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电亮”科学课堂
2009-09-23姜伟杰
姜伟杰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展现了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生机和活力,为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巧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因为多媒体声、光、形、色、动、静为一体,具有比较丰富的表现力。能生动形象地再现教学所需要的客观事物与现象,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探求知识的兴趣。如在教学《雷电》时,我们利用电脑,将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景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进入到情境之中,然后提问“雷电是怎样产生的?”促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的探究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巧用多媒体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用电脑以文字、图像、声音等直观显示科学课文中的内容,使用文声图并茂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极佳。如教学《人怎样吸收营养》时,我利用电脑展现出人体的消化器官,让消化的过程活动起来,学生观看后,用自己的话按序说一说人的消化全过程。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激发了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增强了学生口头表达的顺序性、流畅性及准确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巧用多媒体启迪创新思维
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多媒体的运用能激起学生的灵感和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新颖性。如教《我们的身体》一课时,我用摄像机把学生各种活动的姿势摄下来,再利用电脑设计成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放人的各种姿势,“看谁摆放得多,就奖给他一朵小红花”,学生积极性很高,跃跃欲试。在汇报阶段,我发现许多摆放的图案形状不一,千变万化。这样可促使学生不断的创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4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4.1突破时空局限
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把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各种事物以及科学现象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课堂之中,进一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提高认知效果。如教学《植物的一生》时,由于植物的生长要经过较长的时间,而且学生也不可能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设计课件,可使植物的生长过程在课堂上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让学生充分感知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
4.2变静为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相对静止背景上的运动对象易被知觉。因此,教师在直观教学方面应多采用活动教具。设法使教具变静为动,增强感知效果。如教《植物怎样“喝水”》一课时,如果只采用挂图,难以使学生理解这抽象的知识。运用多媒体,使叶的“蒸腾作用”变成动态的情景,用电脑屏幕展现于学生的眼前,使学生理解深刻。从而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4.3变虚为实
科学课中有一部分知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此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掌握。于是我设计了课件,变成动画,使水、二氧化碳、阳光、氮气、糖类等活动起来,把植物的光合作用体现得活龙活现,生动有趣,从而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易于接受,记忆牢固。
5巧用多媒体反馈教学效果
电脑可储存各类信息、容量大。事先我将问题及复习题存入电脑中。在巩固应用阶段,用电脑先出示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再请部分学生讲一讲或做一做,然后让电脑直接检查答案正确与否,如果学生做错了,电脑就会发出“别着急,再想一想”的声音;如果学生作对了,电脑便出示准确答案,同时报以一阵热烈的“啪啪啪”的掌声。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强化了反馈环节,而且让学生直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回答错了的学生,又不扼杀其自尊心,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增强学生学科学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从而实现优化科学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