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才是真正的人生
2009-09-23王南方
口述/林茂光
整理/武艾丽毛金归本刊记者王南方
图/沈玲
人物名片:林茂光,福建诏安人,1949年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局长、高级工程师,首批空军级专家,专业技术少将军衔。广东省政协八、九、十届委员,入伍41年,立功受奖48次,其中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空军优秀技术人员标兵3次。200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工程局全部优质完成国家和军队重点工程160余项,一半以上获优质工程奖,获1项国家鲁班奖,创造了国防工程建设的“18个第一”。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项。
人是怎样才能算成功
我1949年2月出生,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是辛酸的,也是幸福和幸运的。我们从小在党的阳光雨露下沐浴成长,尽管建国初期国家很贫穷,我们过得很苦,在入伍前,我没有穿过鞋子,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床被子、一顶蚊帐,光着脚板,穿上人生的第一双鞋——解放鞋走进军营,但是我们对党、对国家始终有一种无比感激之情。在这里我有权说这个话,因为我们是共和国那个年代的见证人。
我幼年家境贫苦,受人帮助,知道回报,乐于助人,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组织,对待工作,对待他人。这些年,我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帮助家乡办学校、搞水利、修路、架桥,我能够做的都做了。我经常这样说:一个对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还能爱人民吗?一个对自己的家乡都不爱的人,还能爱国家吗?一个对自己的手足兄弟都无情无义的人,你还能交朋友,干事业吗?一个把你扶上马又送一程的这些组织、机关、领导和朋友,你都不懂得回报,你这人做得还算成功吗?
人最终的价值是什么
有些同志说我从林大队长到林局长,再到林将军,到了机关见了谁都敬礼、喊“报告”,我说我永远定格在“士兵将军”,或者说是“草根将军”,因为我把机关的任何同志都当成机关的代表,都是我的上级。我们门诊所的小陈,8年前她还是个战士,有一天她对我说:“林局长,你不认识我了吗?七八年前你在走廊里给我敬个礼,吓了我一大跳,一个大校居然给我一个兵敬礼。”我说我就是这样,我进机关,走一百次、一千次这个大门,我自己开车都要把车停下来,摇下车窗给我们的战士敬个礼,而且我一直不断提醒单位的干部战士,到任何地方,都必须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人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低调、不要骄傲,你就能够成功。不要以为自己身上有几块钱,就什么都忘了,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领导要靠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身边的人。不管是谁,当你站在舞台上讲话,你都始终要注意:说的是不是真话,如果你拿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来教育别人,说给别人听,人家会相信你吗?所以要实事求是,当领导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会做人、做好人,把人做好,这是人最终的价值。我的一生就是这样:不管走到哪,好人好事就做到哪里,同时把每一件事都当成是我做人的最后一次机会,这也是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年我的感悟就是:一个回报社会的人社会就回报你;一个欺骗社会的人,社会就欺骗你;一个懂得回报的人,机遇就永远和你牵着手。
这些年来,我做人是很认真的,感悟也很多,我不怕别人找麻烦,有些人说有事找林局长问题就能解决。我认为他们是确实有困难,是想了很久才开口的,是认为找我才能办的,所以我从来不回绝,就是一句:“是,坚决落实!感谢你给我一次做人的机会。”这并不是开玩笑,都是发自内心的。
1993年初的一天,我去机场接人,在机场碰到两个军人,他们见到我就问:“同志你是不是广空的?我们是某空的,第一次来广州,要到后勤花城宾馆,后勤机关说有人来接,到现在还没见到人”,我立即就说“走,上车”,因为我感觉是兄弟部队的,第一次来广州,人生地不熟,有人接却没来,如果我不管,人家会很失望。我话也没说就往市里开,当车开到小北立交的时候,我要接的人来电话了,“林大队长我到了,你在哪啊?”我才想起我是去接他的,立即说“堵车,马上就到”(用了一句善意的谎言)。他们一听知道我不是接他们的,非常的感动。他们下车就问“这个人是谁?怎么这么好啊?”有人告诉他们“是空防某处安装大队林大队长,他这个人对谁都这样的”。这两个人回去后见人就说“这广空的人好啊,这广州人真好”。说也巧,1998年我们承建某供油工程,这两个同志都当领导了,听说我们单位在那里施工,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帮助。
去年路过广州天河大厦附近的十字路口时,遇到堵车,我在车后座上看到,原来是一辆新的卧车右前轮掉到路肩起不来。围观的人还不少,外面下着雨,我的车挤过去后,快到购书中心了,我心里还在想,这个车我不帮他们处理,恐怕一时半会儿上不来,这路就堵死了。我叫司机小陈停车,推开车门冒雨就跑过去了,到车旁我就对他们说:“司机同志赶快上去发动车,挂倒挡,我们帮你抬。”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可能是他的爱人,马上说不能叫司机,他是厅长。这位厅长磨磨蹭蹭地上去了,怎么也倒不出来。这时我就喊了一声:“小陈(我的司机)上,挂倒挡。”我们使劲一抬,车一下就倒出去了。我站起来,话也没说就赶紧走,这时就听后面有人在说:“噢,还是一个将军啊!”
这件事我的部下回来说给朋友们听,他们都说不应该给这样的厅长推车,但是我是这样认为:就算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厅长,我还是会帮他推车。我告诉大家:一个人如果能够把这些小事做好,还有什么大事做不好呢?
经历生与死的一瞬间
我入伍41年,钻山蹲洞28年,长期与大山为伍,一直在施工一线。1970年,我当战士时参加了某油库建设,我一天上两个班,干完铆工活,又干电焊工,每天在山洞里十七八个小时,有时几天几夜都不出洞,长期在有毒的气体、伸手不见五指的烟雾、震耳欲聋的噪音和高空环境下作业,我1米75的个子,毛重只有54公斤,三两天我就晕倒一次,醒来我又接着干,有时救护车开到了跟前,我就是不下山,我就是这么拼命。因此同志们给我取了个外号叫“拼命三郎”。
讲起某油库,我自己都想哭。那是我最困难的时候,我刚从一个单位被免职,带领的46个人是从各个部门组织来的,没有一个人见过这么大的油罐,有一半人都不知道油罐是什么,“三块石头一口锅,两捆稻草一个窝”就是当时的生动写照。我带着500元,理个光头就进山了,当时山上冰柱有一米多高,带着4条狗,连狗都不出门。在那种情况下,大家拧成一股绳,放了开山炮就算开工。没有设备,我们自己维修旧设备,只有7台破电焊机,其他什么也没有,就这样我们要完成全军最大的油库扩容工程,我把二十多年从事油库安装的经验技术手把手地教给大家,
终于在1990年11月8日,我们的第一个油罐开始安装最后一圈板了。就在这个时候,由于一个定位拉杆没焊牢,油罐在充气顶升的时候被吹翻,刹那间,一个一百多吨重,二十多米高的油罐,随着一声像重型炸弹爆炸的声响,砸了下来,整个油罐钢板全部开裂,位移两米多,把整个山洞口堵得死死的。外面7个人差一点被砸成肉饼,20个人被扣在罐里面。当大家从通风口爬出来,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时候,我第一件事想到的是点名,因为这种情况不可能不死人,我用平生最庄严的声音点了名,结果一个不少。我带领大家集合站队喊口号,点起鞭炮庆祝大难不死,重整旗鼓继续战斗。8日油罐砸下来,12日总部工作组要来检查质量,这时候整个油罐都变成了椭圆形废罐,怎么办?我们连续三天三夜没睡觉,赶在12日上午硬是把变形的油罐修复安装好。12日下午工作组来了,看我们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第一个油罐安装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以后我们就凭着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用一年零三个月完成了通常四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创造了我军油罐史上每10天安装一座5000立方米非标准型洞库油罐的奇迹。我林茂光从这时就出名了,“油罐大王”名声鹊起,1992年,我立了一等功,被树为空军的标兵。
把机会当成最后一次
成功是刻苦刻出来的、是努力努出来的、是认真认出来的。虽然没有人这么说过,但道理就是这个道理。我平时做事特别认真,勤于学习、注意总结经验,机关布置的工作任务,我雷厉风行,就是一个“是,坚决落实”,任务从来不留过夜;机关要我的一个文件、一个报告,我都要亲自把关,写过的文章最少看十遍、改十遍,不能有一个标点符号错误和一个错别字;我所有的演讲稿,需要我去做的汇报,我不大喜欢别人写,都是自己独立思考。一个领导一定要有工作标准,我就提出“产品就是人品,产品不合格就是人品不合格”、“100-1=0”的管理理念。我经常教育部属:越怕麻烦越麻烦!没有责任心的人就是废物!要把每一件工作、每一件事,都当成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
今年4月20日我在广东省天然气管网工程某机场干线开工典礼上讲话,为了那三分半钟的演讲,我筹备了三天,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写的,改了至少10遍,背了又背、讲了又讲,在深夜2点钟,还把家属从床上叫起来听我演讲,然后天亮再背给大家听。到了现场一讲,把全主席台的人都镇住了,某机场和市五套班子、中海油、中石化、粤电集团、省发改委上百个领导,台上台下一个劲叫“好”,全场起立鼓掌,就这三分半钟的讲话,壮了军威,表现了我们这个团队的作风和精神风貌,上上下下都说,有这样的团队来干我们的工程,我们放心,这个工程非他莫属、非广空莫属、非空军莫属。就是这三分半钟,我认真了!我刻苦了!所以我成功了!
给一点阳光就要灿烂
我经常说,只要给我机遇,我就要挑战;只要给我希望,我就要拼搏;只要给我一点阳光,我就一定要灿烂。
20世纪90年代初,我带着刚组建的安装大队,接受了当时全军最大的油库扩容工程——空军某油库的施工任务。这是全军×个油库扩容工程中投资最高、容量最大、施工条件最艰苦、唯一由部队自己组织施工的工程。
进场一个月后,总部工作组来看,什么都没有,当时全军八项工程,唯独某油库还没有动工,八字还没有一撇,一分钱都没有,就说:你们怎么回事?怎么就这么几个叫花子在这里,然后跟军区空军说“你们不把他们赶走,这工程就算了,我们不拨款了。”
再后来,总后勤部在某地召开全军油库扩容工作会议,其他单位的项目都准备验收了,而我们的项目还没开工。全军有几十个将军在那里开会,空军就去了4个人,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油库主任、两个助理,会上总结说:“现在除了空军的工程没法完成外,其他都能按时完成。”接着就传来一个声音很难听,说穿蓝裤子的就是另搞一套。下来以后他们3个都冒汗,都说林大队长你说说看,你要不行就赶快说,反正人丢都丢了,完不成就完不成。这时我也急了,我想机遇就给我们一次,人生难得几回搏,再说我不搏什么戏都没了,这一搏我还有希望。下午我在会上表态时斩钉截铁地说:请总部首长放心!如果某油库扩容工程不能按总部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任务,我林茂光就跳楼!从这个城市最高的楼上跳下去!我这句话把大家给镇住了,他们下来说:林大队长你千万不要跳楼,有你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最后就是这一搏,我搏出了一个一等功臣,搏出了一个油罐大王,从此我们安装大队走出了大山、走出广东、走向全国。
空白常被填补的背后
我一贯重视在施工中搞技术发明和工艺革新。当战士不到两年,我总结出“油罐罐顶旋转胎具拼装法”安装工艺,提高工效5倍多;当兵第5年,我又率先用“充气顶升法”取代以往的“手拉葫芦吊装法”,在全军推广沿用20多年;随后,我又创造了“罐顶洞外成型”、“管道快速下料”等新工艺、新方法,研制了专项工具60多件。
全军战备工程建设以来,我局共承担了62项工程建设施工任务,特别是战备工程伪装技术的突破。伪装这个课题,是目前世界难题,各国军队都把抗精确制导武器打击作为重要的实施课目。随着高科技侦察手段的快速发展,境外卫星对我国防工程和战略设施实行了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的侦察,对我战备工程造成严重威胁。传统的迷彩遮障伪装不但起不到伪装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还暴露了目标。因此在“发现即意味摧毁”的今天,实施有效的伪装更为重要。从2001年开始,我们进行了新的伪装课题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我们采取“小核心、大联合”的方式,在多所科研院校的联合攻关下,历经8年,终于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究出“高仿真精确伪装”这一成果。去年我们这项成果报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时获得了全体专家的一致通过,填补了我军、我国的空白。
林茂光向林茂光学习
我被当成典型宣传30年了,要讲对荣誉的理解,我情有独钟。早在1991年,我大女儿就对我说:“爸,你现在是孔雀开屏啊,你知道吗?孔雀开屏的时候从后面看,也是挺脏的啊。”这话提醒了我。一个孔雀开屏,你站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这么多年来,我就是用这种心态一直来检讨自己,我失去了很多很多,但是我也得到了很多很多。这些年很多人就问找老林啊,你这么多荣誉,一直当典型,你有什么感想?我说:就是奉献和牺牲!我要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创造新成绩,创造新成就,不断立新功。1992年9月,当空军首长在空军表彰大会上把一等功臣的军功章戴在我胸前的一刹那间,我就想:林茂光啊林茂光,
从今天开始,你要脱掉三层皮,你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你要一年上一个台阶。我的最低标准,是不能让给我表彰的、给我写材料的、帮我说好话的、关心我的领导、朋友和我的战友脸上无光。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在用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因此,我1992年立一等功后至今又连续获得了40多项奖励,仅2008年一年就获得了7项荣誉。
我把荣誉归功于集体、归功于组织、归功于全体同志的共同奋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多少年来,我经常讲,我林茂光也要向林茂光学习。如果我把荣誉当成包袱背起来,那我早就被压垮;如果只看到军功章的金光闪闪,就会丢掉它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要崇尚荣誉,但不能追名逐利,这样你才能不断地激励斗志、永远前进。
站在巨人肩膀上成才
我入伍时是老三届毕业生,靠自学成才。我白天干活,晚上挑灯夜战,写总结、编文章、写教材,通过在连队的刻苦学习,我直接从战士提升为技术员,又破格提升为工程师,这在我们全军应该说是不多见的,但是尽管我当了工程师,我始终感觉自己的知识还很贫乏,我做梦都想到学校去深造。我36岁那年参加了全国统考。我抓住了这次机会,终于考上了武汉工业大学,那时候年龄这么大,到学校,同班同学是18岁,我是18“公岁”。为了考这个试,从初一到高三的课本要从头学,我以前没读过解析几何,一本解析几何,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学完,我硬是把它从头背到尾、从尾背到头。春节大年三十,我随便吃点东西就上床复习功课,一刻一分一秒都没浪费,草稿纸写了一堆又一堆。在考最后一门语文课时,我发高烧人都说胡话了,但还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坚持把它考下来,因为我知道如果不去考,那我最后一次机会就没有了,最后我终于考上了大学。这几年的大学生涯,对我这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着决定意义。所以在武汉理工大学三校合并五周年请我去作演讲的时候我就说了:母校的这三年,是我最幸福的三年,是给我知识、给我力量的三年,是我林茂光和工程局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开始。
从读大学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我在事业上已经有所成就,但我更抓紧了学习,因为在新时期,我要靠着不断地学习,接受新鲜事物,不断创造新成绩。尽管我现在已经60岁了,但我始终觉得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我从来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我认为星期天是最好的学习时间,多少个春节,除了集体活动之外,我从来都是聘请专家、学者和资深的教授来单位给我上课。一个人如果你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就可以看得更远,进步得更快。现在我有十几个这样的老师,分批分阶段地辅导我、教导我,我的母校武汉理工大学还专门成立了“林茂光军事工程技术研究所”,他们还自发地写了一本《解读林茂光》的小册子。
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吴乐山、王松俊两位教授,从事战略研究的理论水平都很高,今年“五一”三天假我就通过朋友把他们请到了单位。他们从理论上帮我提高,给我讲了很多新知识。这三天使我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受益匪浅。
心中要有亲人的心跳
我经常说:在我的眼睛里有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在我的耳朵里面有父母的呼唤,在我的心中也有妻子的心跳。这41年,我没有回老家过一个年三十。记得1982年我当连长那一年,送退伍老兵回福建,正好可以回家过个年。一到家,老母亲就说:“儿啊,你是一连之长,你回来了,连队还有100多个孩子怎么过年啊?”母亲淡淡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我立即赶在年二十九前回到了远在河南邓县的连队。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放弃了年三十回家的念头,好在家人理解我,当然我也用一些其他方式来弥补我对父母、妻儿的这分情、这分爱,但是当工作需要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妻儿情、父母爱。
这些年,我始终以“忘其亲、忘其家、忘其身”的精神投入在工作中。“三忘精神”这是一个典故,就是说:军人在接到作战命令,你就要“忘其亲”,把亲人全忘了;部队要出发,你就要“忘其家”,把家庭都给忘了;听到冲锋号你就要“忘其身”,奋不顾身,不怕牺牲。
我从最艰苦的某油库工程时期,就提出“五个一”:坚定一个信念、树立一种风尚、弘扬一种精神、培养一种作风,造就一支队伍。为了工程局的发展,为了开创一个新的天地,为了确保工程局有一个安定的前方和稳固的后方,这些年,我们用“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的理念,构建了一个用亲情、友情、感情、缘分汇集起来的和谐温馨大家庭。从20世纪90年代初最困难的时候开始,我们一起吃大锅饭,每餐一菜一汤就这样走了过来。现在,我们工程局上下依然吃大锅饭,一年365天一日三餐,家家户户都在饭堂免费就餐;官兵职工的小孩入托入学、家属随军安置、婚丧大事筹办,都由局里统一安排,被称为“准军事共产主义的大家庭”。现在的工程局孩子们乐,老人们笑,前方的同志没有后顾之忧,都一心一意在一线拼搏奉献。
回顾我这一生,几十年来,我在党和军队长期培育下不断确立坚定的政治信念,抱定了一生奉献、回报祖国和人民的决心。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上,逐渐形成了“知道感恩,懂得回报,台得给予,善于关爱”的做人理念,我经常讲:“知道感恩,幸福就永远陪伴你;懂得回报,机会就一直与你牵着手;舍得给予,你一生都不会贫穷;善于关爱,你就永远不会寂寞。”
我今年60岁了,爱尔兰著名作家萧伯纳曾说过:“60岁才是真正的人生。”今年春节,我在中央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中有感而发:我是60岁的年龄、40岁的心脏、30岁的激情、20岁的梦想,正是这种激情,让我保持着一个永远年轻的心态,让生命的每一天都那样的灿烂。有人曾问我:你为什么始终保持着这样的激情?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却从不知疲倦?那是因为,我把生活的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责任编辑/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