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焦虑源初探

2009-09-24童秀英等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7期

程 超 童秀英等

摘要:计算机焦虑是技术焦虑的一种,在校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计算机焦虑问题。不论什么水平的计算机焦虑都会对工作和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文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计算机教学辅导策略和心理指导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焦虑;焦虑源;情绪唤醒

计算机焦虑与考试焦虑、数学焦虑一样都是一般焦虑的情景性表现。多数研究者认为,计算机焦虑是技术焦虑的一种,是个体预期计算机使用或者真正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的恐惧与忧虑,它可能是用户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所获得消极情绪体验的集中反映,是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计算机焦虑的调查

焦虑是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是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映倾向。它是由于个体受到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致使失败感或内疚感增加,从而形成的一种紧张情绪状态。由于计算机学习和使用的一个显著特点可能是需要尝试错误,在错误中积累经验,这可能需要勇气与胆量。如果个体害怕在尝试错误中损坏计算机或计算机中的信息,就可能更多体验到焦虑。

国外有调查显示,高达35%的成年人在使用计算机相关技术时会有焦虑体验。依据不同水平,计算机焦虑可以分为常性焦虑、计算机担忧以及高水平的计算机焦虑(称为技术恐怖症或计算机恐怖症),计算机经验、计算机态度与计算机自我效能感是与计算机焦虑紧密相关的三个重要变量,其中计算机自我效能感(computer self-efficacy,CSE)就是指个体对自己使用计算机能力的一种判断。研究发现较低的CA、较高的CSE是提高学习者学习计算机技能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因素,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成绩和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

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者针对不同群体的计算机焦虑状况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多使用问卷法进行,相关量表很多,且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断有学者进行修订。我们在2006年曾应用翁淑缘、陈丽铃根据Compeau与Higgins的看法编制的计算机学习效能CSE和计算机焦虑CA问卷,对我院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总计15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应用SPSS统计的结果显示:(1)CSE和CA呈正相关,r=0.68;(2)CA男女差异显著(t=1.847, p<.01) ,男生CA低于女生;(3)高中时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CA低于高中时未学过计算机的学生,但是差异不显著(t=-0.820,p<.01)。上述结果(1)和(2)基本上验证了其他相关研究的结论;但结果(3)表明,尽管计算机知识和经验是影响计算机焦虑的重要原因,但更多的高中时有计算机学习基础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也存在计算机焦虑,与其他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与操作的焦虑相比差异并不明显。因此,我们进行了对大学生计算机焦虑源的探索分析。

计算机焦虑源的调查

现有的研究论证说明了进一步对计算机焦虑进行深入分析的必要性。Tobias提出了焦虑干扰计算机学习的心理模型:学习者在信息加工过程前,计算机焦虑分散注意力;信息加工期间,焦虑直接干扰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而信息加工后,焦虑阻碍学习期间掌握的内容提取。计算机焦虑对使用计算机时的认知加工或信息处理有明显的干扰作用。不同于一般的学习焦虑的是,不管什么水平的CA都会引起个体对计算机使用回避,如果短期内焦虑得不到消除,焦虑的负面影响可能就长期广泛存在。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大学生产生计算机使用焦虑情绪呢?哪些方面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呢?针对我院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了计算机焦虑源的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总的统计结果显示:其中82.6%的学生认为在上机考试时会感到非常焦虑,68.3%的人认为操作计算机时的焦虑情绪会影响自己的上机操作。结合上述调查,我们总结出大学生计算机焦虑的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

心理方面 随着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和软件的发展和更新,大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控制感”较弱,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担心病毒、计算机系统和文件等问题。相比之下,尽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经验相对丰富,但他们面对的是更复杂的软件设计工作,对新技术的学习和程序操作也会同样感到焦虑。实际上,当面对大量信息时,一时难以接受和处理,记忆就会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下降,焦虑感加强。目前的专业学习还主要在公共机房进行,即便个体有一定的知识和处理能力,也难以预料和控制病毒等问题。

自我评价方面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但相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软件的更新换代,学校课程教学的更新速度却远远滞后。另一方面,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学生对于与工作实际紧密联系的新技术的渴望也非常强烈。由此,对于自身能否掌握计算机技术以及能否胜任未来工作学习感到焦虑,即个体角色转换过程中出现的身份焦虑,通过教学中与学生交谈接触,感觉这种焦虑在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

操作过程中由于计算机学习和使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需要尝试错误,在错误中积累经验,这可能需要勇气与胆量。如果个体害怕在尝试错误过程中损坏计算机或计算机中的信息,或者由此造成的错误对于个体非常严重时,就可能更多地体验到焦虑。这种情境性的焦虑更集中地体现在计算机上机考试过程中。尤其对于操作不甚熟练的学生而言,上机考试的紧张情绪增加了错误出现的概率,而错误更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个体的焦虑体验。

针对计算机焦虑源的教学指导策略

不同于一般的学习焦虑的是,不管什么水平的计算机焦虑都会引起个体对计算机使用回避。焦虑使人低估自己的能力,导致疲劳、烦躁和无能感,甚至产生畏惧情绪。减轻压力和焦虑,唤醒个体的积极情绪可提高自我效能感(即情绪唤醒)。衷克定、刘运华在其《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提出了注重学生获得计算机应用的直接经验、注重缓解学生紧张焦虑情绪的教学策略。

Lazarus&Folkman(1984)将应对分为两类: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指的是寻求需要做的信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或环境,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和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并不改变人与环境的客观关系,而是调节由压力引起的情感上的不适。根据我们对大学生计算机焦虑源的分析,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认知与行为指导并重的教学策略。

正视焦虑,矫正认知针对上述焦虑源,我们不难看出,担心无法掌握技术,担心不会处理某些情况,都必然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这样的担心对计算机学习有害而无益。

由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相关专业对从业人员迎接挑战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学中教师必须关心学生的学习情绪,针对计算机学科知识特点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指导和讲解,多开展计算机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多介绍本行业中成功人士的经历,让学生树立学习计算机的信心,正视自己的焦虑情绪,认识到焦虑情绪对自己专业学习的影响,促使学生放弃那些无益的担忧,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勇于面对并迎接挑战。

加强师生交流,指导学习行为根据笔者十余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访谈,计算机焦虑情绪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更为突出,且焦虑情绪在上机考试前最为强烈,因为合并了考试焦虑和计算机操作焦虑,个别学生甚至出现过不参加上机考试的情况。通过对这些较高计算机焦虑的学生进行的深入访谈,更加认识到上机实验过程中及时指导的重要性。

本次调查的学生,受条件限制,操作内容的讲解不能直接在机房进行,授课和上机实验之间存在至少1天的时间差,由于遗忘较多,上机操作时学生遇到的问题就会更多,挫折感和焦虑情绪随着产生。

由此对教师的上机实验辅导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曾尝试在机房增加辅导员,但是辅导者的言语态度直接决定了辅导效果。所以,辅导者应该做到:(1)针对问题,及时答疑,并进行必要的解释;(2)帮助学生将问题合理归因,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3)鼓励学生合作互助,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我们认为,计算机焦虑是计算机学习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虽然计算机经验是决定计算机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并不表示水平较高的操作者就不存在计算机焦虑问题。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情况,只有正视计算机焦虑问题,在教学和辅导中唤醒学习者的积极情绪,才是实现高效学习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张颖.大学生计算机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8.

[2]李宏利.计算机焦虑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7):483-485.

[3]衷克定,刘运华.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7,(5).

[4]赵永礼,高峰.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和焦虑的现状及对策[J]. 计算机教育,2007,(7).

[5]陈亚轩,陈坚林.网络自主学习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7,(4).

[6] John Todman,Kenneth Day.Computer anxiety: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gender[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6,22(5):856-869.

[7]Esra Ceyhan.Computer anxiety of teacher trainees in the framework of personality variabl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6,22(2):207-220.

[8]R.S.Lazarus,S.Folkman.Stress,appraisal and coping[M].New York:Springer,1984.

作者简介:

程超(1976—),女,福建福州人,工学硕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课程和教学论、教育技术。

童秀英(1969—),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

张洪菊(1968—),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