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精神境界的语文美读教学

2009-09-28马滨珺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9期
关键词:精神境界情感语文

“美读”是朗读的表情化和艺术化,是带有审美性质的朗读,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再造出读物的情景,利于创造潜能的释放。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1]美读教学,既是提高朗读技能的过程,又是有效发展学生创造力的过程。是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中,感知作品的形象美、情操美、意境美。提升精神境界的美读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需要加强训练,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再造出读物的情景,以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释放。通过“美读”,引导学生感悟体验课文内容,激发情感,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一.美读在提升着学生的精神境界

语言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能力,为了学生将来的生存发展,必须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美读,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美读,把课文本身蕴含的情、意、趣展现出来。因为训练美读是要使学生养成敏捷感受语言的能力,更好的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披文入情,口诵心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独立阅读能力,使语文教学从认知领域过渡到情感领域,真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美读是一门语言艺术,追求读之以情,把无声的语言化为渗透读者的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要动脑、动口。特定个体的情感体验都是通过高质量的美读表现出来的。课堂上各种形式的美读,不只是为熟悉或背诵课文,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文中寄寓的情与意、理与趣,“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2]故此,今天的美读是带有一定目的,有感情、有品味的读书方法。

美读教学的作用在于:有利于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创设情境,触发新灵感,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通过美读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在口耳相传,目视口诵中,在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反复对流中,刺激了眼、耳、口、脑等多种感觉器官,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领略义旨,豁然心会;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听说写能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相反,只有在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较为有效。学生美读时,声音通过耳朵传入大脑,大脑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存迅速作出反馈,对错与否,能及时调整改进,促进了听力,又在反复接触语言文字,揣摩规范而优美的文章中,与作家的感情产生共鸣,在说写能力和运用技巧上得到真实的借鉴。写作时,就会文思如流,注入笔端;说话时,就能准确流畅,传情达意。有效地促进听、说、写水平的形成和优化。

书少非君子,无“读”不丈夫。古人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只有“美读”领风骚,才是达到知识和智慧彼岸的桥梁。读《背影》,感受亲情之浓郁;读《滕王阁序》,感受自然之纯美;读《胡同文化》,感受文化之深沉。美读在提升着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美读教学方法的实施

其一,传授美读方法。美读是在传统朗读的基础上感知作品意境,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带有审美欣赏性质的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可以激发美的情趣,增强美的感受,唤起美的联想。美读方法有:1、快语激流式。像著名体育播音员宋世雄那样,每分钟可读300余字,不但有趣而且锻炼人的阅读能力和口语技巧。2、不同体态式。包括:A.坐式。像电视播音员坐着播读新闻稿那样;B.立式。站立作表情朗读;C.漫步游动式。像香港歌星张明敏唱歌那样。无论采用何种姿势,都要有听众意识,设想面前有许多听众,不时抬起眼睛,用目光同听众作感情交流。若登台美读,要把握好“神态自如”和“眼看听众”。掌握了美读方法,还须讲究语言的抑扬顿挫。文章有内在的脉络,读准节奏,才能产生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韵律美。美读的培养过程,也是审美能力的提升过程。如指导美读《海燕》时,让学生从神态、声音、动作三方面体味作者是如何塑造海燕,表现海燕的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全文基调深沉有力,朗读时声调不宜过高,应张弛相间。时而沉抑低缓,时而昂扬激越,速度加快,表现革命者迎风而上的革命气概。

其二,借助美读,感知情愫。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品位,提升精神境界。要求讲究美读方式。1、仪态美。昂首挺胸又显出潇洒,给人自信、有神采又悦目舒心之感。2、声音美。尽量使发音圆润、浑厚,学会用呼吸和胸膛共鸣辅助发音,悦耳动听。学生掌握了美读方式,教师还应根据课文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定好美读基调,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情境,或慷慨悲壮,或激昂豪放,或清新明快,或深沉凄凉。如《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短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意义和本质的冷静思考、深刻感悟。《敬》文认为生命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应读出深沉、凝重、理性的思考;《热》文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应读出欢快、高扬、情感的愉悦。学生就能在特设的美读情境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文章的风格各不相同,教师要让学生深入揣摩每一篇的“个中滋味”:有些要读得深沉凝重,有些凄婉悲凉,有些慷慨激昂,有些生动活泼,有些周密严谨等。如读《最后一次讲演》时,就应激情喷涌,“拍案而起”,坚定、高昂地再现闻一多怒斥敌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形象;而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就应哀婉低沉、忧思伤感地再现杜甫郁郁寡欢、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形象。再如学生若读出了《岳阳楼记》的慷慨悲壮,就能直接体味出作者的豁达胸怀和政治抱负,就会被作者的豪情所打动,激发出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让自己的情感与作者发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融会交汇,灵魂对灵魂的告白,生命节律的和谐振动。”[3]

其三,多种方式实施美读。让文中的人、物、情、景融入学生脑海,形成立体思维,使学生在认知领域获得发展,也使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得到发展。这样,在泛泛朗读中未理清楚的许多头绪,就会在美读中忽然顿悟。所以,训练美读,既是提高朗读技能过程,又是有效发展学生创造力的过程。最初的美读,学生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语言美、意象美、音乐美;最后的美读,学生体味到的是文章的意蕴美、意境美、神韵美。如余光中《乡愁》那一唱三叹的结构;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歌唱》抒情基调的单纯和飞扬等,如果不反复吟诵和体味,就感受不到其中之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长时间默读或机械呆板地朗读,学生的注意力会中途转移。若用灵活的方式,有变化地美读,效果会截然相反。如让一人美读,其他听评。读的人会精心准备,听的人也全身心投入,在“目视其文,耳醉其音”之时,不知不觉“心同其情”。学生的角色意识得到强化,美读氛围便越来越浓。当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时,就能读出梧桐的多情、丁香的忧愁;白杨的洒脱,杨柳的缠绵;海燕的勇敢,杜鹃的悲凉。还能读出华夏的“秦砖汉瓦”,中华龙的图腾风采。课文中平面的文字就变成了立体的形象,自然而然地增强了美读效果。

其四,利用第二课堂延伸美读。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作用下进行的,动机强度越大,行为效果就越好。学生美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会感到课内时间不够用,锻炼的机会有限。补救的办法就是开辟美读第二课堂,既能完成课内的语文学习,又把课内的“溪水”引入向社会学习的“洪流”发挥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可以组织学生揣摩、研究、演习各类节目主持人,配音演员的美读技巧,模仿他们美读时的情态。还可因地因时制宜,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从生活中学习美读。如导游的讲解,推销员的看人说话,生意人的吆喝,市场上的讨价还价等内容皆在其中,从生活中见识到的语言表达,他们不但会读出声、情、调,还学会了读人、读生活、读社会。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美读教学,具有精神高尚的人文价值。能把作者的感情传达出来,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让学生在情感的震撼中领会作者崇高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获得情感的濡染、精神的提升与灵魂的净化。当学生走进绚丽丰富的文本世界,那字里行间贮蓄的崇高情怀就如同神奇的种子埋在了学生的心田,文本的精神血液培养滋润了这粒种子,便使它生根、发芽、结果,使学生超越自我,走向完善,演绎无悔的人生;使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存在的价值,精神相遇的愉悦,心灵成长的幸福;使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立人教育得以实施。

※(注: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6B216)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A]。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

[2]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王坤庆.精神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版。

马滨珺,湖北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精神境界情感语文
话说企业家精神境界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推己及人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