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审美文化探寻

2009-09-28

首都教育学报 2009年8期
关键词:校园大学生文化

邓 冉

摘 要:如今,创作和拍摄校园DV剧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一种独特的时尚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走近DV,他们用DV记录自己的成长,用DV拍摄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用DV表达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看法。而这种原生态的创作充分体现了校园审美文化的特征也折射着校园审美文化的全貌。通过目前校园DV作品的种种积极意义和存在问题的观察,我们可以探寻到正确引导校园“DV热”现象的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校园审美文化;校园DV作品

一、 总论

审美文化是指人类审美活动的物化产品、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其作为物质文化之间的桥梁,以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折射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具体到校园审美文化,它广泛的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各个环节,调节影响也反映折射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师生与组织制度之间的关系。同时,校园审美文化也反映折射当代大学生的人文情操、精神风貌和行为举止等。

DV,即数字视频机,它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事物。一问世就因其操作方便、影像捕捉渠道便捷、个人化色彩浓重而很快风靡全国高校。如今,创作和拍摄校园DV剧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一种独特的时尚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走近DV,他们用DV记录自己的成长,用DV拍摄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用DV表达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看法。

影视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一个分支,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种反映。DV作品,作为影视艺术中随信息时代数码摄影摄像技术的兴起而蓬勃发展的新兴力量,其中蕴含的普通民众话语权的空前释放,无疑更真实鲜明的适应和体现了,审美文化折射人与其生存环境的属性。而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以其细腻的对生活的感触,以其美好的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憧憬,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其独特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运用手中的DV进行创作。这样就使得校园DV作品成为了集中体现学生自身生存和发展基本取向的先锋,成为集中体现校园生活人文性质和功能的先锋。也使得我们从校园“DV热”入手,去概览当代大学生的校园审美文化面貌成为可能。

二、 校园“DV热”的积极意义

目前的学术界,基本已统一将2002年清华大学拍摄的《寝室夜话》当作校园DV剧的开山之作,这部只有20分钟的短剧,以对话为主要内容,没有精彩的情节设计,亦没有光鲜的演员服装。但其中充满了校园俚语和幽默元素的夜间卧谈对话,在网络上一经发布,便得到了如潮的好评和追捧。而之后,校园DV剧便迅速呈星火燎原之势,风靡了中国的大学校园。

“我们没有把青春浪费在网络游戏上,我们把拍摄DV电影当作一项事业来做。”一位校园DV剧的制片人的这句话道出了“校园DV族”逐渐向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也引发我们对校园DV这一现象在校园审美文化氛围方面建设性意义的观察和思考。

1、接近性——记录和释放

校园DV剧最吸引受众之处,是它可以轻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学生们总是会自己沉醉在自己拍摄的画面里。那些影像中的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那些影像中的笑容、感动、相聚、分离,都真实的让学生们感同身受,让学生们无法遗忘。这便是我所说的接近性。而在我看来,这样的接近性又可以分为地理和心理两种。

首先,地理上的接近性是指,校园DV剧进行了对学生学习生活情景的真实记录。在历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首映式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明晰的感受是,每当画面中出现熟悉的同学和校园场景时,总是会引起大学生观众的兴奋。学生们的兴奋无疑告诉我们,他们从荧幕上读到了他们自己的生活。

校园DV剧的创作者将校园生活的真切感受用DV进行诠释,他们最热衷的便是拍摄自己,拍摄身边的人和事。比如中国科技大学曾有一部优秀的DV记录片《日子》。这部DV片真实的关注与每位同学都息息相关的宿管员老大爷的平凡生活。片中的老大爷每天做检查,每天发信,忙忙碌碌的度过日复一日的相同生活。即便看上去略有琐碎,但片中捕捉的都是每一位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细节。通过校园DV作品这样的记录,大学中很多以前未被发掘的,诸如“食堂文化”、“寝室文化”、“社团文化”、“手机文化”、“联谊文化”等元素被凸显和放大。而这些也正为社会关注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提供了最真实和直接的依据。

其次,心理上的接近性,我认为,是指给了大学生群体释放话语权的平台和机会。在校园DV剧兴起之前,全国各级电视台曾陆续播出过一些校园题材影视作品,例如《十七岁不哭》、《花季雨季》、《校园先锋》等。数量极少尚且不提,其内容均是千篇一律的积极向上。但现实的校园生活却未必如此。校园DV作品的大量出现无疑使得影视艺术走下了高高的神坛,不再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学生们拿起DV投身到他们真实生活状况的记录中,开启学生化的个人影像写作的新时代。

浙江大学曾经创作过一部名为《狗样年华》的校园DV剧。剧中通过对主人公及其身边同学“颓废”一面的拍摄,实质展示了当今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肮脏的寝室,懒惰的室友,整天无聊的生活,还有满地的烟头,不停的游戏的轰鸣声,一切都与学习无关。但无疑,这才是一些人真实大学生活的写照。

校园DV剧带来的这样一种话语的释放,我想,是意义非凡的。它为我们勾勒了校园生活校园审美文化的完整风貌,也赋予了社会视野中的大学校园生活更立体、更生动、更真实的动态和色彩,成为窥看和了解当今大学校园生活的最佳影像读本。

2、向上性——颂扬与憧憬

大学生作为正值朝气蓬勃年龄段的一个群体,总的来说,无论对社会还是生活都是具有美好憧憬愿望。他们用青春和热情思考生活,用坚强和毅力面对挫折,始终对未来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其实这是校园审美文化中的主旋律,而校园DV作品也充分反映了这样的一种审美态度。

因此,励志主题出现在校园DV作品之中。大学生用DV去发现他们身边曾感动和激励过他们的人物和事迹,并盼望他们的记录和传递能感染更多的人。其中有华东理工大学的《三伏天》,反映乡村学生在都市学习生活中面对诸多不适应的困难仍坚持努力的情况;有大连医科大学的《难走寻常路》,讲述残疾学子身残志坚,执着追求心中的理想和爱情的经历;有哈工大的《绽放》,追踪学校里的几位贫困生是怎样同时兼职数份工作以筹措自己的学费并同时的补给家用的故事。上述提到的一些校园DV剧的主人公,应该可以称为校园中相对的弱势群体。但记录者们并没有忽略,更没有歧视。他们选择用手中的DV对这些人超过常人的坚强和毅力,承受和忍耐,拼搏和努力进行着捕捉和放大,同时呼吁起所有人对这些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另外,在校园DV作品中体现最多的无疑还是爱情主题。虽然现在的大学中广为盛行的,是学生们对大学期间爱情的不信任和无所谓的游戏态度,但从校园DV作品中,我们还是可以明显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对纯美爱情的渴望和向往的审美价值观。

比如,清华大学拍摄的《一起》这部DV作品,讲述了一段冬天的和平浪漫的爱情,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在号称男女比例七比一的顶尖学府绽放。它在拍摄技巧上颇为成熟,男女主人公在雪夜循着彼此的足迹相逢拥抱,配上当时孙燕姿刚出的《遇见》,结尾让人感到暖意与温馨。

还有很多优秀的校园DV作品,或长或短,或幽默或出新,或跌宕或平和,都从不同角度和情节发掘了爱情的力量。这些作品也大都以喜剧结尾,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对美好甜蜜爱情的憧憬。

3、现实性——思考和边缘

大学生群体,作为目前中国社会中年轻而拥有文化知识的人群,自然地成为为社会的今天和未来进行思考和呐喊的最活跃的力量。他们在利用手中的DV进行拍摄和记录的过程,实质也是他们在敏锐的观察社会和校园,是他们在向自己、向周围环境进行拷问的过程。他们大胆的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融入影像之中,提示着整个社会目前出现在高校文化生活中的各种不可忽视的现实和现象。

还是以清华大学的《寝室夜话》为例。实际上,由于清华学子在国内大学的特殊地位,他们谈话的内容更富有代表性、前沿性和特殊的幽默感。影片中提到的考研、出国、爱情、事业等等话题几乎涵盖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成为大学生们熄灯后的谈资。还有很多校园DV剧,通过情节的设置构建关于追逐梦想,冲破迷茫的主题,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对于理想与奋斗,困惑与追求的种种思考。

现实性的另一种体现是校园DV剧对高校范围内一些个体边缘生活状态的关注。

其实大学绝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被高度警惕的保护起来的世外桃源,它本来就是单纯纯粹的校园生活和社会接壤的过度地带。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毫无疑问会涌入校园生活之中。传统的思维方式对这些边缘现象避而不谈的方式只会激起学生更大的反叛精神。而校园DV作品就勇敢的挑起了这样的重任,为受众展示正规校园审美文化中的边缘情形。

比如沈阳航空工业大学拍摄的《完美动物》,毫无疑问地以其黑灰色的格调,残酷的青春主题展示了大学校园中很多不为人知的黑夜。影片中出现的“一夜情”、“包养”等词汇,影片中出现的大学生在金钱和良知边缘徘徊的情景,影片中出现的对道德底线坚守的抉择,真实还原了中国高校里中下层学生的群生相。再比如中国地质大学拍摄的一部名为《非女同志》的作品,对现今校园中不可忽视的同性恋者的心理和生活情况也予以了特别的关注。

三、 校园“DV热”中存在的问题

数码摄像机的普及令喜欢新生事物的大学生们找到了一种表达自我、表达独立思想的绝佳媒介,同时,又由于DV作品的直接性与直观性远远超过了文字,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程度更是与日俱增。但在校园DV剧的发展到今年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我们回首这番新校园文化的风景,还是不难发现存在的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1、创造基调晦涩

曾有著名的影评人认为,现如今大学生DV作品最大的问题在于故作深沉,没有真实的生活气息,其评价可谓精确。我曾经看过中美学生DV电影交流研讨活动的相关报道,活动布置了相同的拍摄主题给中国和美国的大学生DV制作者,即拍摄一个歌手的生活故事。美国的大学生拍摄的作品积极向上,讲述一个歌手20年奋斗历程,从默默无闻到歌迷无数,以客观的讲述手法为主,贯穿大量历史照片和影像。而三组中国学生上交的DV作品无一例外的灰色基调,以暴力、毒品和性贯穿始终。

而同样的现象不仅出现在这次的活动中,吸毒、暴力和性这些主题,反复出现在很多大学生的DV作品之中。比如上海大学拍摄的DV片《爱情故事》,影片从头到尾描述一次没有原因的堕胎,却没有一点儿深入主人公内心的搜索。

这其实是一个让人有些难以理解的现象,因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比上一代人要舒适很多,然而他们最关注的却是社会的阴暗面和丑恶现象。

2、迎合网络需求挑战敏感题材

在DV作品大规模涌现之后,校园DV作品的制作者已不再满足于仅将自己辛辛苦苦拍摄的作品尘封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而是充满了走出去和广泛的人群一起分享的欲望和渴求。但由于高校在校生拍摄的DV作品本身就带有草根文化的显著特点,这种特点决定校园DV作品会被所谓的精英文化排斥在外。因此,他们便无法通过传统媒体的渠道展示自己的作品。而在这时,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的网络就以其独特的开放性,成为了广大学生群体展示的平台。

在校园DV剧选择网络作为作品承载空间的过程中,问题也就相伴而生了。DV制作者为了赢得更高的点击率和受关注程度,即所谓的市场需求,只得创作适合网民猎奇、找轻松的上网心理的作品。因此,学生DV作品的尺度一再突破,校园DV剧中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诸如暴力、亲吻、裸露、凶杀等敏感题材。

比如华东师范大学拍摄的DV剧《窗口》,虽延续校园DV剧搞笑和爱情为主线的传统,但在剧情中却添加了许多敏感镜头和情节。如女主角就有一段性感的淋浴镜头,还有与男主角暧昧青涩的吻戏、女主角被绑架、黑社会勒索、打架杀人、强奸等镜头。这部剧的导演还透漏说,他甚至想过要拍摄两个角色到酒店开房的激情戏,但演员担心这样会对自己有不良影响,最后还是没有拍成。

3、题材雷同千篇一律

虽然目前校园DV剧的发展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我们还是可以在这一片繁华的景象中找出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如果说校园是这些DV剧共同的舞台背景,那么,爱情则是几乎所有校园DV故事的主题或必要旋律。如我上文中提到的励志等题材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其实对于除此拿起DV进行创作和拍摄的大学生来说,思想性方面的欠缺和拍摄手法上的粗糙,本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当荧幕上出现的校园DV剧进入同样的模式——如自卑男生爱上校花级女生的千人一面的人物形象,如琼瑶剧中你侬我侬山盟海誓般千篇一律的台词设计,还有走非主流风格的重复雷同的服装搭配。人们不禁要怀疑,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难道真的保持这样的高度一致吗?大学生们难道都是嫡系贵族每天除了缠绵恋爱就无事可做了吗?答案不得而知。

四、 结语——关于正确引导校园“DV热”现象的几点思考

校园DV剧的兴起,让我们从中欣喜得看到了其中折射出的,当代校园审美文化的一些最真实的特征。但是其中反映出的若干问题,应该也是当代校园审美文化中的最典型的缺失,是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精神生活中的一些短板之所在。因此,对于如何能够弥补和完善上述的一些问题,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1、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修养和审美人格

对审美修养和审美人格方面的修炼,实质是提高和完善校园DV创作者自身素质的高层次的要求。

审美修养,是个体正确感受并获得审美精神享受的能力。需要在美学、艺术学和大量的审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而这种能力一旦形成,我认为,将会对校园DV作品创作者的选题和把关能力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大学生群体在创作过程中,会凭借自己的审美修养屏蔽掉一些低俗晦涩的内容,自觉地对净化校园DV剧的创作大环境起到作用。

审美人格,则是一种学生审美素质的最高追求。它应该是一种融感性与理性于一体的完善人格,是感性中积淀理性,理性融化于感性的高级人格。而形成这种人格,在我看来,大学生们进行校园DV剧的制作实践,是一种极好的锤炼方法。这种创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感性思考,检验理性总结的平台。在正确的审美修养的指导之下,学生积极进行实习的过程,无疑会帮助个体形成热爱人生、追求理想、热爱事业、坚忍不拔、意志坚强等优秀品质。

2、建立学生与老师、专家、社会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

任何一种艺术活动其实都是一种审美交流活动。诗人的创作不仅仅是一种独白,也是在渴望读者的共鸣;演员的表演也不只是一种自我表现,他们是在向观众发出参与的呼唤。没有读者和观众的积极反应,艺术作品的价值也就无法得到最后的实现。

校园DV作品也是相同的道理。喜欢表现自己的大学生群体更加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外界的关注和认可,渴望能够用自己的成果和外界进行交流和对话。在这个时候,如果学校有相关的教师进行及时的技术支持,如果影视艺术方面的专家给予积极的思想引导,如果主流的传播媒介提供开放的展示平台,我们可以相信,校园DV作品会在相应的帮助和规范之下,向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3、从建设阳光向上的校园文化入手

校园审美文化,归根到底,应归入校园文化的范围。因此,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建立可以从宏观上导向校园审美文化的品味,可以影响学生进行DV创作的主题、思想和内容。从而在根本上使得校园DV作品的质量得到综合的提高。

猜你喜欢

校园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