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塞吉奥·马尔基翁:打造菲亚特汽车帝国

2009-09-25

中国经贸聚焦 2009年6期
关键词:欧宝克莱斯勒菲亚特

祝 跃

在打造菲亚特全球汽车帝国方面,如果马尔基翁最终取得成功,恐怕就连曾经拯救过日产和雷诺两家汽车公司的“奇才”戈恩•卡洛斯都会显得黯然失色。

据意大利《共和国报》报道,菲亚特汽车公司CEO塞吉奥•马尔基翁(Sergio Marchionne)5月6日表示,他将成为克莱斯勒新一任CEO。

菲亚特刚刚完成与美国第三大汽车巨头克莱斯勒的联合。克莱斯勒已于4月30日提出破产申请。在破产保护期间,菲亚特将持有克莱斯勒20%股份。如果债务重组成功,菲亚特所持股份将提高至35%。

如果克莱斯勒最终顺利偿还所欠政府债务,菲亚特对克莱斯勒的持股比例到2016年前可能再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51%。

5月1日,马尔基翁表示,菲亚特与克莱斯勒的联合是“完美婚姻”,并表示下一步或将收购美国通用汽车在德国的子公司欧宝(Opel)。

按照美国联邦政府的规定,通用汽车如果不能在6月1日以前完成业务重组计划,则将面临破产的命运。因此,该公司正希望出售欧宝部门的多数股份来保证其生存能力。

除与克莱斯勒及通用欧洲联盟之外,马尔基翁早前曾表示,菲亚特对通用在拉丁美洲的业务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如果一切顺利,新公司将成为年销售700万辆的汽车集团,仅次于日本汽车巨头丰田。

不过,大众汽车CEO马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表示,即便实现与克莱斯勒及通用欧洲的联盟,菲亚特的汽车帝国之梦仍很难成真。文德恩说道,“马尔基翁想通过与克莱斯勒及欧宝联盟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但是,同时管理几个品牌并使之协调发展却并非易事。”

而且,结盟后存在的问题是,菲亚特必须设法将三家独立的公司融合到一起。克莱斯勒和欧宝已经出现巨额亏损,而菲亚特今年一季度也出现了亏损,本已经自身难保。

以美国汽车业拯救者姿态出现的马尔基翁能否抓住此次机会,实现其建立全球汽车产业帝国的野心?

异乡生活任职经历丰富

马尔基翁1952年6月17日出生于意大利基耶蒂(Chieti),14岁时随父母一同移民到加拿大多伦多。从多伦多大学毕业后,马尔基翁1980年获得了加拿大温莎大学(University of Windsor)MBA学位,1983年,又获得了加拿大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法学学士学位。同年,马尔基翁加入了加拿大国籍。

1983年至1985年,马尔基翁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多伦多办公室担任执业会计师和税务专员。“这对我来说是一段极其宝贵的经历,因为我在这学到了如何从数据中得出结论。更重要的是,我在真正意义上接触到了北美地区的商人,很显然,他们对于生意的思维方式与欧洲人是有所差别的”,马尔基翁在回忆这段任职经历时说道。

此后,他又加盟了位于多伦多的罗森马顿集团(Lawson Mardon Group),担任集团总会计师和公司发展部门经理,这是马尔基翁第一次从事管理行业。不过,马尔基翁并没在3年的任期内做出让公司和自己都满意的成绩,于是,1988年他离开罗森马顿集团,加盟了同样位于多伦多的Glenex工业公司,担任执行副总裁一职。2年后,他又加盟加拿大工业公司Aclands,担任财务副总裁和首席财务官。

1994年,时年42岁的马尔基翁决定离开加拿大,到欧洲去扩展自己的视野,于是他转战瑞士,在总部位于苏黎世的Algroup公司历任多个职位,权责逐次加大,直至升任该公司CEO。2002年2月,马尔基翁成为著名的检测、鉴定和认证服务供应商——日内瓦Sgs公司的CEO。

马尔基翁的任职经历非常丰富,6家公司,近10种不同的岗位,涉及会计、管理和法务三个方面,这虽然帮助马尔基翁积攒了丰富的经验,但也使他没有机会创造出值得大书特书的辉煌业绩。

遇到“伯乐”重归故土

在担任Sgs公司CEO的时候,马尔基翁就与菲亚特集团有所接触,2003年年初,时任菲亚特集团董事长的翁贝托•阿涅利(Umberto Agnelli)第一次见到马尔基翁的时候,他就“在他身上看到了菲亚特的未来”。在阿涅利的邀请下,马尔基翁先是于2003年5月加入菲亚特集团董事会,随后,2004年6月,成为菲亚特集团和菲亚特汽车公司的CEO。

在马尔基翁执掌菲亚特之前,有一次他与30多个亲戚到家乡基耶蒂的一家餐厅里吃饭,在餐桌上他对亲戚们说:“我在饭店门口看到一些梅赛德斯汽车,下次再来时,我希望这里只能看到菲亚特汽车(指让亲戚们都买菲亚特汽车),我们一定能造出符合你们要求的汽车,你们也一定要买,不然我就不和你们说话了。”

马尔基翁在他的就职典礼上说道:“在我16岁时,父亲送给我一辆菲亚特500作为我的生日礼物,并告诉我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汽车。我相信这是一个预兆,一个我在菲亚特的预兆。我始终不怀疑我与菲亚特的感情,实际上,我现在驾驶的法拉利599 GTB Fiorano正是菲亚特的杰作之一。”

2004年5月,邀请马尔基翁加入菲亚特集团的“伯乐”阿涅利因癌症逝世,他生前所接受的最后一个公开采访正是有关马尔基翁的。在被问及马尔基翁是否会执掌菲亚特时,阿涅利说:“这已经不是一个秘密了,你更应该问我马尔基翁能带给菲亚特什么。我们都知道,他有意大利和加拿大双重国籍,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意大利人;他会说英语和法语,但他最常说、最爱说的仍是意大利语。他对菲亚特有着特殊的热爱,就像他喜爱尤文图斯一样,我相信他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菲亚特来,而这正是我需要的。”

临危受命铁腕治理

对于意大利人来说,菲亚特绝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品牌,而是整个意大利汽车工业乃至“意大利制造”的代表。除了菲亚特母品牌外,兰洽(Lancia)、阿尔法•罗密欧(Alfa Romeo)、玛莎拉蒂(Maserati)和法拉利(Ferrari)也是菲亚特旗下品牌。此外,菲亚特集团旗下还有工业汽车品牌依维柯(Iveco)、汽车零件生产和供应商Magneti Marelli、钢铁和镁金属加工商Teksid,这些业务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而汽车业务,特别是菲亚特汽车作为整个集团的核心业务(占集团年收益的40%)对集团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

事实上,在马尔基翁上任前,菲亚特的状况只能用“糟糕”这一词来形容,由于前几年在汽车研发方面投入的资金过少,导致菲亚特汽车产品线的新车型少得可怜,在汽车质量方面,菲亚特与大众、雷诺等竞争对手的差距也越来越大。2002年,菲亚特集团亏损了43亿欧元,其中菲亚特汽车亏损了13.4亿欧元。而集团的人事变动更是频繁,在马尔基翁上任前,集团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更换了四任CEO,任期最短的不足半年。

因此,马尔基翁可以说在绝望和困难中接管菲亚特的,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们这样写道:“让菲亚特重新上路是世界上最困难的工作。”

2004年6月,在被任命为CEO的第二天,马尔基翁就在都灵的办公室与集团的28位高级主管开会一直到深夜。那次会议的主题叫“菲亚特又是意大利的了”,从此以后,这句话就成了菲亚特新车广告的标语。在了解集团的状况后,马尔基翁立即展开行动:他要求集团的每一个人都表现出活力与效率,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在短短一个月内先后解雇了60名集团公司管理人员和100多名菲亚特汽车的管理人员;随后,他又开始整顿菲亚特内部懒散、官僚主义的作风,他每天都要到各个部门进行检查,从职员办公室到装配车间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一旦发现问题,他就会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所在,甚至当场让出了问题的人走人。

在马尔基翁近乎“残暴”的铁腕治理下,菲亚特的内部氛围焕然一新,“至少呈现出一点积极向上的气势来了”。随后,马尔基翁便开始为菲亚特寻找新的合作伙伴,首先是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一同开发、生产新型菲亚特500汽车;然后是与印度的塔塔汽车公司(Tata)达成合作协议,极大地增强了菲亚特在印度和南亚地区的实力。

同时,马尔基翁还逐步解决与通用汽车的合作问题。2000年3月,通用和菲亚特签订联盟协议,通用买下菲亚特20%的股份,而菲亚特拥有未来卖出剩余股份的选择权,即可以要求通用从2004年1月24日起以市场价格购买菲亚特剩余的80%股份。但菲亚特与通用结盟并未获得日产-雷诺那样的好运。相反,它们的经营状况反而急转直下,以至很多人都认为菲亚特或主动或被动地将被通用兼并。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则号召意大利企业家联合起来将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老汽车品牌留在意大利,然而事情进行得却并不顺利,那些响应总理号召的意大利企业家们无论在个人能力上还是资产实力上都难当大任。人们都在想:“菲亚特完了,至少菲亚特汽车完了。”

万幸的是,此时的通用也同菲亚特一样身陷泥淖,不仅承受购买菲亚特剩余股份会带来更大的财务负担,而且也无法消化“吃掉”菲亚特带来的巨额债务。

于是,两个伤痕累累的汽车巨擘坐在了谈判桌上,马尔基翁与时任通用CEO的瓦格纳之间剑拔弩张。通用迫不及待地想甩掉这个烫手的山芋,而急需资金进行自救的菲亚特则从中嗅到了“横财”的味道。矛盾激化,双方险些对簿公堂。

2005年2月,菲亚特与通用经过协商达成协议,通用愿支付给菲亚特集团15.5亿欧元,以终止双方的合作。

也正是依靠通用的这笔赔偿金,菲亚特才在2005年一季度实现了盈利,而它的上一次盈利还是遥远的2001年第三季度。

立军令状兑现承诺

2004年,马尔基翁担任CEO的当年,菲亚特汽车亏损8亿欧元,尽管亏损数额仍然很大,但马尔基翁充满信心,而菲亚特品牌的创始人阿涅利家族也在这时站在马尔基翁身后,给予他最大的支持:他们增持了菲亚特集团超过6亿股股份,确保马尔基翁对集团的控制权,马尔基翁则在2005年4月将自己在菲亚特集团的股份增持到100万股,以显示出对于自己振兴菲亚特的信心。“这不仅仅是注入资金,这是向整个菲亚特注入信心和希望。”菲亚特官方网站在报道马尔基翁的增持计划这样写道。

在获得大股东的支持后,马尔基翁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让集团在2005年达到收支平衡,2007年实现盈利,“如果不能实现目标,我自己就卷铺盖走人”。

他首先面临的挑战是改进菲亚特的产品线和生产设备,之前菲亚特新车的推出速度慢得惊人,甚至两年内无法推出一款新车。马尔基翁任命了新的首席技术官,重组了汽车研发队伍,提出了新的奖惩机制,着力提高研发队伍和生产线的效率。2005年5月,菲亚特在德国法兰克福汽车展上展出了朋多汽车(Grande Punto),不久后该车正式上市,这是马尔基翁上任后所推出的第一款新车。这款由玛莎拉蒂的设计师设计的新车一上市就受到了极大的追捧。仅在2005年,该车型就在英国销售了1.7万辆,成为当年英国第五畅销的汽车。截止到2006年3月,朋多在欧洲的销量超过了13万辆,远远地将竞争对手同期推出的新车甩在了身后。在都灵,菲亚特的员工们称朋多为扭转局势的汽车——它让菲亚特于2006年重夺意大利汽车销售榜榜首位置,而上一次菲亚特占据此位还是在2000年;它仅凭一“车”之力就让菲亚特2006年欧洲市场占有率上升了0.5%;它也是1991年后第一款成功登陆澳大利亚市场的菲亚特汽车。“朋多让我们重新焕发了活力。”菲亚特2006年年终报告时这样写道。

朋多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马尔基翁和菲亚特再接再厉,2007年,菲亚特博锐(Bravo)面世,Bravo在意大利语中的含义是“喝彩”,从命名上就可以看出菲亚特对这款产品的期待。在欧洲博锐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雅特、新高尔夫以及两厢福克斯等主流产品,与这些产品相比,博锐的外观设计更加动感,充分体现出意大利人与生俱来的激情与浪漫。上市一年来,博锐成为欧洲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成功车型,超额完成7万辆的销售目标并接受了超过12万辆的销售订单。

马尔基翁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2005年,菲亚特集团不仅实现了收支平衡,还取得了10亿欧元的毛利润。2006年,集团营业收入518.32亿欧元,毛利润19.51亿欧元。而曾经连续17个季度亏损的菲亚特汽车继2005年实现单季盈利后于2006年取得了2.91亿欧元盈利,提早一年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

逆境勃发控股克莱斯勒收购欧宝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菲亚特也不例外,但在朋多、博锐和几款后续新车在澳大利亚和南亚的良好表现的推动下,菲亚特仅仅是在盈利增速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放缓,但依然保持盈利。

因此,在其他汽车商想法设法瘦身自保的时候,马尔基翁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进行海外收购。

2009年1月20日,菲亚特集团与深陷泥潭的美国汽车三巨头之一克莱斯勒达成组成全球战略联盟的协议。协议规定,菲亚特将购入克莱斯勒35%的股份并得以进入克莱斯勒在北美地区的销售网络。菲亚特向克莱斯勒提供在美国生产经济实用的小型车的技术平台,同样,克莱斯勒也进入菲亚特的全球营销网络。

协议还规定,菲亚特有权在未来将自己持有的克莱斯勒股份提高到55%。而菲亚特不必立即为克莱斯勒注入资金,它可以通过承担一些克莱斯勒北美工厂的改装费用来获得克莱斯勒的股份,这些工厂将生产在美国销售的菲亚特汽车。菲亚特同时还向克莱斯勒提供新的引擎和变速器技术,以帮助克莱斯勒生产小型车。

4月30日,菲亚特宣布与已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重组的克莱斯勒结成联盟,菲亚特将会先购入克莱斯勒20%的股份并将在还清政府贷款后成为克莱斯勒最大的股东。就这样,马尔基翁在不到6年的时间内将菲亚特从一个有可能被通用汽车收购的公司变成了一个收购克莱斯勒,能够挑战大众、丰田等世界领先厂商的汽车巨头。

有人分析说,马尔基翁在这笔交易中最精明的地方在于:菲亚特不需要举债去银行贷款,而是靠经济危机中的各国政府主动拿钱给菲亚特让它来重组,菲亚特几乎不需要自己掏一个子儿就完成了大合并。

与此同时,菲亚特也展现出了自己在小型车方面的技术优势,连一向不屑生产小型车的克莱斯勒也选择了菲亚特作为其小型车技术的供应商。而能够说服高傲的美国政府完成合并,菲亚特的实力也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完成了与克莱斯勒的交易之后,马尔基翁显然没有收手的打算。实际上,收购克莱斯勒只不过是他打造“超级菲亚特”计划的开始。

5月1日,在接受意大利报纸《La Stampa》采访时,马尔基翁表示目前自己和整个集团的注意力放在了欧宝身上,“欧宝是我们理想的合作伙伴”。5月4日,马尔基翁在柏林会见了德国经济部长古滕伯格,向他简要阐述了菲亚特收购欧宝的计划,菲亚特只会接收德国境内欧宝汽车2/3的生产基地,吕斯海姆、波鸿和埃森纳赫的总装配工厂不会关门停产,而凯泽斯劳滕生产线则将被合并。拥有法拉利和玛莎拉蒂等跑车品牌的菲亚特集团下属汽车部门,将从集团中分离出来,与欧宝、沃克斯豪尔(Vauxhall)、萨博(Saab)等通用汽车旗下的欧洲业务和菲亚特持有的克莱斯勒资产整合成新公司“菲亚特-欧宝”。预计新公司年收入约为800亿欧元,年销600万至700万辆汽车,成为将仅次于丰田的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商。

5月25日,德国《法兰克福报》报道,菲亚特对竞购欧宝的收购计划进行了更新,承诺将在4年内偿还60亿欧元的政府担保贷款。该报称,这样菲亚特先前70亿欧元的政府担保融资需求随之降低。在整个欧洲地区,菲亚特将在欧宝和沃克斯豪尔削减1万个岗位,其中德国裁减的工作岗位不超过2000个。此外,菲亚特将保留在德国的生产基地。

5月26日,意大利日报《Il Corriere della Sera》报道,菲亚特可能提议与欧宝进行合并,而非收购后者,以此赢得德国政府的支持。报导未引述消息来源。

然而,收购欧宝的进程不会像收购克莱斯勒那样顺利。因为菲亚特面临着来自加拿大汽车零件制造商Magna等其他竞争对手的强力挑战。

但即使收购欧宝失手,菲亚特也不会停止自己的扩张计划。据悉,马尔基翁也正试图接手通用汽车在拉丁美洲、中国和俄罗斯的业务。

马尔基翁经营企业的能力已有目共睹,很大程度上他已成了投资者信心的代名词。去年,受到次贷危机强烈影响的瑞士银行任命马尔基翁为公司非执行副董事长,以稳定投资者信心。

此次,在打造菲亚特全球汽车帝国方面,如果马尔基翁最终取得成功,恐怕就连曾经拯救过日产和雷诺两家汽车公司的“奇才”戈恩•卡洛斯都会显得黯然失色。

猜你喜欢

欧宝克莱斯勒菲亚特
Enhanced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in two-dimensional monolayer Si2BN by adsorbing halogen atoms∗
菲亚特铃木败退中国
菲亚特折戟中国:2个8年的生死轮回
欧宝2017年业务或继续亏损
新款菲亚特500
欧宝5年内将推27款新车型
菲亚特结束收购克莱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