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居民城市游憩需求特征研究

2009-09-24赵黎明

关键词:武汉

赵黎明 肖 亮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对武汉市居民的城市游憩需求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武汉市居民的城市游憩出游意愿和花费意愿较低,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游憩动机、偏好、时空需求不同。

关键词:城市游憩;游憩需求;偏好;武汉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4-0085-06

城市游憩设施的使用者包括外来旅游者和当地城市居民。[1]当地城市居民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潜在使用者,让城市中的每一个居民都能便利的开展游憩活动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城市游憩空间布局和游憩设施配置都应以当地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为依据。我国学者主要在城市游憩者行为研究中涉及到城市游憩需求问题[2-16],针对当地居民城市游憩需求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对武汉市居民出游情况的跟踪调查显示:近年来武汉市居民的旅游方式已由长距离的观光游览逐步向近距离的休闲度假转变。居民希望在其居住的城市享受完备的游憩设施和优越的游憩环境,对城市的游憩功能更加重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武汉市的生态资源,打造完善的城市游憩系统,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武汉市居民的城市游憩需求特征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武汉市城市游憩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与现实借鉴。

一、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1.概念界定。“城市游憩”在目前国内外有限的研究中仍没有被公认的定义。本文界定的城市游憩是指:在闲暇时间内,主要发生在社区、城区及城郊的以放松身心,恢复体力和精力为目的的休闲活动。由于城市居民的游憩行为不完全受城市行政界限的限制,因此发生在大城市边缘区的环城游憩行为也可以看作城市游憩。

国外较公认的关于“需求”的定义是:可发生在不同消费水平的一系列参与性行为。[17]本文界定的游憩需求是指:居民进行游憩活动的一种意愿及其有能力支付的游憩产品的数量。基于上述概念界定,城市游憩需求可以从需求量和需求结构两个层次进行分析:需求量描述居民在城市游憩方面“需求多少”,主要包括出游意愿(频率)、出游花费等;而需求结构是指游憩者“需求什么”,主要包括游憩动机与目的、游憩偏好、空间和时间需求等。

2.研究方法。本项研究采取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的方式收集原始数据资料,主要使用SPSS13.0软件的频次分析(frequencies)和交叉分析(crosstabs)功能[18,19]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得出结论。

(1)问卷设计与预调研:结合理论分析,参考对我国其他城市居民休闲游憩需求与行为研究的成果[11,12,14,20,21]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共6个问题,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家庭结构、收入情况;第二部分调查样本的城市游憩需求行为特征,共6个问题,内容包括居民的游憩动机与目的、城市游憩的时空需求行为、游憩场所偏好、游憩活动偏好、游憩花费意愿和出游意愿等6个方面。问卷设计时经过多次修改论证,并对30名居民进行了预先测试,以保证问卷结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样本选取与数据采集:调查对象是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的常住居民。2006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875万人,其中7个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539.5万人 。参照市场调查样本容量的经验值[22],确定本次调查的样本量N=550。调查样本由调查员在武汉市中心城区的主要公共场所、景区、居民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随机选取。调查组于2007年4月6日至20日进行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在汉口江滩、中山公园、东湖听涛景区及部分居民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1份,有效回收率为91.1%。调查员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随机进行现场访谈,访谈记录汇总分析。本次成功调查的样本中,男性占49%,女性占51%,月收入水平在1 001-2 000元的占37%,家庭结构为三口之家的占40%。根据武汉市统计局发布的《武汉统计年鉴2007》 ,调查样本的结构特征与武汉市民总体特征基本一致,可以认为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

二、武汉市居民城市游憩需求特征分析

1.游憩动机与目的。如果有时间进行游憩活动,武汉市居民将以放松娱乐为主要目的,以满足兴趣爱好、朋友交际动机为次要目的,兼顾城市游憩活动与商务应酬的很少(见表1)。这一特征反映出武汉市居民对城市游憩的消遣性、随意性的需求,也是武汉市民乐观、大气的个性特征和武汉市独特地域文化在居民游憩需求方面的体现。[23]对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样本的交互分析结果显示,兴趣爱好动机与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商务应酬动机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

2.游憩时空需求。在闲暇时间因素的制约下,武汉市居民的城市游憩需求表现出空间分异的规律,出游距离与闲暇时间长短成正比。工作日倾向于在居所和社区及附近区域游憩,周末倾向于社区及附近和城区游憩,在节假日(7天以上)倾向于到城郊及周边区域游憩(图1)。城市居民在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会分别在居家、社区、城区、城郊四个空间层面形成游憩活动的高峰。48.1%的居民在节假日倾向于到城郊游憩,反映出居民希望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放松身心的诉求,城郊型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有较大的市场空间。通过现场访谈得知:由于我国尚未实行完善的休假制度,武汉市居民目前仍倾向于在周末和“黄金周”集中开展城市游憩活动;部分市民难以忍受“黄金周”期间城区和城郊游憩地的拥挤,而宁愿在家里或社区附近进行游憩活动。随着社会福利政策、休假制度和城市游憩设施的不断完善,武汉市居民将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城市游憩机会,城市游憩活动将由时间集中发生趋向分散发生、日常发生。

3.游憩偏好。

(1)游憩场所偏好: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民最希望到乡村田园、城市公园和小区绿地进行城市游憩活动(表2);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对城市游憩场所的偏好不同(表3),男性较女性更喜欢到酒吧茶馆、运动场馆,女性则喜欢步行街和购物中心,高学历和高收入人群对滨水区和乡村田园更为偏好,已退休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到小区绿地和城市公园休闲游憩。武汉市民对乡村田园类游憩场所的偏好程度最高,反映出由于城区环境不断恶化,现代人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心理诉求越来越强烈,在城市游憩需求偏好方面也有所体现,城郊游憩开发将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城市公园和小区绿地受居民偏好的程度仅次于乡村田园,代表了武汉市居民在城区和社区两个空间层次偏好的游憩场所。居民对小区绿地的偏好程度高于城市滨水区、购物中心、运动场馆、步行街等城区游憩场所,反映出城市居民倾向于在其居所附近进行选择游憩场所的趋势。武汉市居民对文化场馆、酒吧茶馆等类型的文化消费场所偏好程度较低,与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化”的城市文化有关,武汉城市居民更热衷无拘无束、价格低廉的消遣场所,如夜市、大排档等。这也表明武汉市居民的城市游憩需求还需要积极引导,以提高居民从城市游憩活动中获得的文化体验。

(2)游憩活动偏好:调查结果(表4)显示:在设计的9个选项中,散步最受欢迎(35.9%),城郊旅游度假其次(33.9%);选择频次超过30%的其他选项有朋友聚会、运动健身、家庭休闲娱乐;选择频次超过20%的选项有逛街购物和公园游览;文艺欣赏和走亲访友活动被选择的频次较低。这一结果与居民游憩场所偏好的调查结果一致。交叉分析结果(表5)表明:女性较男性对逛街购物、文艺欣赏、城郊旅游度假等活动更为偏好,而男性更喜欢参与运动健身;年龄在60岁以上和已退休的老年人较其他群体更喜欢散步;年龄在35岁以下、学历在大学以上、家庭结构为“二人世界”、职业为白领的女性城市居民较其他群体有更强烈的参与城郊旅游度假活动的偏好,这一部分消费者是城郊度假旅游开发重要的目标市场。结合居民现场访谈的调查结果可知,居民倾向于在社区及附近区域开展散步、运动健身、公园游览,但居所附近游憩场所及设施的供给情况制约上述活动的开展;居民倾向于在城区其他地方开展朋友聚会、逛街购物、文艺欣赏等活动。这一结果也表明,武汉市居民更倾向于在居所、社区和城郊进行城市游憩活动;居民目前对文化类游憩活动的需求较低。根据武汉市居民的这一城市游憩需求特征,该市城市游憩规划与开发应尤其注重在社区和城郊打造游憩空间,提供游憩设施和游憩机会。

(3)游憩环境偏好:通过对调查样本的现场访谈,结合对游憩场所和游憩活动需求偏好的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武汉市居民希望在空气清新、植被茂盛、舒适清静的自然环境中开展城市游憩活动,如自然环境优越的城市森林、滨水区、市政公园、小区绿地等。城郊的乡村田园环境是武汉市民最向往的城市游憩环境,社区绿地、游园和市区绿化较好的公园、广场等也是较受武汉市民欢迎的游憩环境。

针对近年来国内大城市兴建的城市RBD、商业步行街、城市滨水游憩区、市政广场等游憩场所,不少市民认为在上述场所应营造出相对自然的游憩环境和氛围,避免过度现代化、工业化的倾向。以武汉市汉口江滩和洪山广场为例,很多市民认为上述两地高大绿色植物太少,与市民心目中向往的游憩环境有一定差距,尤其在夏天影响人们开展游憩活动。

4.游憩意愿。本调查用游憩频率这一指标反映居民参加游憩活动的意愿,游憩频率指居民参与除居家游憩以外的其它游憩活动的次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居民(57.68%)认为每周只需要参加小于3次的游憩活动,认为每周需要参加5次以上游憩活动的仅占12.8%。与上海市居民的周休闲频率[14]对比,武汉市居民参与城市游憩活动的意愿不强。现场访谈表明,能够便捷到达的游憩场所尤其是免费游憩场所的缺乏是阻碍居民产生出游意愿的重要原因。

5.游憩花费。武汉市居民愿意每月支出100元以内、101-200元、201-500元花费在城市游憩方面的居民比例基本持平,且都在30%左右;仅有9%的居民愿意每月支出500元以上的游憩花费;居民的游憩花费意愿与其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对比上海市居民的休闲花费[14],44%的上海市居民每周休闲花费在200元以上,其中11.7%的居民每周休闲花费超过500元。可见,武汉市居民的城市游憩花费意愿也相对较低。出游意愿和游憩花费意愿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武汉和上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导致游憩花费意愿的不同。现场访谈的结果表明,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也是导致武汉市居民城市游憩需求不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教育、医疗、住房支出占武汉市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扩大,导致居民用于休闲游憩等其他方面的消费受到抑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和相关政策的不够健全,对养老、治病、子女教育等问题的担心也使居民产生强烈的支出预期,难以把可支配收入轻松的用于游憩,阻碍了人们的出游意愿和花费意愿。

三、结语

1.目前武汉市居民的城市游憩需求相对于上海等大城市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居民对城市游憩的出游意愿和人均花费偏低,这一特征与该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相适应。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居民休闲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武汉市居民的出游意愿与出游花费将不断增长,居民将更加注重游憩活动的休闲性与体验性,游憩需求在空间上将趋向于社区和城郊,在时间上由集中发生趋向分散发生。

2.应提高武汉市的城市游憩供给水平,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城市游憩需求。尤其注重在社区和城郊提供更多游憩机会,营造良好的游憩环境。社区公园、绿地及城市滨水区、市政公园、文化场馆等都应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免费向市民开放,游憩设施、服务设施的设置应考虑满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对居民的城市游憩需求与游憩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加强文化建设,以促进城市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武汉市城市游憩系统的建设应以居民的游憩需求特征为依据,根据城市居民的游憩偏好开发游憩产品,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开展营销。基于居民的游憩消费能力,武汉市城市游憩产品的开发应以中低消费的大众化产品为主。城郊游憩地可开发中高档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重点对高学历、高收入人群和都市白领阶层进行营销。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黄安民.长春市城市游憩者行为特征研究[J].旅游学刊,1996(2):26-29.

[2] 保继刚.城市旅游原理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6,96-134.

[3] 叶文.城市休闲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199-214.

[4] 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49(2):117-127.

[5] 吴必虎,方芳,殷文娣,等.上海市民近程出游力与目的地选择评价研究[J].人文地理,1997(1):17-23.

[6] 苏文才,丁芳,周征农,等.上海市民周末度假现状与走势调查[J].旅游学刊,1996(2):23-25.

[7] 邹统钎.北京市郊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经验、误区与对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8] 孙樱,陈田,韩英.北京市区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初探[J].地理研究,2001,20(5):537-546.

[9] 刘昌雪,汪德根,陈浩,等.合肥市城市游憩者旅游行为特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3,17(6):28-30.

[10] 林岚,唐俊雅,吴巧凌.福州市游憩者活动的行为特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1):103-106.

[11] 杨国良.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2,17(2):52-56.

[12] 李江敏,张立明.都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初探——以武汉市为例[J].开发研究,2004(6):83-85.

[13] 张春丽,刘继生.长春市城市游憩系统研究[J].人文地理,2005,83(3):94-98.

[14] 郑怡清,朱立新.上海市民休闲行为研究[J].旅游科学,2006,20(2):60-64.

[15] 丁华,戴宏,李红品.地质公园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92-97.

[16] 胡炜霞,马耀峰.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新领域:景区周边环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56-61.

[17] STEPHEN SMITH. A Comment on Forecasting Recreation Demand in the Upper Savannah River Basi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2, 9 (2) :251-256.

[18] 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9] 丁国盛,李涛.SPSS统计教程——从研究设计到数据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0] 刘志林,柴彦威,龚华.深圳市民休闲时间利用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2000,15(6):73-78.

[21] 陈允文.上海市民休闲方式研究(硕士论文)[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2] 向采发.市场研究中样本量的确定[J].上海统计,2001(8):41-42.

[23] 姚伟钧,胡俊修.论武汉人文化品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2):120-123.

猜你喜欢

武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驰援武汉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up喵(10)
up喵(9)
up喵(8)
up喵(7)
up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