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9-28肖昕冯菁
肖 昕 冯 菁
摘 要:文章分析了中国动画和中国动画教育的现状,指出中国动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办法。
关键词:动画 动画教育 对策 动画教学 动漫产业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3-0073-03
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朝阳产业,但我国每年符合播出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国产动画片只有几千分钟,这与一个拥有3.7亿少年儿童、上千个电视频道的文化市场很不协调。我国动漫市场几年才出产一部影片,国产动画片年产量仅为日本的1%左右。[1]日本现人均拥有动画5~8分钟,而我国只有区区0.0012秒。我国动画片存在以下劣势:动画片质量整体水平不高;陈旧、粗糙,缺乏艺术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动画机构分散,难以形成产业;整个动画市场比较僵滞,缺乏生气与活力;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量社会制作机构的生产主业,普遍集中在承接境外动画片的简单加工上,缺乏自行研发与综合开发自主产品;尽管我国是动画产品的消费大国,市场潜力很大,但国产动画片所占市场份额很少。在我国,仅京、沪、穗三市每年l4至25岁青少年的卡通消费就高达l3亿元人民币,但其中有80%被美、日产品占领,港、台、欧占10%,大陆不到10%,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2]
一、中国动画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外大量动画片涌入中国市场,这不仅是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冲击与挑战,同时更是一种“文化侵略”。中国动画从业人数不多,符合市场需要的动画产品不多。动画教育关系到动画产业的发展未来,动画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继承传统教育经验的同时,又要认识到专才教育的重大责任。中国高校开办动漫专业已经成燎原之势,各类动画教学研究机构数量也在大幅增长。从1999年只有两所学校设立动漫专业;2000年中国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仅十几所;2003年,全国开办动漫类专业、院系或者二级学院的高等院校有93家,在校学生总计达7000人;2004年7月增加到124家;截至2005年底,全国培养动漫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230家,在校学生总数1.5万余人;2007年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已突破400所,在校学生有近4万人,动漫类专业已经成为热门专业。[3]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动画招生十分火爆,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动画公司却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原因何在?
二、中国动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匮乏
目前国内院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而以前从事过动画专业接受过正规动漫培训的人才相当有限。据业内人士称,自1982年到2000年北影动画专业共毕业27人,目前仍从事动画创作的仅有13人,就此数据来看我国2000年战斗在教学一线上的科班出身的动画老师很少。[4]据估算,2004年以前,全国具有动画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的不足10人,并且一部分是研究动画理论方面的。[5]那么如今全国开办动画专业的高校四处开花,动画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尽管历史比较长),其师资从何而来呢?很多教师是从艺术教育、技术教育或者是人文教育等领域转调过来的,真正做过动画片,或者对动画创造有深入了解的教师少之又少。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仅靠经验而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不能进行教学内容的相互融合。
2.生源存在严重问题
近几年动画专业招生看似十分火爆,但仔细研究发现生源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其一是动画专业升学考试要求考生的美术水平低于传统美术专业,文化课分数要求低于其他理工文科考生,这就造就了那些不“艺”,不“文”的人报考动画专业。原因是艺术教育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艺术专业考生文化分数相对较低,很多学生为求升入大学继续深造,临时调整方向改学艺术,但训练实践较短,基础艺术素养不够,学生专业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创造力。由于很多考生的错误认识和盲目投机,造成录取的大部分艺术类学生不仅基本功薄弱、艺术素质偏低,同时更加缺乏专业精神,混文凭的倾向较严重。另一方面美术招生考试本身存在缺陷,目前的美术类招生考试无论什么专业都只考素描、色彩,忽略速写、默写、创作等基本功训练,致使很多缺乏艺术素质和兴趣的学生加入艺术类考生队伍,这种考试不仅导致入学的学生缺乏扎实的基本功,还增强了考生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并且淹没了许多真正有才华的考生。
3.教学条件先天不足
动画专业本身是一个新兴专业,由于当前社会对动画产业发展前景的过度渲染和动画专业升学考试的特殊性,不少院校不管自身条件,仓促上马、盲目招生。自身软、硬件都不够,有的只有几位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老师和一些电脑。连起码需要的动画训练的线拍动检设备、三维动画教学的相关软件、后期制作的录音设备和非编系统等都没有,无法保证日常教学的实践需要。
4.课程设计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定位不准确
目前的“动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仅指动画片制作,完全是一个新概念。其涵盖面已十分宽广,像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网络动画、多媒体、影视动画特技、游戏软件、漫画创作等,都属动画范畴。因此培养目标不同,专业必须细化,各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本校优势,开设适合自身特点的动画专业(或专业方向),但事实上不少院校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网络动画、影视动画任意开设,一些院校一味增设相同的专业方向,对于具体的培养目标是模糊的:到底是要培养原画师,还是后期制作处理人员,还是八面玲珑的多面手?是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大量绘制人员,还是研究性较强的实验性开创性的动画人才?可以说,这些人才都要培养,但在培养目标以及培养层次上都应有所区别,做到有的放矢。
5.理论储备不足
动画理论决定动画实践的形式,反过来动画实践又会促进和丰富动画理论。美国动画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有了革命性的发展:根据市场定位,摒弃了动画人物必须是喜剧化的固有观念,提倡用动画语言去直接表现剧情内容,从而使美国动画片中的人物及其性格都能得到多层次的塑造,显得丰满而给人较为深刻的印象。正是这种动画理论的发展,使美国在世界动画界的统治地位得以形成与加固。
而我国动画理论刚刚起步,没有什么像样的动画理论杂志,本土动画教材严重缺乏,无法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现有的教材内容结合国情不够,创新不够,就整体而言数量少、质量差、结构不合理,和国际上的动漫教材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6.教学、制作与市场脱节
动漫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但不少院校动画教学仅为了教学而教学,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因素,造成教学与市场脱节。只有解决好教学与制作与市场之间的产业链接关系,才能培养出市场需求的人才,中国动漫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三、具体办法与对策
1.多条腿走路,广开渠道,提高师资力量
(1)挖掘现有师资队伍,将那些有发展前途的年青教师送去进修。其一可以送年轻教师出国培养,学习国外先进动画理论和动画创作经验;其二是送到国内条件比较好的大学,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或中国传媒大学,去短期进修提高教学水平,有条件的院校也应积极承担培养师资的任务。
(2)进行师资互助交流。单个学校的师资可能较为薄弱,但将一个地区的师资联合起来,那师资就会强大很多。高校之间不应该互相挖墙脚,而应该相互协作,资源共享,促进动画教育共同繁荣,形成联合舰队,集团作战,同行之间不要进行恶性竞争,这样才能走向良性循环,才符合动画事业注重整体、强调协作的精神。
(3)广开渠道,引进人才。一方面聘用老一辈动画艺术家,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作为动画教育的基本精神支柱。另一方面聘用那些学历、职称不高但相当经验的动画创作人员到高校讲座或开设短期辅导。
(4)校企合作。学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将学生送入动画公司跟班学习。
2.严把招生关,千方百计提高生源素质
一方面完善考试课目,将只考素描、色彩,改为考上述课目的同时,增加速写、默写、创作等基本功的测试,把那些缺乏艺术素质和兴趣,基本功不扎实的考生剔除掉,从而为那些有真才实学、有才华的考生提供深造机会。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根据各自的办学实力适当压缩招生规模,提高文化课成绩,不给那些投机者机会。
3.严格专业审批程序,加强专业评估力度,逼迫学校增加投入,添置实验设备,改善实践条件
无论学校还是审批部门,对动画专业的设置都要进行实事求是地科学论证,特别要结合学校所在的地域性资源展开分析。这种资源包括社会资源(企业与经济状况)、管理资源(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学资源(教学必备的软硬件设施)。只有那些符合条件的院校才准允开设,对不具备能力设置本专业的院校应待时机成熟后再作考虑。对那些已经审批、但又在软硬件等方面还不太合格的院校,可以在专业评估上加以补救,严格按学科要求评审,对于不合要求的,要求其缩小招生规模,限期整改,对于整改后还不合要求的,可要求该专业停止招生。
4.调整课程设置,把握专业培养方向,制定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独具特色的人才
社会对动画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人才的培养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而应该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教学安排上应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安排,而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的。社会上需要各方面的动画人才,各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确定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培养出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
5.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我国的高校动画教育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不是过分强调单一技术的培训,就是片面强调动画理论的传授,甚至有的学校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与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套用到动画教学上,培养出拿着动画文凭的绘画或者设计学生。这些毕业生要么技术单一,没有创造力,要么眼高手低,无法胜任实际工作。进行校企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动画专业发展的重要出路。一些动画学院正筹备动画生产基地,直接扩大动画就业市场,并以高素质的动画队伍,开创动画产业。对于企业来说,利用学校的设备和场地进行经济利益的创造是他们发展生存的依赖。对于学校来说,这样才能让学生和教学直接接触最现实的知识和实践。让企业直接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来,参与大纲计划等的制定和修改,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直接指导教学。
四、建议
动画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专业,动画专业培养的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高层次的动画人才,需要高层次的动画师资、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较为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各院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培养出既满足市场需求,又具备自身特点的高素质专业动画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军,王静.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优势、问题及途径[J].电影评价,2007(5).
[2]刘小林.动画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赵宇.国内高校动画教育现状分析[J].剧作家,2008(2).
[4]习龙,余胜利.简论我国目前影视动画专业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0).
[5]王正友.中国动画教育现状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