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危机与高等教育发展机遇”等等
2009-09-24逸公辑
逸 公辑
关于金融危机与高等教育发展机遇
全球性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机遇,通过反思,可以发现高等教育具有以下十个方面的机遇:(1)大培训的客观形势出现,能够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2)利用机制灵活优势,抢占培训制高点,创造民办高等教育繁荣契机;(3)为困难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是完善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契机;(4)主动服务社区居民需求,创造新型的社区高等教育发展模式;(5)依据市场信号,促进高等教育从“机械增长”向“有机增长”转变;(6)发挥学分制的弹性功能,促进教学管理体制变革;(7)改革课程组织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机制转变;(8)改变政府教育投入方式,促进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优化;(9)引导民间认证制度发展,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质量保障体系;(10)传统的“毕业=就业”公式将不再成立,高等教育将向终身教育转轨。
摘自《江苏高教》2009年第三期王洪才《金融危机向高等教育展示十大发展机遇》
关于人文素质教育
当前的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误区。误区之一:把人文素质教育局限在学生身上,忽视对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因此,要想真正改变人文素质教育软弱无力的现状,就必须首先把教育者作为教育对象。误区之二:把人文素质教育局限在学校,尤其是高校中,忽视对整个社会的教育。因此,如果不是把教育手段针对整个社会,而是只针对学生,那就是治标不治本,基本上白费工夫。人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对象是社会,是全体社会成员,而不仅仅是学生。误区之三:没有把德性的养成(注意:不是行为习惯或行为模式的养成)作为教育实践的中心,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中心。整个社会对人格教育和德性教育普遍持怀疑态度,认为这种教育是纯粹的说教,无法转变为现实。教育者普遍对社会精神的不良现实采取宽容、妥协、同流合污的态度,对别人和对自己都不敢坚持原则,这是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教育不能走出校门,甚至不能走出教室的重要原因。
摘自《江苏高教》2009年第三期孙志海《当前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研究误区——兼论人文素质教育呼唤一种新的教育理论》
关于教育消费券
将教育经费直接给高校和培训机构,效率和效用难以得到保证,而以教育消费券的形式投入,则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一是受教育者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因为受教育者需要接受哪些培训,个体差异性较大。二是可能在教育培训机构之间展开竞争,有利于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三是有助于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民办教育与公立教育的公平竞争,可以促进教育市场的繁荣,反过来拉动内需。四是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无论是从制度动机,还是从制度的社会必要性与技术的先进性来看,教育消费券都显示出很高的尝试价值。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十三期谢作昱《教育消费券的可复制性有多强?》
关于职业教育的改革趋向
职业教育在后现代主义中的改革趋向是:(1)多元的课程目标。基于后现代主义的“异质性”和“多元化”挑战,必须重新思考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与需要。当前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动向之一便是由“学校到工作(STW)”向“学校到职业生涯(STC)”的变化。(2)兼顾通用能力、自然人文修养的课程内容。如何把这些内容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并使之生动有趣,对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是个挑战。(3)融合、统整的课程组织。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知识的“去中心”以及其对课程“边界松散”的呼吁,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组织开辟了新思路。(4)情境化的技能教学方式。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强调“做中学”,情境式的技能教学将成为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的主要方式。(5)个人化的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机制可以使职业教育课程更加灵活。(6)开放性与终身性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世界的“不确定性”以及人自身发展的“非线性”表明,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职业教育课程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变成开放性和终身性的。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七期关晶《职业教育在后现代主义中的立据、挑战与改革趋向》
关于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
高职教育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路径有:(1)树立国际化的教育观念;(2)制定国际化的培养目标;(3)开设国际化的教学课程;(4)注重国际化的交流进修;(5)推行国际化的教学模式;(6)保证国际化的物质基础;(7)实施国际化的外语教学和培训;(8)构建国际化的跨文化管理机制;(9)开展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研究;(10)引进国际化的企业运作经验、项目及人才需求标准。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十四期贺继明《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探析》
关于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1)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素质为上”。一是更新教育观念;二是改进教育方法;三是改革教育评价。(2)职业教育务必牢记“技能为根”。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强不强,关键看三个方面:一是考工考级的过关率,二是在各级技能大赛中的获奖情况,三是职教单招中加入技能考核后的录取率。(3)职业教育需要奉行“教师为本”。要着手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合理配置教师结构;二是制定完善政策机制;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四是准确把握教师角色;五是提高专业发展能力。(4)职业教育应该落实“就业为魂”。要解决好学生就业,必须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结构设置问题;二是毕业学生质量问题;三是学校形象声誉问题。
摘自《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四期梅向东《由学习科学发展观引发的对办好职业教育的思考》
关于“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所谓“三师型”教师就是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教师,是具有“双师+职业指导师”(如讲师+工程师+就业指导师)的专门人才。根据社会经济与人才需求的现实状况,高职院校有必要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将师资建设的重点转变为“三师型”教师(双师+职业指导师)。(1)“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对师资的必然要求,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2)“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3)“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职场竞争力、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有力保证;(4)“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改善高职院校教师结构,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十五期宋海宁《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逸公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