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2009-09-28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5期
关键词:就业难应对措施大学生

康 娜

摘要本文主要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难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35-01

近年来,我国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待就业人数成倍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最大难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大学毕业生方面

(一)自身定位不准确,期望过高

不少学生对就业过于理想化,期望过高,与社会实际形成较大反差,结果高不成低不就,错失了很多机会。部分学生择业时一味追求较发达地区和收入高、福利好、工作稳定的单位,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使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人为造成人才资源不均衡,同时也加剧了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

(二)缺乏足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是因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不强所致。有的毕业生学习成绩差,专业技能薄弱,不具备英语、计算机等应用能力,必然不受用人单位欢迎;有的毕业生缺乏求职技能和职场经验,求职时表现不够自信,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虽然各方面条件不错,仍不免屡屡失利;有些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依赖性强,意志脆弱,不能直面就业竞争和就业压力;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在求职面试、适应企业人际关系、团队协作等方面都面临困难。

(三)缺乏诚信意识

由于求职时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奖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致使一些学生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的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四)求职渠道把握不准

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二、学校方面

(一)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也有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不能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二)重理论轻实践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也有一些高校在执行实践教学时,表现在理论层面的制度较为完善,实施层面的实际操作很不严谨。比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明显增加了实践课程,但是较多实践课程是虚没的。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三、就业对策

(一)学生层面

1.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求职择业不能追求一步到位,如果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树立到基层单位、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的观念。

结合目前的就业形势,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就业,应是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矛盾的根本措施。再次树立自主创业、不断创新的观念

目前,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鼓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不仅可以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以知识回报社会,更是为大学生提供实践舞台,增加锻炼机会,通过创业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2.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比如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二)高校层面

1.转变办学理念积极进行教育改革

首先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其次,加快实验、实践基地建设

在实践基地建设上要积极营造真实的实践环境。最好能够结合行业或企业的实例,实施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充分展现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设施良好、环境真实的基地中接受实践教育,并通过真实情景的摸似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产学研一体化校内实践基地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再次,改革实践教学的教育模式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减少课堂理论课的教授时数,增加接近实战的各种模拟训练,增加专业实习和课程实习;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等;把企业请进来,让企业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专家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内容的确定、能力考核和鉴定方式中。

2.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建华.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分析与解决途径.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2]刘柯,韩毅宏. 当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可行性分析叽.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12(6).

猜你喜欢

就业难应对措施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