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分析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09-09-28马晓晶
摘要:变换分析法作为一种句法分析手段,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能收到较好效果。本文对变换分析法在区分形同义异结构,分化及理解歧义句式,理解词汇和难句三方面的教学辅助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变换分析法 形同义异 歧义句式 英语教学
一 、引言
变换理论是由美国描写学派后期代表人物哈里斯(Z. Harris)提出的,其实质是通过变换揭示不同句法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探寻语法规律。
在语法研究中,朱德熙用变换分析法分化了“狭义同构”,解释了“台上坐着主席团”和“台上唱着戏”之间的语法意义差异,使其在分析狭义同构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一系列专论中,运用变换分析法来分化多义结构,区分动词、名词小类,解释句法结构之间的隐性关系。在他的带动下,变换分析法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傅雨贤用变换分析法从结构形式上探讨了“把”字句和“主谓宾”句的转换;李临定用其考察了带“把”、“被”的“得”字句。[1]这些汉语语法研究成果,说明了变换分析法存在的价值,即有助于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语法规律。
二、 变换分析的操作方法
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学里的含义,是指以句法变换为基础的一种句法分析的手段和方法,它是通过相关的句法形式之间的变换来显示表层的句法联系或深层的语义联系。也就是先对某一句法结构进行移位、删除、添加、替代、合并等操作整合,得出另一不同形式的句法结构,再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抽象概括,揭示出句法性质,得出语法规律或解释语法现象。[3]
三、 变换分析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受变换分析法在汉语教学中的启发,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探讨变换分析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形同义异结构的正确区分
在英语教学中,常会遇到形同义异结构,它是由句法结构内部实词与实词之间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造成的。要揭示隐含在句子里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的差异,运用变换分析法区分就是一种最好的途径。
1、由现在分词与动名词造成的形同义异
例:A:a sleeping child
B:a walking stick
例A中sleeping是现在分词,表示child的状态,译为“正在睡觉的小孩”。B中的walking是动名词,表示stick的用途,译为“用来走路的棍子”。学生容易将sleeping和walking看作同一类词。如用变换分析法分析,就不会混淆。
a sleeping child => a child who is sleeping.
a walking stick => a stick for walking
这样将两个看似相同的结构经过变换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 由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造成的形同义异
例:A:The story that you killed him is true.
B:The book that you gave me is good.
A中that从句是story的同位语,即story和that从句指代同一内容。B中that从句是定语从句,修饰book,属从属关系。如此解释,不能让学生透彻理解,如运用变换分析法将句式变换,则一目了然:
The story that you killed him is true. => The story of you killing him is true
The book that you gave me is good. => The book which you gave me is good.
3、 由双宾和宾补造成的形同义异
例:A:He gives the boy a book.
B:He makes the boy a monitor.
A中a book是give的直接宾语,B中a monitor是宾补。为让学生迅速了解直接宾语和宾补的区别,可将句式变换:
He gives the boy a book. => He gives a book to the boy.
He makes the boy a monitor. => He makes the boy become a monitor.
(二) 歧义句式的分化及理解
不论哪种语言都存在大量的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变换分析法在分化歧义句式上能大显身手,以弥补层次分析法的不足。
一下是几类常见的英语句法歧义:
1、动词曲折变化引起的歧义
当V+-ing形式修饰一个处于主语位置的名词且其前又无其它限定词时,它可能是现在分词,也可能是动名词。
例:Visiting relatives can be tiresome.
visiting在此句中既可作现在分词,也可作动名词,会产生歧义。当visiting看作现在分词时,作relatives的定语,是不及物动词。即“来访的亲戚使人感到厌烦”。当visiting看作动名词时,relatives是visiting的逻辑宾语,是及物动词。为“走访亲戚会令人感到厌烦”。这样区分易使学生混淆现在分词与动名词的用法,如在教学中运用变换分析,句意就明朗了。
Visiting relatives can be tiresome. => The relatives who are visiting can be tiresome.
Visiting relatives can be tiresome. => To visit relatives can be tiresome.
通过变换,作定语的现在分词被扩展为一个定语从句;将动名词换成了动词不定式。这样不仅帮学生区分了句子歧义、掌握了分词与动名词的用法,而且还复习了定语从句和不定式,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2、名词所有格引起的歧义
当of连接两个名词时,of可表示主格所有格,也可表示受格所有格。
例:The reminiscences of my mother was very interesting.
当mother是施事时,即“母亲的回忆很有趣”;当mother是受事时,译为“回忆母亲很有趣”。
The reminiscences of my mother was very interesting. => The reminiscences given by my mother was very interesting.
The reminiscences of my mother was very interesting. => The reminiscences for my mother was very interesting.
用变换分析法来划分此句既能弥补直接成分分析法的不足,揭示隐含在句子里的语义关系,又能使学生清晰理解其中的意义。
3、不定式动词短语引起的歧义
有些动词既可作及物动词又可作不及物动词,它们的主动形式往往有被动的含义,这种用法有时会引起歧义。例如:
The tiger is too small to kill.
因为“kill”既可作及物动词,又可作不及物动词,所以出现歧义。可理解成“这只老虎太小了,不能杀(其它的动物)”,也可理解为“这只老虎太小了而不能(被)杀”。
The tiger is too small to kill. => The tiger is too small to kill others.
The tiger is too small to kill. => The tiger is too small for others to kill.
通过变换,学生了解了歧义,教师也可向学生输入更多的语言结构。
(三)、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及难句
1、 由派生引起的近义词的理解
英语中有很多词性相同,意义相似,用法却稍有差别的词汇,学生对其往往混为一谈。
如:tolerance 和toleration
A:We stand for tolerance between the races of the world.
B:Toleration of dishonest officials encourages corruption.
两句中的tolerance和toleration都是名词,都有“容忍,宽容”之意。但用法却有细微差别,A句tolerance表示“状态”,即宽容的精神,是由形容词tolerant派生的。而B句toleration由动词tolerate派生的,表示“动作”,即宽容的行为。通过变换可清晰理解。
We stand for tolerance between the races of the world. => We stand for the quality of being tolerant between the races of the world.
Toleration of dishonest officials encourages corruption. =>The act of tolerating of dishonest officials encourages corruption.
2、 理解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的区别
学生易对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迷惑不解,实际上只要弄清楚它在定语从句中担任的成分,就容易理解了。
例:A:This is the house where I was born.
B:This is the house which I visited.
两句中先行词都是the house,但关系词不同。A中where 是关系副词,在从句中作状语,表示there或in the house。B中用which,它在从句中作宾语。将其变换后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
This is the house where I was born. => I was born in this house.
This is the house which I visited. => I visited this house.
综上所述,变换分析法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难以理解的语法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多用变换分析法来解决语法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但变换分析法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着局限性,例如在分化歧义句式方面,它只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而不能说明引起歧义的原因。而且这种分析法是以句子为单位的,它只能孤立的分析和研究语言,从而忽视了句子在语篇和语境中的作用。尽管变换分析法有以上不足,如果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翔. 汉语语法变换分析的产生与发展[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2).
[2] 曹翔. 汉语语法变换分析与变换类型研究述评[J]. 海河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3).
[3] 陆俭明. 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 1990(3).
[4] 曹翔. 汉语语法变换分析的探源研究[J]. 北方论丛, 2005(4).
[5] 方经民. 汉语语法变换研究[M].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
作者:
马晓晶湖北长江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