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速递:一种乳腺癌药物可治疗胃癌等
2009-09-27
目前,对于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而且效果不甚理想。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每年有超过80万人因晚期胃癌死亡。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物“赫赛汀”在对付晚期胃癌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
“赫赛汀”是瑞士罗氏公司研发的一种靶向药物,它是一种人源化抗体,可以阻断一种名为HER2蛋白质的功能,而该蛋白质是一种潜在致癌基因所编码生成的蛋白质。此前,该药物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获准用于治疗乳腺癌。
研究人员解释说,“赫赛汀”治疗晚期胃癌有非常个体化的选择。临床研究发现,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的晚期胃癌患者,基本都是属于HER2阳性患者。此前批准“赫赛汀”治疗乳腺癌的机理,可能同样适用于胃部出现这类肿瘤的患者。这一发现同时证明,不限于传统肿瘤划分而基于病患基因特性寻找治疗肿瘤的特定生物标记进行治疗,即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应该成为新的研究趋势。因此,专家建议晚期胃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当接受免疫组化方面的检验,以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微创介入治疗肝癌有优势
原发性肝细胞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介入治疗中心郑加生教授近年来把新开展的射频消融手术技术与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手术结合起来治疗肝癌,使手术靶点更为精确。在已完成的1500余例次的射频消融手术中,对其中200名患者进行两年回访,结果显示:直径小于3厘米的小肝癌,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5.2%;直径3-5厘米的肝癌,肿瘤完全坏死率为75.6%;直径5厘米以上的大肝癌,肿瘤完全坏死率为51.2%。其中接受治疗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为17厘米。
据专家介绍,射频消融是应用CT、超声等影像设备,把射频治疗针精确导引至肿瘤部位,利用高能物理方法在肿瘤局部释放90℃-110℃的高温,一次单针单点治疗即可造成直径5厘米的肿瘤坏死区,是一种根治性手术治疗方法。动脉导管化疗栓塞与射频消融术联合应用,拓宽了手术的适应范围,把过去只能“切除”小肝癌的射频消融技术,扩展到大肝癌及特殊部位,甚至是门静脉分支和肝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使许多被判“死刑”的晚期肝癌患者生命得到了延续。
原发习惯性流产体细胞主动免疫法获准入
解放军307医院免疫室奚永志教授主持开展的体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原发性习惯性流产疗法,近日获得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临床技术准入批件,不久将正式用于临床。
据悉,根据国家卫生部新近颁发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体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被列入第三类医疗技术。解放军307医院是国内唯一获得此类技术临床准入的医院。
原发性习惯性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保守估算,该类患者在我国高达百万名。该症主要与免疫因素特别是免疫耐受失衡密切相关。自1981年对原发性习--惯性流产的主动免疫疗法创立后,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采用患者配偶或第Ty淋巴细胞对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据奚永志教授介绍,虽然体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原发性习惯性流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但是临床上仍有30%的患者即便接受了主动免疫治疗,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对原发性习惯性流产的病因筛查不够全面,治疗不规范。因此,目前临床上迫切需要制订一整套原发性习惯性流产的诊疗规范。
显微术碎吸术治高血压脑出血有优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赵继宗教授最近在2009年美国神经外科大会上所作的“2000余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学术报告,受到了世界各国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得大会国际论文摘要奖。此研究被认为是近年国际上少有的大宗病例研究之一,代表了中国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成就。
我国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居各类卒中首位,病死率高达30%~50%,存活者中超过30%有严重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手术清除脑内血肿能防止血肿进一步扩大,阻断血肿释放中毒性物质,从而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但是外科手术在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应用差异很大。赵继宗教授的这篇论文,是由他牵头并组织全国135家医院的神经外科实施的多中心单盲临床病例对照试验,属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此研究采用显微手术、钻孔碎吸和传统开颅3种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64例,经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随访证实,显微组与碎吸组手术效果均优于传统手术组,使接受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的病人手术死亡率和植物生存率均降低5个百分点,治疗费用比过去降低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