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恨可悲可惊可叹的“压力差”

2009-09-24苏文洋

杂文选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闵行区楼房承载力

苏文洋

编者按:6月27日,上海市一栋即将交付使用的十三层在建住宅楼——“莲花河畔景苑”发生倒覆,整栋大楼像台风过后的大树一样被“连根拔起”,一人遇难,多少人的终生积蓄也随之化为泡影。假若坍塌推迟几个月,不敢想象将有多少无辜者会在乔迁新居的欣喜中迎来灭顶之灾。事故背后的深层动因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媒体追问,网友思考,真相渐显,专家的说辞为何荒诞?购房者的权益谁来保障?倒楼背后官商是否勾结?我们应该翻开倒楼下的钢筋水泥,看看其中到底掩藏着怎样的楼市与社会生态……

就像这一代中国人通过食品完成了对“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的“扫盲”一样,很快还将通过楼倒桥塌进行一番建筑力学的“扫盲”。黑龙江的桥塌事件让人们知道汽车载重不能过大,应当多大至今也未公布。上海在建楼的倒覆事故,专家又给我们上了“压力差”一课。

在建楼房质量没问题,安全没保障,什么原因呢?专家解释说:压力差。楼房北侧在短期内堆土高达十米,南侧正在开挖四米多深的地下车库基坑,两侧压力差导致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

这件事情的可恨之处在于,好端端的“莲花河畔景苑”毁于一旦,而楼房建筑本身却没有任何问题,“节省材料,垂直承载力很强”的空心桩也是符合规范要求的。关键是不能有压力差,好比一个人站着,两条腿都是假腿(节省材料),甚至装两根空心管子,仍然“垂直承载力很强”。但是,不能有外力施压,不能有人碰,或者有风吹,一碰一吹就倒了,与人无关,那是压力差。

可悲的压力差,让多少已经住上新楼或准备住上新楼的人们,每天清晨和傍晚围着自己家的楼房转圈,检查一下压力差,虽然一侧堆土一侧挖坑的事情同时发生是小概率事件,但一侧堆土或一侧挖坑的事情不同时发生还是经常性的。7月1日清晨,杭州市飞云江路凤凰南苑高层住宅区里的很多居民先后发现二十四层住宅楼前发生约十平方米坍塌,留下深约一米的大坑。7月2日晚上9点左右,距离上海倒楼事故发生地直线不超过一千五百米处,也是闵行区,名为“南方商城改扩建工程项目部”的工地基坑出现坍塌,网上传闻“临近住宅小区出现沉降”。同一时间,还是闵行区,名为“中祥龙柏苑”的小区楼房发生地面裂痕超过十厘米,小区楼体与地面之间的沥青也被拉扯破损,并有排水管道开裂。不消专家说,全体人民都知道事故的原因:压力差。福无双降,祸不单行,闵行区接二连三的“压力差”,搅得老百姓心惊肉跳。

可怕的“压力差”一再出现,预示着中国建筑业的问题已经到了一个危急的时刻,我当然还不太好意思说是最危急的时刻。它的真正危急,一边是官商勾结的楼市开发已经演变成官商一体,所谓管理、监督早已经名存实亡,那些“安全大检查”之类的紧急通知不过是走走过场,作作秀而已,自己检查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像样子地检查出问题?只能是问题的不断堆积,堆积也有十米高了。另一边是胆大妄为的开发商哄抬房价,欺上瞒下,暴力拆迁,偷工减料,不断开挖房地产业的“基坑”,造成老百姓出最高的价格买最次的房子。这种惊人的“压力差”,或许有一天会让房地产业像三鹿一样轰然倒塌。如果我们不能这样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就是没有学会对“压力差”举一反三。质量没问题的现代化大厦最终倒在“压力差”上,并非耸人听闻,而是有建筑力学的根据。

可叹的是,还有种种“压力差”不为人们所深刻认知,因此,往往用一句“矛盾多发期”来自圆其说。为什么有了“矛盾多发期”?还不是因为社会贫富、社会不公的“压力差”在短期内过大造成的?解决社会的“压力差”,正是当下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猜你喜欢

闵行区楼房承载力
高邮市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楼房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安徽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逃跑的楼房
楼房魔方
听说你低估了一辆车的承载力
闵行:基层履职须以案为戒
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路径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