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乐说·善说
2009-09-28周列云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任务。其一,它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其二,它是时代、社会赋予语文教学的使命。其三,口语交际题是近年来各地市中考的一个热门考点。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认为,说话教学分三步走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鼓励学生,让学生敢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动口说话也不例外。为了突破学生说话开口关,我作了精心的策划、认真的布署。第一、鼓励学生,让学生敢说。鼓励的内容和方式很多。如采取点面结合方式进行鼓励。先在班上集体鼓励:大家都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都会口若悬河,都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当然这种鼓励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而不是浮夸的、虚伪的——可以用历史上名人的事例加以印证,如德摩斯蒂尼由口吃患者而成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也可举身边的事例加以说明,如学生中一些擅长说话同学的一些事例。这是整体的鼓励,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鼓励,要尽量发现甚至放大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的闪光点。另外,对第一个开口说话的同学还要给予热情的表彰,甚至奖励。第二、降低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说话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说话的要求应相应地降低。第三、制定制度,让学生非说不可。每次语文课,我都抽出1—3分钟进行说话训练,并对训练情况进行详细记载,把它作为评选班级名嘴的依据之一。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全员说话的氛围,这种氛围对那些不敢开口的同学也有一种鞭策:别人都敢说,就我不敢吗?由此,学生就会很顺利突破动口关,由羞于动口到敢于动口。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乐说
让学生敢说,这只是说话训练的第一步。为了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我还想方设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说到我要说,使学生乐于开口。
第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说话兴趣。
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1)假定各种人物角色,由学生扮演:如某同学成绩退步后,请以老师或家长的身份与其谈话;让学生编演课本剧等等。(2)拟定种种矛盾冲突,由学生解决:如星期天,同学妈妈不准出去踢球,你能说服他妈妈,让他妈妈放行吗?(3)应用各种节日或者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让学生乐于开口:如教师节让学生吐露心声“老师,我想对您说”;父母的生日让学生致生日贺辞;“神七”飞天成功,让学生发表感言等等。创设的这些情境,让学生感到新鲜而亲切,他们当然愿意一显身手,大展口才。
第二.组织各种竞赛,调动说话激情。
学生都愿意表现自我,都希望引起别人特别是老师的注意和重视,如能给他们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唇枪舌剑一番,他们何乐而不为呢?我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的演讲比赛、辩论会外,还在班级组织过评选班级名嘴活动。这些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说话激情。
第三.统计说话成绩,激励学生说话。对学生平时的说话训练(分必说和抢说)按一定的标准予以评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一周一公布。学生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都希望本组获胜,所以都争先恐后,乐于开口。
三.导之以法,让学生善说
使学生善说,这是说话教学的终极目的。当然,因年级不同,善说的衡量标准也不一样。我对学生说话是否得体一般从五个方法予以衡量,诸项指标得分之和能达到甚至超过其总分的80%者即为善说。为了达到使学生善说这一目的,一方面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说话的有关技巧和方法。诸如说话的仪态、语速、用语等方面的要求;说话要注意场合、对象;说话要简明、连贯、得体等等。另一方面,要加强训练的力度,促成三个结合。
第一.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我认为其他学科也在协助语文学科进行说话训练,如学生回答问题,无疑在训练说话。因此应该要求学生回答其他学科的提问,也应做到符合语文学科的有关要求。
第二.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结合。
口语交际好像无处不在,而学生往往忽视课外、校外的说话训练。于是我有意识地提醒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说话训练机会,如要求学生回家向爸妈讲述学校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要求学生收看有关中学生生活的电视节目,模仿节目主持人的表演等等。
第三.说与写的结合。
在说话训练课上,我特别重视说和写的结合,或先写后说,或先说后写。因为说要快速思维,无暇锤炼语言,而写则可严密思考,遣词造句能字斟句酌。这样通过反复的说写结合训练,就能将说的敏捷与写的严密有机结合,使学生出口成章。
周列云,教师,现居湖北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