的感觉支配字音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要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歌词的含义上,以确保精细准确地表达每一首歌曲。

地处方言区的声乐学习者,歌唱时尤其要注意掌握吐字、发音时声、韵、调相结合的规律,将字的头、腹、尾咬稳,使得字正腔圆、依字行腔。笔者教学的对象,大都是来自西部方言浓厚地区的学生,有些学生,尽管先天的音色很好,乐感很到位,但就是咬不住字,吐字不规范,通常会出现前后鼻音不分,“n、l”不分,归韵、收声不到位等各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歌唱的整体艺术效果。而要想解决这些吐字发声的问题,绝非一朝一夕而得之,还得靠平时对生活语言的重视,要让他们在平时的交流、表达的过程中将说普通话成为一种习惯来养成。如此,经过长期的不自觉的锻炼到形成自觉的表达,就会发生由量到质的最后转变。从而摆脱由于方言浓厚而造成的影响歌唱艺术性的不利局面。

二、歌唱语言是艺术化了的语言,尽管跟生活语言互为表里,紧密相连,但终归有别。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掌握正确科学的咬字,发音的方法,从理论上掌握民族声乐语言的特点。歌唱语言要求的是在科学的歌唱状态中,在通畅优美的旋律、节奏中把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效果既要符合吐字归韵的特点,还要符合汉语的五音(唇、齿、牙、舌、喉)和四胡(开、齐、撮、合)的规律。清代文学家、音乐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听曲之人,慢讲精簏,先问有字无字。字从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明代的魏良辅在《曲律》中曾提出:“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一绝;板正为一绝。”这里的“绝”就指歌唱的最佳艺术效果。他将“字清”列为三绝之首,可见其重要性。从历代音乐家、声乐家的精辟论述可知民族声乐中语言和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对于民族声乐咬字吐字,行腔走韵的方法技巧的研究,前人已著述颇丰,在此,笔者只就在歌唱中如何将咬字与行腔所产生的共鸣对于歌唱效果的美化方面做一粗疏探讨。

汉字的发音是由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组成的。汉字的音节是由声母、韵母两部分组成,而韵母又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汉字的字头即声母,歌唱中的咬字,就是针对字头而言的,咬字首先要咬准声母,声母大部分是辅音字母(有些音节是没有声母的,即零声母音节,如:安、昂等)根据发音部位和方法的不同,人们又把声母分成五种,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五音”——唇、舌、牙、齿、喉:

唇音:b pmf

舌音:dtnl

牙音:jqx

齿音:zcs zh ch shr

喉音: gkh

发这五大类音时,发音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唇音“b p m f”着力点在唇上,上下嘴唇喷口应有力而清晰;舌音“d t n l”着力点在舌尖,牙音“j q x”着力点又在牙和舌尖的碰撞部位;齿音“z c s zh ch sh r ”的用力部位在上下牙齿的中间,及与舌尖的碰撞摩擦部位;喉音“g k h”发音部位在喉头处。歌唱时对于字头一定要“咬”,咬就是控制,要咬得短暂而清晰,坚定而有力,做到“短、轻、准。”

在控制住字头之后,歌唱时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行腔,即如何完美地引出字腹,收好字尾,达到与各腔体共鸣的统一。字腹就是汉字音节韵母的韵头跟韵腹。字腹是在歌唱发音的过程中引长部分,也是歌唱时最响亮的部分,因为汉字韵母的韵腹本身就是五个元音字母——“a o e i u ” 包括意大利语,歌唱最响亮的还是这五个最基本的元音字母,在整个歌唱过程中它们都起着发挥音响共鸣、引长音腔的作用,也最富于色彩的变化 。唱歌一旦能把这些元音字母唱好也就具备了歌唱的“腔”,这里的“腔”就是声乐中通常讲的共鸣、色彩。清人徐大椿在《乐府传声》的《顿挫》一篇中指出:“唱曲之妙全在顿挫。必一唱而形神毕出,隔垣听之,其人之装束形容,颜色气象及举止瞻顾宛然如见,方是曲之尽境。此其诀全在顿挫。”顿挫得款,则其中之神理自出。如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出;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悲恨出;风月之场,一顿挫而艳情出;威武主人,一顿挫而英气出;此曲情之所最重也。”对于民族唱法中的依字行腔的论述,真是:“前人之述备矣!”不难看出歌唱必须要有“腔”。只有有了“字”才能有“腔”,也只有“字”正了才能“腔”圆。我们在唱每一首歌時,除了咬字吐字方面下工夫外,还应对它的行腔的抑扬顿挫作一番研究,合理安排各种强弱音,使演唱有起有伏,层次鲜明,还可运用哭音、漱音、滑音、颤音等来丰富演唱的行腔。

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讲究“抑扬顿挫”,而表现在声乐演唱方面,也同样如此。所谓抑扬,主要体现在声音的控制方面,不单是指音量的大小,而且也是指声音的力度和量度收放的综合体现。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如何把握“高低抑扬”提出的要求是:曲文之中,有正字,有衬字。每遇正字,必声高而气长;若遇衬字,则声低气短而急忙带过。此分别主客之法也。”顿挫则是指歌唱中词句的连接和中断,用以强调语气、分清主次。可见,只有通过抑扬顿挫这种节奏和语气上的变化,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歌唱中的内涵,体现出歌唱艺术的感染力,从而始终保持在演唱中头、鼻、咽、胸等共鸣腔体的位置,发挥共鸣器官的功能,使声音优美、结实、洪亮。

另外,歌唱中一定要收好字尾,字尾就是字的结尾。许多人在唱歌时不大注意字的尾音,字腹引得很美,结果往往在尾音上出问题,出现跑腔、摇摆不稳等虎头蛇尾、以字害声的现象。字尾的收音讲究的是一个“稳”,即保持引腹时的状态,音色要统一,共鸣腔的位置不能变,如唱“ao、ou、iao、iou”这些韵尾时,一定要保持“u”音,然后再根据歌曲情感的需要,控制音量、力度,达到自然精准。

三、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民族声乐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因此歌唱中的咬字发声一定要为歌曲作品的内涵及情感表达服务。歌唱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而歌唱的情感也要做到艺术化,这就决定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在技术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变异。首先,歌唱语言存在艺术上的夸张,歌唱艺术的夸张最直接的表现在于咬准字腹后所润入的情感性音色。而对于这种音色的有效控制,便在于歌唱者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挖掘,即歌唱时对歌曲的二度创作。将对生活语言的理解通过这种变异、适度夸张地形之于歌唱,传达给听众,就形成了歌唱艺术咬字吐字的立体感,从而满足听众深层的审美感受。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策林》中有论:“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这里的“情”所依据的正是歌词,歌词中所蕴含的情节、意境、思想、情绪……首先应该感动歌唱者本身,然后再通过歌唱者精致、灵动地演唱,将词之蕴涵、曲之妙趣以优美悦耳之声夸张地传达至听众,从而形成艺术震撼和情感共鸣。

其次,歌唱咬字吐字的情感性表达,要突出歌唱者的个性特点。 “先共性后个性”这是一个普遍的辩证法,歌唱亦如此:“共性”就是科学的咬字吐字;“个性”就是作品的个性特色以及歌唱者的个性音色。演唱中国民族歌曲,先要熟知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和语言的地域特色。如要演唱南方小调,以《刘海砍樵》这首歌为例:在歌唱时便要运用湖南方言的咬字吐字技巧,行腔归韵,展示清新婉转的地域色彩。而歌唱者在此则要展示出柔和甜美、细腻委婉的音色特点。

综上:歌唱的语言是歌唱艺术中与音乐内涵同样重要的情感因素。正确的咬字发声是歌唱语言艺术表达的关键。只有将歌唱语言精致、灵动地运用于声乐艺术中,歌唱才能达到字正腔圆、以声传情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程丹.《歌唱教学中咬字和吐字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3.

[2]刘大巍,夏美君《论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之差异》[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刘大巍,夏美君《歌唱语言情感的夸张表达》[J]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作者:

何秀兰 宁夏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歌唱者吐字咬字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绕口令
浅析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声乐教学中歌唱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体现与艺术处理
美声唱法的特点研究
浅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吐字探讨
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