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究竟是谁把她们推向了绝境

2009-09-25杜万伦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8期
关键词:祥林焦仲卿鲁镇

我在教《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成因时,总结出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正准备结束新课时,下面一个学生轻轻地叹息了一句:“又一个祥林嫂死了!”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说明了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于是,我借机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试分析刘兰芝与祥林嫂悲剧成因的异同,重点是相同点(因为学生的叹息重在“又一个”上)。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讨论积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封建礼教“毒害”的结果

封建礼教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正常的统治秩序而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其中对妇女制定的行为准则主要是“三从四德”。“四德”中的“妇道”要求妇女必须守节、孝敬、卑顺和勤谨,又尤以守节为重,要求妇女“从一而终”,就是俗话说的“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事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刘兰芝在自陈遣归的时候说自己“守节情不移”(此处为互文,虽是说焦仲卿的,实际上也是说自己),所以,当刘兰芝被其哥哥逼迫改嫁时,她选择了死,这很大程度上与守节有关,虽然含有为爱殉情的成分。

在这一点上,祥林嫂的表现也最为强烈,其婆婆把她卖给贺老六时,她是“异乎寻常”的“嚎哭”,“不惜一头撞在香案角上”,以死抗争。祥林嫂再到鲁镇时,鲁镇上的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而不叫她“贺六嫂”,柳妈甚至认为她“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倒落下了一件大罪名”。就是这样一件不守节的“大罪名”,让祥林嫂在鲁镇无从立足,处处受人嘲讽,处处受人鄙视,再加上封建迷信的“毒害”,最后怀着恐惧悲惨地死去。

所以,我认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对两人的“毒害”是其悲剧的主要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二.封建家长制“逼迫”的结果

封建社会除了封建礼教维护其正常的统治秩序外,还有封建家长制维护其正常的宗族秩序。刘兰芝与祥林嫂的悲剧,其另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封建家长制的“逼迫”。

首先,妇女在封建社会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刘兰芝在自陈遣归的时候说自己“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和“妾不堪驱使”,一个“故”说明了婆婆对刘兰芝的无理责难,一个“不堪”说明了刘兰芝生活得悲苦,那婆婆为什么要故意为难勤快的刘兰芝呢?根据文中隐含的交代,刘兰芝与焦仲卿“共事二三年”,仍是“贱妾留空房”,可以看出刘兰芝没有给焦家生下一儿半女,这在单根独苗的焦家,休妻变成了很自然的事情。正如焦仲卿所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刘兰芝也说出了“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的感言,这是婆婆对刘兰芝行使的家长权力。因为根据《仪礼·丧服》中“出妻”之说,即旧时无子、淫逸、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忌妒、恶疾,做丈夫的可以根据其中的任何一条而休妻,所以,尽管刘兰芝“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也难免被逼迫遣归。

在这一点上,祥林嫂的遭遇也是大同小异的。祥林嫂在祥林死后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祥林嫂由于不堪婆婆的折磨,逃到了鲁镇,后被婆婆抓回去卖给了贺老六,这是婆婆对祥林嫂行使的家长权力;儿子阿毛死后,祥林嫂在贺家便没有了立足之地,被大伯扫地出门,这是大伯对祥林嫂行使的家长权力。归根结蒂,她没有给祥家和贺家留下一儿半女。可见,妇女在封建社会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其次,妇女在封建社会没有人身权利和人身自由。“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她们的行为准则。所以,才有婆婆行使家长权力,借故逼迫焦仲卿休了刘兰芝;才有刘兰芝回到娘家后,过着“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的生活,被其惟利是图的哥哥“逼迫”答应了太守儿子的婚事。也才有祥林嫂在祥林死后,被其惟利是图的婆婆和小叔子“逼迫”卖给了贺老六。妇女在封建社会完全成了买卖的商品,毫无人身自由。这也是刘兰芝与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三.两人性格“反叛”的结果

刘兰芝与祥林嫂在性格上有许多相同点,比如反叛、坚强、勤劳、善良等,尤以“反叛”最为突出。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统治下,任何的“反叛”都只是徒劳,又何况是一个弱女子呢!性格的“反叛”是两人悲剧的直接原因。

刘兰芝是有“反叛”性格的,其不堪婆婆的驱使,向焦仲卿自陈遣归,一个“自陈遣归”,在封建社会是需要勇气的,刘兰芝不会不知道其严重后果。但是她说出来了,焦仲卿向阿母求情,才使得阿母大怒,骂出了“此妇无礼节,行动任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的话,从“专由”和“自由”两词可以看出,刘兰芝的“反叛”,是为了所谓“自由”的“反叛”,很有勇气。后被其惟利是图的哥哥逼迫答应了太守儿子的婚事,在新婚之夜投河自尽,这是其“反叛”精神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无情控诉,可以说,刘兰芝的死是其“反叛”性格“反叛”彻底的结果。

祥林嫂也是有“反叛”性格的,尽管这种“反叛”只是为了取得做“人”的起码权利。祥林死后,其不堪婆婆的折磨,逃到了鲁镇,一个“逃”字,在封建社会是需要勇气的,祥林嫂也是知道其严重后果的,但是她“逃”出来了,为了做“人”的“自由”,很有勇气。后被其惟利是图的婆婆和小叔子逼迫卖给贺老六时,她“不惜一头撞在香案角上”,以死抗争,这是她“反叛”抗争的表现,正是因为她“反叛”得不彻底,没有像柳妈所说的“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所以,才在鲁镇人的嘲讽中悲惨地死去。可以说,祥林嫂的死是其反叛性格“反叛”不彻底的结果。

四.生活遭遇“不幸”的结果

正如《祝福》中卫老婆子说祥林嫂的话,“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说自己的话,“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加在一个弱女子身上的“不幸”太多了,这也是刘兰芝与祥林嫂悲剧的直接原因。

对于刘兰芝来说,就是无一儿半女,焦仲卿还可以续房娶妻,三妻四妾在封建社会不足为怪,不幸的是婆婆看不惯她“行动任专由”。更不幸的是她所深爱的丈夫是一个懦弱的男人,在其母“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的逼迫下,休了刘兰芝。再次,不幸的是她有一个残暴的哥哥,逼迫她改嫁,本来,按汉代礼法,休妻或寡妇可以在家守寡。最后,刘兰芝的美貌也成了她的不幸,被休回到娘家后,求婚的人络绎不绝,而且又是一些封建官僚,不答应都不行。

对于祥林嫂来说,不幸就更多了:祥林死,祥林死后婆婆家绑架卖进山里;贺老六死,贺老六死后阿毛被狼吃,然后被大伯扫地出门,再到鲁镇后被鲁四赶走,最后沦为乞丐“穷死”街头。我们可以设想,要是祥林嫂没有那么多不幸,或许她不会死,至少可以死得晚一些,但是不幸没有放过这么一个弱女子。

综上所述,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是刘兰芝与祥林嫂悲剧的主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反叛性格和不幸遭遇是两人悲剧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太多的不幸遭遇,或许她们还可以像鲁迅《灯下漫笔》中所说的“暂时做稳奴隶”,但现实是两人“想做奴隶而不得”,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面前,一个弱女子的反抗是那样的无助和渺小,两人的悲剧在封建社会是很必然的,也具有代表性。

杜万伦,教师,现居湖北巴东。

猜你喜欢

祥林焦仲卿鲁镇
鲁镇社会的“和”文化背离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四层”:引导数学高考的一面旗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祝福》中的三个“剩”
焦仲卿误读现象应该纠正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