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
2009-09-24
看不见的“杀手”更危险
有毒有害气体和因职业引发的疾病,一般被人们视为两种看不见的“杀手”。两者之间,引人注目的是前者,因为瓦斯、一氧化碳之类的气体能迅速酿成事故,而后者透支身体患病需要有一个过程。2009年第3期“祝您安康”栏目《慎防心身耗竭综合征》一文就提醒我们,“心身耗竭综合征”这个易被人们忽视的“杀手”可能更危险。
去年,我们矿区先后有几名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突然猝死,让人感到十分意外。其实,仔细分析便发现,他们长期无规律的工作和生活,早就身患有疾,长期的积累以突发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也是一种必然。从我们企业对中层干部的体检情况来看,80%的员工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且呈低龄化趋势。可见,慎防“心身耗竭综合征”并非危言耸听。
山西垣曲读者宋平俊
“全员”的应急预案
2009年第3期“本刊特稿”栏目《从“有”到“有用”——中小企业应急管理预案编制工作概览》一文指出,应把中小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到日程上来。到现在为止,也有不少人(包括一些企业领导)仍然不知道预案编制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以为,应急预案只要主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知道就行了,没必要让全体职工都了解这件事。
去年9月初,我们区安监部门领导到一家建筑企业检查安全工作。安监部门一位领导问企业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你知道你们公司的应急预案吗?”那名员工一愣:“应急预案?应该有吧?那是他们安全科的事。”这样一件不经意的“小事”,真的让企业领导感到脸红了。看来,应急预案从“有”到“有用”还真有一段路要走。
北京顺义读者李德胜
“有用”更重要
2009年第3期“本刊特稿”栏目《从“有”到“有用”——中小企业应急管理预案编制工作概览》一文说得好,预案编制后,不能只做到“有”,更重要的是让其“有用”。不能编制完之后往档案柜里一放,检查时拿出来应付一下就算完事了。这种应付差事的思想和做法千万要不得,那简直无异于图财害命。我们编制预案的目的是要让其在紧急状态下发挥作用,不是给人看看、作作样子。因此,建议相关职能部门不仅要指导、帮助企业编制预案,更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备案工作,让预案真正“有用”。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山西新绛读者段克仁
莫入“四个等于”误区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可是,笔者认为目前一些企业普遍存在“四个等于”的误区:一是认为“建立健全了安全组织机构等于充分发挥了职能”;二是认为“没发生事故等于没隐患”;三是认为“有了高技术等于有了高保险”;四是认为“安全工作抓过了等于抓好了”。针对“四个等于”的误区,应采取的措施:一是增强全体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全部精力抓好安全工作;二是要有“一盘棋”的思想,工作要相互配合;三是要认识到安全工作无小事,构筑多种渠道和“全天候”安全保障平台,坚持安全教育制度,打牢思想基础,坚持技能培训制度,打牢素质基础;四是要少做表面文章,把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管理措施落实到班组,落实到每一名职工身上。
江苏海门读者顾桂兰
安全生产不能“难得糊涂”
2009年2月22日凌晨,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78条鲜活的生命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自2004年以来的百万吨零死亡率矿井转眼间变成了杀人的“恶魔”?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最擅长瓦斯治理的矿井最终绊倒在瓦斯上?据新华社记者了解,矿难中个别受伤矿工反映自救器打不开。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到,在长期的安全稳定环境里,屯兰煤矿的安全培训和设备维护显然没有落到实处。
早在2000年前,老子曾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此告诫后人:祸福相依,可以互相转化。可是作为后人,在安逸的表面背后,我们忘记了这条古训,我们的大脑“糊涂”了。这令笔者想到一个词:难得糊涂。这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奉为一种处世哲学的词语,如果活用到煤矿安全生产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比如,掘进工作面用扒斗机扒煤时,按规定,窝面是不能立人干活的。可事实往往是:扒斗扒左边的煤,人立在右边干活;扒右边的煤,人立在左边干活。如果按违章操作加以制止,干活的人就会说:“睁只眼、闭只眼吧!煤矿如果严格按规章制度干活儿,就干不成!我们注意点儿安全,不出事就可以了。”殊不知,这一“难得糊涂”,给安全生产留下了多大的隐患!
山东肥城刘尚舰
编辑宁 远
(2009年第5期读者有奖评刊表见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