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党建:一曲雄浑的“大合唱”
2009-09-28陈德健文叶飞叶蓁王作英
陈德健 文叶飞 叶 蓁 王作英
初夏时节,兴仁县、乡的3000多名党员干部,一次次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学校等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帮助村级组织谋划发展思路,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在兴仁的乡镇村寨,处处掀起“百个支部结对、千名党员帮扶”的热潮。这是兴仁县积极推进固本强基工程,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构建“大党建”工作新格局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兴仁县科学统筹、准确定位,确立了以“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兴仁”为主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党建工作思路,使党建工作演绎出多部门、多层次“大合唱”的雄浑乐章,从而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大和谐、大发展。200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6.2亿元,同比增长16.2%;实现财政总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38.7%;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兴仁县委书记桑维亮欣喜地告诉记者,近年来推行构建“大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新举措,逐步建立了立体式、交错式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既拓展了党建空间,又为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协调、稳步发展。
整合连动:创新党建新机制
新时期,新发展;新征程,新跨越。
走进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兴仁县锐意创新,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抓党建。调整充实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每年投入专项党建经费400万元;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着力提高党员整体素质;恢复县企业工委和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在14个乡镇、4个街道设立组织人事办公室,加强企业、乡镇(街道)的组织和党建工作;在矿区村组建“矿山促进会”,并在29个涉矿村增设1名矿调主任作为村常务干部负责协调矿群关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开展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以及村“两委”成员、企业干部交叉任职试点工作;投入资金660万元新建111个村级组织活动室,并对所有不足9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扩建,实现了村村有党员活动阵地;建成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339个,实现远程教育网络覆盖100%的乡镇(街道)和100%的村;注重发展党员工作,尤其注重从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开展“百个支部结对,千名党员帮扶”、“三级联创”等党建扶贫活动,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助机制。
新机制,新作风,新气象。2008年以来,兴仁县构建“大党建”带来了大跨越:工业经济快速发展,120万吨洗煤厂、煤矿双回路电网、巴铃煤化工基地、马路河90万吨焦化厂、马马崖电站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启动实施;“三农”工作协调推进,城市建设亮点纷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正如兴仁县委书记桑维亮所说:“兴仁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缓慢的问题,能否抢抓宝贵的历史机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关键是各级党组织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果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脱节,不仅党建工作抓不好,反而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在构建‘大党建工作新格局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党心连民心,全县一盘棋,才能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水乳交融:“和谐兴仁”谱新曲
在兴仁县采访时,该县紧锣密鼓实施民生工程的场面让人激动不已,无论在县城还是在乡村,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随处可见。这是该县强党建促发展、构建“和谐兴仁”带来的新气象。
构建和谐兴仁,县委、县政府以和谐城市、和谐矿区、和谐乡村建设为抓手,从去年以来,投入大量资金解决全县环境治理、污染补偿、道路交通、人畜饮水、地质移民等矛盾和问题。
和谐矿区建设以矿区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为载体,建立矿灾基金、矿山促进会、矿区农民工就业等管理制度,投入3000多万元启动潘家庄镇王家寨等19个矿区村的新农村建设,并组织兑现矿区农民田改土、地质灾害治理、人畜饮水污染、生活用煤等补偿费2500多万元;切实解决矿区人畜饮水困难,投入1796.2万元实施下山镇、潘家庄镇的人饮工程,解决矿区13个村、7所学校4万余人饮水困难;投入3000万元,划拨土地建设高标准移民新村,安置因地质灾害搬迁的四联乡三村500户2350人的住房问题;投入70万元实施矿区农户改炉改灶3000多口等。该县和谐矿区建设在改善矿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谐矿群干群关系、维护矿区稳定等方面都成效显著,被省委、省政府作为全省的典型经验推广。
和谐城市建设中,县委、县政府以探索建立解决城市开发建设引发问题新机制,完善失地农民生活困难补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就业培训等民生保障体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落实资金1750万元建设13300多平方米共280套廉租房、19800平方米共336套经济适用住房;城市低保发放金额由63.5万元增加到722.6万元;投资6200多万元启动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投资3600万元建设环城南路,投资2100万元建设县城解放路商业步行街,投资1800万元改造迎宾路及老城区街巷治理,投资1.2亿建东湖大道及东南片区主骨架路网,投资1.5亿建设南环线,使城区面积从原来的2.1平方公里扩展到7平方公里。
和谐乡村建设措施实步子大,在巩固完善已经实施的省、州、县及矿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投入6000万元实施3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投资1000万元实施石漠化治理治理工程初见成效;投入420余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解决160个村组共1244户的居住问题;投资316.94万元解决2万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低保由救助1.06万人增加到2.6万人,发放资金由212.5万元增加到936万元,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
在下山镇厂头村宽敞明亮的党员活动室里,村民们向记者争先诉说着村里发生的变化:矿山促进会的作用发挥得好,调解了许多矛盾,全村现有200多人在矿上打工、80多户村民跑运输,通组、通村公路都已硬化,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兴仁县党建工作以关注民生为落脚点,全力构建“和谐兴仁”,使党建工作凝心聚力的缩影。
“三个下移”:春风化雨润无声
在采访中,兴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徐芝桦告诉记者:“按照县委的要求,从去年以来,全县推进党建工作、人员、经费‘三个下移,旨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使党建工作形成各级各部门、城市乡村全方位、多层次积极参与的‘大合唱,它对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推进“三个下移”,兴仁县强势出招:向各乡镇、街道、村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处理村的一切事务;每月由县财政划拨村级1000元工作经费,每年由乡财政拨付驻村干部5000元工作经费,让村级有人干事和有钱办事;将村干部报酬从360元提高到500元,并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和离任生活补助机制,确保基层工作顺利推进;建立党内关怀激励机制,出台《兴仁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资金管理和使用暂行办法》,切实解决贫困党员的实际困难;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和选派大中专毕业生、机关优秀干部到村级任职或挂职锻炼,逐步实现每村(社区、居)有2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员,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带动力、号召力和感召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兴仁党建推行“三个下移”以来,有力地推动了“三农”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党建扶贫活动中,全县22名副县级领导、2676名党员参加了结对帮扶活动,共落实帮扶资金1200余万元,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3200余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全县共争取项目资金3450余万元,实施农村人畜饮水、通村公路、村级小学、生态等建设工程,夯实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以“五个培育”为抓手,促进一批适宜本地种植、养殖、加工并顺应市场需求的农特产品生产基地逐渐形成,蔬菜种植、种草养畜、旅游、特色养殖、苡仁米深精加工、烤烟种植、劳务经济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全县还建立种茶、养羊、荸荠、砂仁、辣椒等农村合作协会80余个,“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新格局初具规模。
“三个下移”,使该县广大农村党支部的精神面貌彻底改观,抓党建促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在山清水秀的李关乡鹧鸪园村,现年44岁的布依族妇女、村党支部书记、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余必丽指着颇具规模的蔬菜基地兴奋地对记者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现在我们带领乡亲们闯市场、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而今的兴仁大地上,党旗飘扬在大山深处,党建“大合唱”雄浑交响。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