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光伏产业泡沫破裂

2009-09-25

中国经贸聚焦 2009年6期
关键词:尚德多晶硅组件

秦 磊

随着金融危机爆发,曾经的暴利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一度孕育财富神话的朝阳产业寒冬骤至,洗牌提前。

短短半年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经历了由云端跌落至谷底的过程。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硅材料、电池片和组件价格暴跌,订单锐减,融资艰难,无锡尚德等境外上市公司股票市值严重缩水,更多光伏企业陷入倒闭歇业。

“光伏泡沫现在肯定是破裂了,多晶硅价格再也不会回到从前。”4月3日,无锡尚德董事会主席兼CEO施正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

在最近10年里,类似这样一个行业由盛而衰的陡然逆转,恐怕只有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可与之相提并论。曾经的暴利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一度孕育财富神话的朝阳产业寒冬骤至,洗牌提前。折戟沉沙后留下的是痛苦的反思和冷静的审视,当然,还有新的机遇。

由热转冷超乎想象

数据显示,国际市场多晶硅价格已从去年9月最高点的接近500美元/公斤,跌至现在的50至70美元/公斤,电池片价格从年前的3.7美元/瓦跌至2.5美元/瓦。国内光伏企业盈利水平骤降,实际收益出现巨额亏损。去年四季度,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无锡尚德亏损6590万美元,毛利率直降为0.6%,江西赛维LDK亏损高达1.33亿美元。

金融危机还导致国际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关注度急剧下降,金融机构纷纷控制信贷规模,风险投资机构缩减资本注入,证券市场行情暴跌。尚德股价从最高时的接近90美元跌至最低时6美元左右,市值缩水超过90%。据业内分析,国内已有80%的光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此外,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价格暴跌也相对降低了各国发展新型替代能源的紧迫性,一些国家改变或调整了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扶持政策。例如,德国、西班牙两国的太阳能光伏市场占欧洲市场的60%以上,2009年其采购计划比上年降低了一半左右。

根据中投顾问公开的资料,2009年一季度大型光伏企业集中的江苏省光伏产品出口额仅为6.4亿美元,同比大跌48.1%,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字达到12.3亿美元。前3个月江苏光伏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9亿、1.5亿和3亿美元。其中,一季度西班牙从江苏仅进口1479万美元的光伏产品,同比下跌97.8%。

融资渠道减少、市场需求萎缩、出口规模下降,资金与市场的大门同时被关上,一系列经营风险压得国内光伏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关停。一项调查显示,去年10月份以来,国内已有超过300家光伏企业倒闭歇业,而且这一数字还有可能不断上升。此前,经过一轮高速发展,国内最多时曾有500多家光伏企业和研发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事实上,早在去年三季度,光伏行业的潜在风险就开始为分析人士所警惕。由于海外市场需求减少、汇兑损失和组件价格下跌等因素,包括无锡尚德在内的光伏企业均出现危机爆发前的种种迹象。其时,由于融资艰难,海外客户的许多光伏工程被推迟,甚至取消订单,光伏产业供过于求的状况顿时凸显。

对施正荣而言,光伏产业泡沫破裂也是早已预见的风险。然而,对于危机何时降临,会以多快的速度来袭,显然包括他在内的企业家均有误判。他表示,早在两年前自己就意识到已站在光伏产业的转折边缘,并判断今年光伏产业将供大于求,“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产能过剩危机大概会在今年六七月份发生,金融危机导致这一局面提前了6个月出现。”

直到去年第三季度,“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产业还那么火”,其时,尚德的毛利率还保持在21.6%。而11月份之后,市场迅速的由热转冷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至去年第四季度,尚德光伏组件的库存总额高达2.319亿美元,该季度多晶硅及部分投资项目的减值接近4000万美元。按施之前的估计,尚德在去年本应有3亿美元的净利润,但全年实际净利润只有1.11亿美元,较2007年少了近一半。

危机直击软肋

“中国为什么诞生这么多光伏企业,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财富效应,再一个是政府在后面推波助澜,举国上下到处在建光伏产业园,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施正荣反思。

前所未见的惨淡市况正好给中国这些新生的企业家们补上了难得的一课:如何管理自己的预期,以及市场对其的预期。自2001年成立以来,无锡尚德的产能由10兆瓦跃升至去年的1000兆瓦,累计向全球出售了1100兆瓦的电池片和组件,并于2007年超过德国Q-Cells和日本夏普,在太阳能光伏组件这一单项方面,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商。如此狂飙突进引发了整个行业的大跃进,中国太阳能产业每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竞争惨烈。

距尚德几百公里范围内,就有林洋新能源、常州天合、南京中电光伏、CSI阿特斯等颇为知名的光伏企业,中小型光伏企业更是数不胜数。2007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为1200兆瓦,占全球总产量的28.1%,超过欧洲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这也造成上游多晶硅价格接连推高,中国多晶硅原料生产企业遍地开花。据悉,目前国内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以西门子改良法为技术路线的多晶硅生产线,从2005年到2010年间,总建设规模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中国多晶硅全球所占份额,从2006年的不到1%,到2007年占8%,直至2008年的37%。这直接带来了全球多晶硅产能的严重过剩,为多晶硅价格去年超乎想象的暴跌提供了诱因。

“两头在外”则是中国光伏产业最致命的弱点之一。中国光伏产业90%以上原料依赖进口,9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一方面国内光伏企业高价进口多晶硅等原材料,另一方面生产出的光伏电池大部分平价销往国外,且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这就使得国内光伏电池的生产利润越来越薄,实际上扮演的是“世界加工厂”的角色,赚取的只是牺牲国内能源和人力所换取到的微薄“代工费”。

同时,2006年底中国光伏累计安装量只有80兆瓦,占世界市场的1%;2007年安装量约20兆瓦,累计安装量只有100兆瓦,占世界市场0.8%。由于国内市场基本没有启动,光伏行业缺少消化产能的“蓄水池”,抗风险能力更差。而相比之下,同样作为全球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大国的日本,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并未受到很大冲击。专家分析,这恰恰是因为日本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健全,光伏产品1/3的市场在其国内。

此外,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太阳能光伏的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形,最上游的是高纯度硅料生产,价格约占光伏电池成本的70%以上,其次是电池片、组件等环节;越往下游技术要求越低,利润越薄。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光伏产业不重视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造成整个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国内企业只占据了利润微薄的产业链中下游,无法与国外大企业在硅料提纯领域匹敌。事实证明,在金融危机中,全球光伏产业受冲击最小的是掌握上游硅料提纯核心技术的大公司、大企业,受冲击最大的是中下游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商,国内多数光伏企业恰恰吞下了这颗苦果。

国内掀起的一轮多晶硅投资热并非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最终目的,许多投资者是瞄准国际多晶硅价格疯涨,在暴利驱动下盲目闯入的,丝毫没有顾及整个行业的巨大风险,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更可悲的是,多数企业走的是迅速扩大产能和规模之路,几乎没有企业愿意投重金进行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尽管目前国内多晶硅产能已经非常庞大,但所采用的最先进技术仍是国外已使用多年且工艺非常成熟的西门子改良法。

国内市场初启

金融危机给中国光伏产业的非理性成长踩了一脚急刹车,同时给管理者和投资者注射了一针清醒剂。业内人士开始认识到,不进行产业规划,不扼制盲目投资,不引导结构调整,不重视技术研发,不加强人才培养,中国光伏产业就永远“长不大”。

专家普遍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光伏产业必将面临结构调整的严峻考验,产业整合趋势将加快,具备资金、技术、品牌以及管理优势的企业在未来几年将主导市场,而以代工、配套服务为主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市场转型甚至被淘汰的危险。

光伏产业在未来2-5年内有一轮大洗牌,但此间也将迎来新一轮暴发期。预计到2020年,全球光伏市场将有20万亿-30万亿人民币,2050年达到100万亿。

分析认为,目前多晶硅、电池、组件等价格已跌到合理水平,多晶硅价格的暴跌,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太阳能发电的应用和推广。“政府的‘太阳能屋顶计划等政策利好,正是考虑这一背景适时出台的,并可能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

3月26日,财政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给信心低迷的光伏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该意见决定推进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

对以无锡尚德为首的光伏企业来说,这为改善其生存状况、回归中国市场创造了绝佳条件。此前,中国政府一直拒绝为光伏产业这一发电成本高达4元/度的产业提供任何财政支持,从而限制了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应用。

根据最新出台的规定,针对装机容量不小于50KWP的光伏应用工程,财政部等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财政补助,补助标准为20元/瓦,占光伏系统成本的近50%。中国政府释放的这一积极信号迅速搅热全球太阳能市场,当日,在欧美、亚太资本市场上市的光伏企业股票全线上涨,尚德股价飙升43%。无论如何,这是国内市场应用的一个开端。

除了回归中国市场,无锡尚德还在欧洲之外开辟了美国市场。去年,尚德已在美国建立了一个六七十人的强大团队,并收购了一家美国系统集成商,同时与一家新能源基金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联合开发太阳能电站,最新的消息是该公司赢得了美国一个35兆瓦的电站,这是美国最大的光伏电站项目之一。

据了解,从2007年年底到现在,尚德在美国已在谈或是签约的太阳能电站项目合计已达1500兆瓦。公司还在筹划帮助客户解决融资问题,以推动在欧洲市场的销售。

而施正荣更大的计划是实现“与电网同价”:预计光伏发电成本降至1元/度时,将具有大规模经济发电的优势。此前,业界预计到2020年才能实现;到去年,这一时间提前到了2015年。今年年初,无锡尚德、赛维LDK、常州天合、林洋新能源等中国太阳能企业已将“1元/度”的光伏发电成本方案上报科技部,乐观估计将在2012年实现。

猜你喜欢

尚德多晶硅组件
无人机智能巡检在光伏电站组件诊断中的应用
尚德学校的德育工作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新型碎边剪刀盘组件
U盾外壳组件注塑模具设计
尚德机构2018财年Q2净收入4.818亿元,净亏损2.718亿元
画家要做修身尚德的人
多晶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模拟分析及验证
基于物理冶金多晶硅太阳电池的磷扩散工艺
风起新一代光伏组件膜层:SSG纳米自清洁膜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