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第九个奇迹?
2009-09-24
97.5%为咸水,2.5%为淡水,地球上不到1%的淡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主要分布在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
专家分析,这些不到1%的淡水要养活全球日益膨胀的入口,是远远不够的,水荒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为探寻超越自然速度净化水的方法,人类在创造更多的淡水上做了很多努力。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海水淡化工厂在美国得克萨斯的弗里波特建立。50多年来这个工厂一直在运营,它转变的海洋淡化水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这个城市,被市民誉为“蓝色奇迹”。
用海水淡化技术来解决人类水荒问题,并且源源不断的海水资源不受环境、气候影响,成本逐渐低廉、技术日益成熟,剩下的海水还可以晒盐、化学提纯。有人说,这是世界的第九个奇迹!
靠海吃海
目前,世界上海水淡化运用最多的地方是中东地区,那里盛产石油,但是淡水缺乏,对当地人来说,水比油贵。据悉,中东地区的富油国淡水供应80%都是来自海洋淡化水。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中国也属于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并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的淡水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仅为南方的1/4。1958年,中国开始研究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在中国,走在海水淡化产业前列的是天津。20世纪80年代,天津大港发电厂就成功引进了大型的海水淡化设备,以满足发电企业对淡水的需求。“现在我们每年可以生产淡水约50多万吨,这些水不仅可以满足发电需求,我们还把这些淡化水开发成饮用水,目前,由我们生产的饮用水已经大面积投放到全国各地。”天津大港发电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的天津北疆电厂项目今年也进入关键时期,该项目总投资约123亿元。目前,该项目的海水淡化15大罐已安装完成,预计年底可以投产一台发电机组和配套海水淡化装置,一期工程投产后,每年可生产110亿千瓦时电能。
除了天津,中国其他沿海城市近年在海水淡化产业领域也取得良好发展。青岛的百发海水淡化就是一个利用海永淡化的项目,该项目预计2011年建成通水,建成后,每天可生成10万吨淡水供市民饮用。
成本几何
海水淡化的成本究竟如何呢?目前,世界上常用的取水方式主要分为三种:地下取水、远程调水和海水淡化。
地下取水工程量小、成本低,被视为最便宜的方法,但近些年许多地区地下水开采过度,已形成地下漏斗,开采明显受到制约。
远程调水,以20世纪80年代实施的引滦入津工程为例,据测算,大港发电厂如果采用天津滦河水达到用水标准,平均每立方米水为9元,而直接采用淡化海水,平均成本仅为5元~7元。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水流到北京,按现行不变成本计算,综合成本将在5元/立方米以上,甚至有专家预测每立方米将达20元。根据美国海水淡化研究机构资料,远程调水超过40公里,成本将超过海水淡化。
依照目前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海水淡化成本将会降至2元~4元/立方米。单从经济技术方面分析,海水淡化的单位成本实际上很有竞争力。
市场商机巨大
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在运用海水淡化技术获取淡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厂1.3万多座,海水淡化日产量约5560万立方米,相当于0.5%的全球用水量,可以解决1亿人的用水问题。
但据联合国2006年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超过10亿人口居住在水资源稀缺地区,而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会攀升至18亿。未来20年,国际市场在海水淡化领域有近700亿美元的商机。
已经使用了海水淡化技术的一些国家,如以色列、美国、日本等。都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中国已着手建立“海水资源利用产业化规模示范工程项目”,将海水淡化列入高新产业范畴。
目前中国的海水使用量为120亿立方米/年(日本约为2000多亿立方米/年,美国约为1000亿立方米/年),利用率低恰恰给了这个市场潜力和活力。
众多世界知名海水淡化公司已经看准了中国市场,如美国矩阵海水淡化工程公司、以色列TOE海水淡化技术有限公司,均已在中国设立办事处,随时准备在中国的海水淡化产业上插上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