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财富中迷失的“富二代”

2009-09-25

中国经贸聚焦 2009年6期
关键词:富家子弟胡斌富二代

良 诸

身穿POLO衫,喜欢飙车;开着马6、宝马、保时捷上学;个性张扬、喜欢炫耀;只在乎自己的快感,不在乎他人的生命…… 几乎成为80、90后的中国“富二代”标签。

5月7日晚8时5分,杭州市文二西路,一辆红色的三菱跑车飞驰而来,瞬间,25岁的谭卓飞向空中,生命戛然而止。据目击者描述,事故发生时,肇事的红色三菱跑车正与一辆法拉利和一辆保时捷“飙车”。而事发后,媒体刊登的肇事者同伴聚拢在现场,叼着烟,若无其事的样子,以及一黑衣女士打神秘电话的照片,更深深地刺激了公众的神经。随后网民展开了“人肉搜索”,将肇事者胡斌“富二代”的身份以及“前科”的记录尽数抖露,顿时令这起交通事件迅速升温成为一起公共事件。

心理咨询师方婷认为,“晚上8点多在闹市飙车,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自我为中心的极度膨胀,只管自己快乐,对社会法律和人们生命则任意忽视”。民众对这一事件的强烈反应,并非都是源自“仇富”心理,也包含着普通百姓集体迸发的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和对可能出现的社会“不公平”的担忧。正如有评论所言,事故关键并不是富家子与老百姓之间的贫富分化与阶层对立,而是肇事者与同伴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素质与生命冷漠。

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

近年来,电影《头文字D》里的飙车场景已经从银幕走到了现实生活中,中国一些大城市不断出现非法飙车行为,北京二环的“13郎”现象(用13分钟飙完北京二环路);上海一些路况较好的高架路也成为飙车的主要场所……飙车和飙车族越来越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反感,人们不仅反感这种行为,更反感这个群体。

据媒体报道,杭州的“飙车族”分成“成功人士”和“富二代”两批。“富二代”这批人的年龄基本上在20岁上下,有的还在念大学,但父母非常有钱。“这批小鬼喜欢出风头,最容易出事的也是他们。”身穿POLO衫,喜欢飙车;开着马6、宝马、迷你宝马、保时捷上学;个性张扬、喜欢炫耀;只在乎自己的快感,不在乎他人的生命……几乎成为这些“富二代”的标签。

就在前两天,有消息报道,2008年5月5日,6名中国人在瑞士高速公路飞车事件,经当地法院判定6人犯有严重过失罪,罚款21.89万瑞郎(约合131.34万元人民币)。虽然法院没有对外界透露这几个人的身份,但有消息称这两辆高级跑车的驾驶者应是中国的富家子弟。不久前,四川成都也是一名富家子弟,酒后开悍马连撞5车,造成1死5伤后逃逸……

5月8日晚,在文二西路西城广场往东一小区门口,一场大规模的悼念活动悄然进行。到场的大部分是谭卓母校浙江大学的学子和校友,他们将点亮的蜡烛摆在地上,手捧着白色的菊花,为在天国的谭卓默哀祈福。

在网上被广泛转载的《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浙大学子致杭州市市长的一封公开信》上说,“据我们所知,这次的肇事车辆并不是第一次违反交通法规,在城市道路上飙车扰民。如果5月7日晚上被撞的行人不是谭卓,也许他会是张卓、李卓、王卓……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次过马路买一瓶酱油也许都有生命之忧。”杭州市市长蔡奇随即做出批示:“这是一起骇人听闻的惨剧。市交警支队要很好分析,进一步采取措施,严禁违法超速行车。对肇事者要依法严处。痛下决心,彻底解决违法超速行驶问题。”

“飙车”并非法律用语

5月18日,杭州市检察院以涉嫌交通肇事罪批捕犯罪嫌疑人胡斌。检察机关认为,胡斌严重违反交通法规,超速行驶,致使行走在人行横道上的被害人谭卓被撞身亡,胡斌对此次事故负有全部责任,已涉嫌交通肇事罪,依法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

据了解,在中国交通法规中,只有严重超速和超速之分,市区道路飙车行为并非专业用语。在城市道路超速20%的,罚款200元并处记3分处罚,超速50%的,罚款1000元并记6分处罚,同时吊销驾照。根据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肖燕称,早在2006年,杭州市有关部门就出台过规定作为《道路交通法》的细节补充:城市禁止飙车。开跑车飙车,这绝对不等同于普通驾驶肇事,这种心态的性质是“漠视不特定的公众人员的安全”,应涉嫌“危害公共安全”。而相对于“交通肇事罪”,“危害公共安全罪”(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是一项量刑幅度从10年以上直至死刑的重罪。

5月19日,谭卓父母的代理律师——魏勇强透露,双方当事人家属已经签订了总额高达113万元的赔偿协议。其中一次性赔偿642613元,肇事方自愿另行补偿给受害方父母今后的生活费人民币487487元;20日,杭州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公布,“5•7”交通肇事案现已侦查终结,并移送杭州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杭州分所律师张新军说:如果由法院判决赔偿,赔偿额绝不会高达113万元。“对于人身损害赔偿,我国的法律有细化的赔偿办法,需要赔哪些项目,每个项目具体怎么赔,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我认为,如果就赔偿问题打民事官司让法院判,肯定赔不了这么多。”

至于之后的刑事判决,张新军认为:法院刑事庭量刑时,有可能会根据肇事者家属已经履行的赔偿责任,对肇事者胡斌“判轻一点”。他进一步分析道:“量刑是有幅度的,比如1-3年和7-10年的刑期区间。法院在具体量刑时,会酌情而定,比如:肇事者履行了一定的责任,从而可能会对肇事者从轻判决。这符合法院自由裁量权的精神。”

“富不过三代”,绕不开的宿命?

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内地有32万人的平均净资产高达500万美元。而浙商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帮,大量像胡斌的“富二代”作为传承者,他们的教育已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富二代”们的弱点较普通青少年多:不懂得宽容和感恩,不知道勤勉与节约,过于自我、散漫和奢侈,对父母家庭的依赖性更强等等,引发了富人群体性的焦虑。昆明建业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张旭光作为“富一代”代表曾公开发表自己的“富二代四分论”。他认为“富二代”分为四种:知识成功型、纨绔子弟败家型、顺其自然型、父衰子落型。而纨绔子弟败家型在“富二代”中很普遍,起码占50%。古训说,富不过三代,二代守业,三代败家。这会是难以绕开的宿命?

作为“富二代”的家长,许多人确曾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奋斗历程,因为忙于事业,对孩子疏于管教,加上“不想再让孩子吃苦”的想法,导致对孩子过于呵护,而“富二代”不经过任何奋斗便获得了以他们的年龄无法驾驭的财富和资源。“过犹不及”,对孩子只注重物质给予,却缺乏精神培养,没有让孩子养成一些重要的性格和品质,比如,意志力、拼搏精神、责任感等,直接导致了他们人格上的不健全,挥霍无度、漠视生命。而一旦出了事,父母又会迅速动用所有的资源,出面找关系摆平——那个中年妇女试图打电话摆平,是特别典型的场景,以至于有恃无恐。但是,哪家的父母能护孩子一辈子?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达了对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中国社会人文环境危机的担忧,“现在‘富二代社会形象不是很好,原因是没有受到充分的社会化,家长太溺爱,没有教给他们基本的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只知道自己有钱。‘富二代不懂得自己的社会价值,钱来得太容易,不会发挥钱的社会价值,社会意义,没有把钱用到应该用的地方去。”

菲律宾《世界日报》日前发表署名文章说,要让“富二代”们彻底明白,钱买不回生命,也买不回健康,钱换不来尊严,也换不来公平,钱不能搞定一切。对激情前卫的青年,要通过多种方式使其全面正确地认识理解并遵守现实社会的规则,培养他们的公德、责任意识,特别是尊重他人权益、爱惜生命的意识。

从父辈身上所背负的“原罪”到如今“富二代”身上的硬伤和迷失,不仅孩子要争气,父母同样需要努力,整个社会都要努力。只有当我们的社会整体上成为一个包容的、公正的、合乎理性的、能够让每一个人自由发展的社会环境,我们才能期待类似的“富家子弟”魔咒有朝一日被打破。

品质的传承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近日,香港《大公报》署名文章说,近来接连发生富家子弟开车伤人的事件。这些“富二代”最终沦为“纨绔败家子弟”,究其根源罪魁应是道德荒芜,缺少公德底线和没有对生命的起码敬畏之心。有的父母在打拼创业中吃够了苦头,因而愿意让子女生活太过优越,使得这些“富二代”不思进取。“富二代”肇事后谈笑从容的神情便是资本狂飙的可悲写照。显然,有财无德、恃财傲物是个危险品,切不可等闲视之。

教育者应主动承担起“传道”的育人之责,要责无旁贷地开展明德尚美、恪守公德、敬重生命、回报社会的德育教育。在社会教育中,要从知识灌输向“首先学会做人”转移,应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引导“富二代”积极向上。

“遗金不如遗经”,家长要教会子女如何做一个德财兼备的人,给其灌输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和消费观,要帮助子女在人生态度、心理素质诸多方面筑牢“防火墙”,打消“有钱能够摆平一切”、“钱无所不能”的念头。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培育高尚的品格。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不仅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更要把创业精神和中国优秀的传统品德传承给子女,这些才是无价之宝,才能使孩子受益无穷。“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树立社会责任感,让子女在企业的第一线进行锻炼,使他们意识到父辈打造的天下不是个人的,而是全社会的。此外,投巨资送孩子到国内最好的学校读书或出国留学是一方面,更加不能忽视对他们品德以及中国许多优秀传统美德的培养。第一代特别能吃苦,将吃苦作为必修课,第二代在这一方面就比较弱。”“富二代父母要以身作则,在饭店吃不完菜打包回家,勤俭节约;和孩子开车出去和他人发生摩擦,也要文明解决。孩子的模仿能力强,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我建议民政部、团中央多组织这些富家子弟到农村去、到西部地区去、到山区去,让他们在参与扶贫助残的同时,使他们接受在富裕家庭里很难得到的教育,这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陆学艺教授介绍,目前中国城乡不平衡、贫富不均的矛盾日渐突出,高收入群体应在志愿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富不及二代”才能“富及万代”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经济扩张期,大量工商企业的涌现,创造出巨大财富,财富浪潮带来一大批富孩子和新一代忧心忡忡的富家长,富家子弟的教育随之成为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据统计,美国百万富翁的孩子已超过400万。有近40%的百万富翁由于无暇照顾和教育子女,却有大量可支配的收入,就以任凭子女花钱来替代他们的关爱。然而,金钱在带给孩子们奢侈生活的同时,也种下了蜕变的“祸根”。

有研究发现,美国每5个富家孩子中就有1个患狂躁抑郁症。在私立学校里,酗酒和吸毒的富家学生比普通人家的学生人数要多得多。为此,明智的富豪们开始注重下一代的道德培养,特别注重让他们树立自食其力的观念。

据说,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当年曾宣布一项包括取消遗产税的减税计划,结果美国竟有120名富翁联名上书,并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广告,坚决反对取消遗产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父亲就警告说,不劳而获的遗产容易使“含着银勺子出生”的富家子弟丧失价值判断力染上各种恶习。

为此,比尔•盖茨把自己将近98%的财产捐给了以他和妻子名字命名的“比尔和梅琳达基金会”,用于研究防治艾滋病和疟疾的疫苗,并为贫穷国家提供援助。“股神”巴菲特则宣布,将自己超过37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的99%捐给慈善事业,用于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计划生育方面的医学研究。这就是美国富人典型的“富不及二代”的做法。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树立强烈的工作道德观念,学习怎样合理地支配财富,并通过努力创造更多的财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还专为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的子女,开办了一个为期两天的“理财技能培训班”。在那里,富家子弟将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例如怎样与人交往、控制开支、理财技能、面试技巧等。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富人把孩子送到“理财技能培训班”,希望通过这种培训,让孩子们懂得,生活的经验不是用钱买来的,而要用自己的双手通过奋斗得来。

中国的富豪阶层,应该说,相当多的家长已开始焦虑下一代的成长。有的富豪在参与慈善活动时毅然作出“裸捐”决定,但这毕竟是极少的个例。通过积极措施,使“富二代”学会做“人”——尊重生命,继而德财兼备,承载起家庭、社会更多的责任与寄托才是关键。

猜你喜欢

富家子弟胡斌富二代
“纨绔子弟”源于衣服
夫妻互赌100万,孩子到底是谁的
京都“富二代”联手拯救传统工艺
ARX-NNPLS Model Based Optimization Strate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lymer Grade Transition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