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中国特色生态养殖模式的思考
2009-09-22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课题组
今春甲型H1N1流感爆发后,动物源性传染病问题再次引起普遍关注。联系近年SARS、禽流感等高危性传染病的不断出现,我们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调研。调研发现,近年来,与现代养殖业密切相关的重大传染病及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新公害。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更危及公共卫生安全,甚至引发各类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而作为世界养殖业大户的我国,情况也非常严重。我们认为,在目前严峻形势下,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改善动物养殖环境的同时,深入发掘利用天然物中草药的优势,摆脱目前过度依赖抗生素与化学添加剂的局面,创建中国特色的环境友好型生态养殖新模式,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人类目前正处于传染病高发期,形势非常严峻
有关研究表明,人类目前正处于传染病高发时期,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专题报告《构建安全未来》指出,当代世界“传染病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新病种出现的速度似乎也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出现的传染病即以空前地、每年新增一种或多种的速度被发现。SARS之后,世界卫生组织警告流感大流行将难以避免,并预测“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很可能由禽流感病毒的变种导致”;也有其他机构,根据集约化(工厂化)养猪场的猪群高度密集、污染异常严重的状况指出,猪流感的新式进化已经走上“快车道”。新近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印证了这些预测。
专家指出,人类传染病与动物有密切关系,人类与家畜、家禽共有的200多种疾病,基本上是人类行为剧烈改变动物原有生存方式后,由动物传给人的。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几次大传染病,也基本上来自动物。就当代新传染病而言,除了野生动物身上的致病微生物因自然生态严重破坏,跨越物种屏障感染人类之外,现代养殖业的负面作用更大。
二、我国现代养殖业污染问题渐趋严重
(一)粪便等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成为有害微生物孳生的温床
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我国养殖业(主要是畜禽鱼)发展迅猛,排泄物集中且排放量大,对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仅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粪便量即达17.3亿吨,是工业固体污染的2.4倍,COD(化學耗氧量)、BOD(生化需氧量)和SS(水中悬浮物)严重超标,仅COD含量就达7118万吨,是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中COD含量(1388.7万吨)的5.1倍。现代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已成为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严重污染的环境,成为各种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大量孳生的温床。
(二)动物体内化学品毒副残留,不仅严重危及人类食品安全,也为传染病爆发准备了条件
近年国内外发生多次重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如二恶英污染、瘦肉精中毒、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故等,多为现代养殖业滥用化学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等药物的恶果。
化学饲料添加剂属于人工化学合成物(抗生素也多为化学合成),多以煤焦油副产品等作原料,其本身即含有毒性,在合成过程中又很容易受到铅、砷、汞等有毒物质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它只是一种模仿天然物的物质,而非真正的天然物,自然界和生物体对它既不认同也不接受,无法将其纳入自然物质循环系统进行能量转化、物质交换。其所形成的残留,不仅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能顺利分解,而且会产生更严重的毒性和污染。此外,化学合成物在对动物机体作用时,往往改变体内酸碱度和渗透压,从而形成对组织细胞和原生质的损害;化学合成物从动物体内排出非常缓慢,在体内转化过程中还会产生不利于机体的诱导作用。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产生毒副作用和“三致”(癌、畸、突变)的严重后果。不仅破坏生态平衡,而且通过食物链给人类造成巨大危害,其对动物身体的严重损害,也为疫病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条件。
(三)抗生素的滥用迫使微生物不断变异,导致动物源性传染病不断爆发
除大量使用化学添加剂以促生长外,现代养殖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集约化。但是,集约化养殖干扰和打破了动物原有生活规律,恶化了动物生存环境。导致动物免疫力急剧下降(免疫缺失综合症),影响疫苗接种效果,容易生病致死,迫使养殖者不得不大量使用抗生素。研究表明,抗生素的滥用,严重破坏了微观世界的平衡,对人与动物来说,至少有四大危害:一是诱发细菌耐药。目前,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出现了耐药现象,甚至产生了无药可治的耐药“超级细菌”(最近香港一甲型H1N1流感患者,就是因感染耐药性金黄葡萄球菌而致死)。二是抗生素在杀菌的同时,会造成身体损害,有些药物具有强烈的“三致”作用。三是破坏动物体内菌群间的平衡状态,诱发新的感染。四是一旦“超级细菌”广泛传播,后果不堪设想。
调查发现,耐药问题在养殖业非常严重。由于吃死了人要负责,吃死了动物除经济受损外不用承担其他责任,加上规范与宣传不力,在我国养殖业特别是中小养殖户中,抗生素的滥用已登峰造极。不仅大量使用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的已被淘汰的抗生素,就连人类还在试用的某些新抗生素也已用于动物,甚至长期低剂量添加抗生素以促进动物“健康”生长(这种方式更易导致微生物耐药,发生基因变异)。专家认为,许多动物不是病死的,而是过量用药致死。目前一些养殖户已不吃自己生产的商品猪,而吃不加化药的“自留猪”。
总之,养殖动物的生存环境严重污染以及由此导致的抗生素滥用,致使其携带(有些来自野生动物)的某些病原体发生变异,毒性增强,并传给人类,引发传染病,造成重大社会危害。
三、天然物中草药的优势
针对目前严峻形势,除了改变养殖业的卫生条件(如降低集约养殖的密度,利用沼气和发酵床等技术加大对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力度),严格执法(如对于违规违法者严肃查处)之外,应发挥天然物中草药在集约化养殖中的积极作用,增强动物体质,提高其自身免疫抗病能力,彻底改变目前过度依赖抗生素和化学添加剂的局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养殖模式。
据了解,上世纪后半期以来,国际社会开始用天然物来替代抗生素和化学饲料添加剂。欧盟上世纪末开始在饲料中禁止或限制使用抗生素、化学合成物、激素、重金属,并确定天然物为其发展方向。如化学最发达的德国,就非常重视开发天然物添加剂产品,在欧洲饲料博览会上,仅德国展出的天然物饲料添加剂即2500多种。另外,美国FDA也开始接受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的申报,日本以“天然质”之名允许领取天然物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在发达国家,发展天然物饲料添加剂和生态养殖,已是大势所趋。
利用天然物为人和动物进行保健、治病,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药食同源”基础上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包括中兽医药)科学。目前中药共有万余种,其中大多数是植物,经常用于饲料添加的有200余种。 当今世界,科学发展方向已由原来的“微观科学”、“还原论”转向物质的“宏观科学”、“系统论(整体论)”。对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的“指纹图谱”的物质微观研究,已转向对天然物的“作用功能的宏观研究”。这一转向,有利于揭示物质间的关系和天然植物对有机体的作用机理。
近年来实践已取得宝贵经验。值得称道的是,多年来,为克服现代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与抗生素药物的负面作用,我国一些专家与养殖企业一直在继承传统中兽医药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并已取得宝贵经验。
如北京农学院谢仲权教授,数十年致力于有关研究,出版了《天然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大全》等学术专著,还主持制定了《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通则》等国家标准,其成果在一些企业应用后成效显著。山西省运城市临猗黄河鱼病研究所,从1997年开始尝试用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或药物来防治水产动物病害,成功地解决了抗生素和化学药物、饲料添加剂所造成的污染环境、药物残留危害食品安全等问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为北京奥运会专门生产的绿色猪肉,“不添加防腐剂”,“免疫采用天然中草药”,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研究、实践与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学习与推广。
利用中草药养殖,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符合科学发展观。一是改善了养殖条件(中草药在净化空气与水源方面也有很好功效,可用于改善养殖环境),可以减少传染病爆发几率,产品绿色环保,提高了食品安全率,从而大大降低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成本。二是按照中医药学方式使用,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如按“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提取1公斤麻黄素要破坏5亩草原,提取1公斤紫杉醇要耗费1万公斤珍贵的红豆杉树皮);可以大大节约生产成本(植物的化学成分结构复杂,有效成分很难提取)。三是绿色产品受到消费者普遍欢迎,企业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可以获得双赢。四是中草药添剂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既可以增加人口就业,又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养殖业与种植业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绿色经济。五是中草药不受西方知识产权制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加工简便,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四、创建中国特色生态养殖模式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问题非常重视。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继承与创新”,促使中医药事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但在养殖业,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与体制上的制约因素,物美价廉的天然物中草药的利用还相当滞后,不仅产品品种和总量很小,且市场处于无序状态。
首先,有必要将建立以天然物中草药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生态养殖模式,并纳入国家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发展纲要。要积极引导,在政策与经费上予以倾斜,国家应设立专门机构主管制定规划、培养人才、组织科研和宣传普及等有关工作。并在各级饲料工业协会内设立“天然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分会”,开展相关工作。鼓励相关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与条件,因时、因地制宜,开发符合本企业实际需要的天然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与防疫组方。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其次, 应按照《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通则》(GB/T 19424-2003)等国家标准,确定品种目录与用法剂量等。可以参照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物品”名目,鼓励将其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用于饲料添加剂和治疗;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仅用于治疗(由于人与动物在生理结构上有一定差异,有个别中草药品种需根据实践情况确定)。今后根据研发数据再做调整,进一步确定专门用于饲料添加的品种目录。
第三,对利用天然物中草药改进动物集约养殖方式的成果,组织有关专家,按照使用效果(如动物抗病能力、产品品质风味以及养殖环境等指标)和效益进行评估鉴定,确有成效者,应大力宣传与推广。
第四,就养殖业限制乃至禁止化学合成物和抗生素问题进行调研,并确定时间表,条件成熟时出台相应法规。
我国作为中医药学的原创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在这方面做出更大贡献。我们相信,利用独特的天然物中草药优势,我们一定會创造出一种中国特色的环境友好型生态养殖模式,不仅造福中国,更会造福人类。
(撰稿:邢东田、陈其广、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