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记
2009-09-24马明晖
马明晖
生平不喜写读书笔记之类的东西,皆因小时上学时经常被迫写些言之无味且形式重于内容的读后感,至今还令自己不快。故此文,谓之杂记。
受父亲熏陶,自幼喜爱读书,不为其他,只求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探求未知的领域,能够冷静地以旁观者的角度观看他人的人生及精神世界。阅读总是令人愉悦的,我自读我喜好之书,至于内中的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皆予他人好了。
我读书无章法可循,不按常理出牌,涉猎甚杂,都不敢以博而不精自居,也就权作杂而且乱吧。所谓“杂”,除阅读范围庞杂外,且经常同时摊开三、五本书,今天这本读几页,明天翻翻那本,杂乱无序。一旦读书没有压力,不用当任务完成,便也自得其乐了。
畅销书一般是我案头必备之物,不为赶时髦,只是不想让自己成为“山顶洞人”。前两天出差,途中购得《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也算是时下市场上的畅销书之一了。钱文忠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师从季羡林先生,识得其人是从其《玄奘西游记》开始的,他是央视《百家讲坛》近来继易中天、于丹之后又炙手可热的“坛主”。对于央视推出的这些“学术超男”,坊间褒贬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窃以为,学术允许存在争议,况且“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我等布衣百姓、凡夫俗子没必要搅这潭浑水。术业有专攻,对我等这些无暇也无力在浩渺文献中细细研读、追根溯源,苦苦做学问的人来说,吃顿“回锅肉”也无伤大雅,即便它只是快餐,对饥饿之人也能果腹。
“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将此话拓展开理解为:读非可藏之书,皆借之。我一直觉得儿童读物,读过便可抛之,无收藏的价值。于是,许多给女儿看的书都是我在图书馆里淘的。前些时日找了册绘本读物《失落的一角》回去,当时对其内容没有细看,只是粗略觉得该书画面简洁,文字简单,仅此而已。该书的作者是美国人谢尔·希尔弗斯坦,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说老实话,自己小时候没机会接触到这类书,长大后又不屑于此类“小儿科”。女儿不到五分钟就把书翻完了,我闲暇时也顺便翻了翻。这可能是我最快读完的一本书,但也可能成为我将花一辈子咀嚼的一本书。作者以简单朴实的插图,浅显的文字,讲述了一则“完美”与“缺憾”的生活哲理:一个缺失了一角的圆,满世界找寻那失落的部分,风雨兼程,忍饥受冻,历经波折,终于圆满,但回首时,却发现遗失了更多。失望?快乐?守候?还是继续前行?这本小书一下虏获了我的心,忙不迭又去找到其姊妹篇《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依旧幽默温馨的画面,依旧简洁有味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淡淡的人生中“成熟”与“依赖”的关系。
工作性质使然,经济类读物也是我必不可少的涉猎对象之一,加之在“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就会更多彩一点。”(电影《赤壁》里诸葛亮的雷人台词)的感召下。拉斯·特维德的《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成了我近期的猎物。
该书通过深入分析西方国家300年经济循环的事实,让我了解了经济周期的特征和规律,知道经济永远都在成长、衰退和危机之间循环往复:静止、增长、信心、兴奋、激奋、发展过快、震荡、压力、停滞,市场经济变化多端,但唯一不变的是其从繁荣到萧条的变化周期,从而让我们对今天世界金融危机有了客观冷静的认识。铜山西崩,洛钟东应。面对近一年来愈演愈烈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导致的经济衰退,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但同时也让我们从失望的深渊盼到东观的高峰。翻看此书,我虽不能成为救世主,但也不至于成天浑浑噩噩地讨生活,至少让我对时下的经济环境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可以因应形势,从容淡定。
有些书,不必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去阅读。现在我枕边躺着的是本素有“技术型惊险小说之父”称号的军事小说家汤姆克兰西的作品《惊天核网》,该老爷子因一本《猎杀“红十月”号》为国人所熟知,他的小说以惊人的真实性以及扣人心弦的紧张场面而闻名。我看他的书就没明确的目的,实在要牵强找理由,那也仅仅是为了舒缓白天紧张的工作压力,在似水的夜色里进入到另一个剑拔弩张、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在那里,紧张的是别人,与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