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与经济现代化
2009-09-22李红
李 红
一、中国铁路发展简史
自1876年,中国诞生了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之后,中国铁路揭开了百余年的风雨历程。中国铁路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晚清——开创时代
众所周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此中国开始睁开睡眼看西方工业文明。当时中国的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向中国介绍铁路知识。终于在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这就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后又被清政府赎回并拆除的吴淞铁路。
(二)民初——缓慢前行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1912年宣布“统一路政”,把各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因而形成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二次高潮。而到了1928年,南京國民党政府执政以后,官僚买办资本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合资”方式修建铁路,从而出现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三次高潮。民国时期中国铁路发展缓慢,主要源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与买办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对中国铁路资源与权益的瓜分。
(三)新中国成立之初——恢复生产与运输
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一年共抢修恢复了8278公里铁路。到194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共达21810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314.01亿吨公里。而1952年6月18日,满州里至广州间开行了第一列直达列车,全程4600多公里畅通无阻。到5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22876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达802.24亿吨公里。这一时期铁路的快速恢复根源于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的迫切诉求。
(四)三大改造到文革结束——基本框架形成
1953年开始,国家进入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时期。到1980年铁路经过了五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过文革十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铁路工作又逐步恢复和发展,到1980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49,940公里,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客货换算周转量达7,087亿吨公里。
(五)新时期——新的发展时代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指出“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提出“北战大秦,南攻衡广,中取华东”的战略。到198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52119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突破1万亿吨公里。2005年1月7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我国铁路网中长期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纵观中国铁路简史,能够看出,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经济主权得不到保证,铁路建设就陷入停滞和废弃;经济水平发展迅猛,铁路建设就突飞猛进。
二、中国铁路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
(一)中国铁路建设对经济现代化促进的地理原因
中国幅员辽阔,地跨南北热温寒三带,东西横亘绵延近万里,而各地区都有其特有的资源,这就存在着巨大迫切的交通运输的客观需要。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先天资本。经济现代化的标志是工业化。而无论是煤炭和森林,还是电和石油,都是大工业求之不得的运行原料。
(二)中国铁路建设对经济现代化促进的人口原因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因而流行性和覆盖面积就极为惊人,这样巨大的流动需要必然形成巨大的市场。因此,中国铁路建设对于刺激人口流动这一市场并获得巨大的利润是最有效的选择。每年的春运就是一个例子。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中国铁路建设之于经济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的艰难障碍,东南沿海一带的繁荣,中部的刚刚崛起,西部、东北的落后,形成了由东向西逐次递减的三级格局,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导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与社会的不稳定。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才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理念。因此,在这样的要去下,中国铁路建设就具有了推进区域发展整合、促进落后地区经济赶超的使命。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铁路建设现代化经济
(一)发展是铁道部门第一要义
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交通运输是联结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前提和条件,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铁路具有大运力、低成本的优势,在交通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看,人流、物流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尺度。像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不加快铁路发展,实现现代化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铁路部门必须把铁路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全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来考虑,提高铁路运输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能力。
(二)以人为本是铁道部门的最高工作原则
铁路部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运输需求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铁路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运输服务。以人为本,最基本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和服务业的重点行业,我国铁路每天运送300万左右旅客、发送10万车左右货物,涉及各行各业,关系国计民生。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铁路部门必须着眼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把以人为本贯彻到运输安全、客货运输和铁路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去,更好地体现铁路的服务功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快捷、经济、优质的运输服务。
(作者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