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民营企业困境、扩大就业及政府职责关系初探

2009-09-29高会恩

高会恩

摘要: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小民营企业作为吸纳新增就业人口的主力军,遇到了日益严重的生存困境。这就需要我们的各级政府及社会各个部门明确自身职责,加快经济及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在各方面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型企业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得我国的工业经济增长下滑局面及严峻的就业状况尽快好转。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困境 扩大就业 政府职责

0 引言

从近期国家各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恶化的状况没有实质性转变,与此同时,大学生及上千万农民工就业问题也异常严峻。为此,加强政府增加就业责任,优化企业生存环境,保证就业增长就成了我国当前经济及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1 现状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天预测全球经济将遭遇60年来的首次收缩——世界经济2009年将以0.5%至1%的年率收缩。”[1]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也提到:“今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这是自二战以来最大幅度的收缩——跌幅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份预测的2.8%跌幅要大得多。”[2]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的企业由于受到自身经济结构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效益下滑明显。“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的影响日益加重。在众多负面因素影响下,工业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据统计,前2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8%,接近7年来最低水平;工业出口交货值降幅扩大为17%,工业品产销率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下行,2月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3]

在此轮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影响最大、波及最广的无疑是大批中小民营企业,它们的生存环境将进一步恶化,生存状况更加令人担忧。“金融危机来了之后,首先是沿海外向型企业受到严重冲击。确实有一些企业停产、歇业,甚至倒闭。我们统计,通过抽样调查,到去年年底,全国中小企业里面歇业、停产或者倒闭的大概占7.5%,这个数字不算少。”[4]

与工业形势急剧恶化相伴的是,约2000万农民工失岗返乡,还有近800万应届及往届大学毕业生正在寻找工作等,就业问题已凸显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2月28日与网民互动聊天时说,“就业关乎一个人的生计,也关乎一个人的尊严。”就业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来说,都已成为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失业人口压力加大是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经济危机的危险信号。

2 对策

针对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经济政治形势,我们认为政府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2.1 明确政府职责,确保增加就业。根据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现代政府的主要宏观经济职责应该是增加就业、保持增长、平抑物价、稳定金融、协调收入分配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而这几项重要职责中,首要的应该是增加就业。“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当前,就业问题已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重大挑战,只有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才能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许多愿望和目标都将无法实现。”[5]正是由于我们近年来各级政府的发展观念中重GDP轻就业、重经济增长率轻贫富差距、重税收轻居民收入的观念偏差,导致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增加就业在社会发展及解决民生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把增加就业作为各级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的来做,这也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中所必须加强的。

2.2 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就业环境。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及各企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位置及作用等因素,不可否认,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是我国今后很长一个阶段吸纳新增就业人口的主力军。“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有中小企业2930余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实现总产值、利税、出口总额以及就业人口分别占到全国的60%、40%、60%和75%。”[6]只有增加企业活力,尤其是增加中小民营企业活力,才能真正做到增加就业。但不少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税负总体来讲还是比较重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税收从1994年17.52亿元增至2006年达3695.21亿元,2006年是1994年的199.5倍,非公有制企业税收收入增长率除了2006年低于30%以外,大部分年份均高于40%,1995年达到103%,非公有制企业税收收入占全国收入的比重从1997年到2004年基本保持在4%以下,而且处于上下波动的状态,2001年以后,上述比重不断提高,由2001年4.4%上升到2006年的9.3%”。[7]除此之外的各种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的评比、检查、考核等等名目繁多的活动,也使得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不堪重负。,“企业的税外收费层出不穷,而且征收极不规范。这在中小企业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8]这种过重的企业负担对企业的影响,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更加明显。

过重的企业税负,严重恶化了企业的生存环境,抑制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活力,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工业经济增长同时也大大限制了中小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或机会。

减轻企业负担,就要求我们切实控制政府人员规模,严控行政经费使用,进一步强化人大、政协会议监督、限制政府行为的法定功能,加强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力度,督促政府做节约型社会的典范;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进一步深化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努力促使其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向转变。

2.3 创造公平、公正的企业生存环境,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经济增长。竞争是市场的灵魂,缺乏竞争与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是残缺不全的市场。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体现,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由于我国政治经济的历史惯性因素,尽管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但至今我们的经济结构、经济环境仍受相当多的非市场经济因素的困扰,在垄断与非垄断行业之间、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在国营与民营企业之间、在大型与中小型企业之间等等,在企业人才流动、税负、债务、贷款等等生存环境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既制约了我国统一的、完善的竞争市场的形成,也大大压缩了第三产业、民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真正转变政府考核指标,淡化GDP及经济增长率、强化政府的市场经济裁判功能和民生责任;在国家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推进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重组,加大垄断行业的市场开放力度,以逐步消除垄断;进一步加大建立劳动与社会保障体制的力度,完善劳动力市场,为各类企业人员创造公平、公正的劳动就业环境;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调整产业结构布局,积极引导金融、信贷部门向第三产业、民营中小企业倾斜,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鼓励、规范民间借贷资金的合理使用,促进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以确保我国新增就业人口的增长。

另外,中小企业自身也要苦练内功,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加技术研发创新资金,因为创新才是企业自立的根本。政府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为大学生及其他失业人员提供培训平台,增加他们的软实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3 总结

当前遍及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触及到实体经济,这次危机既是对于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结构及经济体制的考验和测试,同时也是对于政府把握经济全局的工作能力的一次考量。在当前的异常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扩大就业、惠及民生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优化各种经济及社会、政治环境,释放中小民营企业的活力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参考消息.2009年3月21日.第4版.

[2]参考消息.2009年3月25日.第4版.

[3 曹建海,新闻分析.如何看待当前工业效益大幅下滑?.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305cc0100c6ou.html

[4]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2009年3月10日回答记者提问.

[5]人民日报.2003年10月23日.第九版.

[6]盂祥林.破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制度设计.中国青岛市委党校学报.2008.12.第18-22页.

[7]张榕明.非公有制企业税负应减轻.经营管理者.2007.12.第26-27页.

[8]周天勇.中国的税负有多重.中国企业家.2005.19.第56-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