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外贸运行情况走势及政策建议
2009-09-22冀东新
冀东新
2009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延续了去年11月份以来的下滑态势,但进出口降幅逐步收窄。预计下半年外贸进出口下滑势头将继续减缓,全年外贸进出口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降幅在15%左右。
一、上半年外贸运行基本情况
1—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9461.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3亿美元,下降21.8%;进口4246亿美元,下降25.4%。累计外贸顺差969.3亿美元,下降0.6%。主要特点:
(一)一般贸易进出口好于总体,加工贸易进出口降幅趋稳
1—6月,一般贸易进出口下降22.6%,低于进出口总体降幅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下降23.3%,高于出口总体降幅1.5个百分点;进口下降21.9%,低于进口总体降幅3.5个百分点。前6个月,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分别下降32.5%、25.6%、24.5%、24.8%、25.5%和17.2%。其中,出口同比分别下降23.4%、23%、22%、23.2%、24.7%和15.6%;进口同比分别下降48.3%、29.7%、28.9%、27.5%、27%和19.7%。
(二)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相对较小
纺织、轻工等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低于出口总体降幅,也低于同期其他产品出口降幅。1—6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269.4亿美元,下降15.2%;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58.6亿美元,下降8.5%;鞋类出口129.1亿美元,下降4.3%;家具及零件出口117.6亿美元,下降9.8%;箱包出口58.9亿美元,下降7%;塑料制品出口65.7亿美元,下降7.1%。
(三)主要出口市场份额稳中有升
2009年一季度我国占美国、欧盟、日本进口市场份额分别为17.5%、18.3%和22%,分别比2008年提高1.5个、2.3个和3.3个百分点。以占我国进出口总额一半以上的机电产品为例,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机电产品重点市场出口额明显萎缩,但市场份额稳中有升。2009年一季度,美国自我国进口机电产品下降12.7%,低于同期美国机电产品进口总体降幅15.6个百分点;我国机电产品占美国市场份额为25.3%,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德国自我国进口机电产品下降12.8%,低于同期德国机电产品进口总体降幅7.1个百分点;2009年1—2月我国机电产品占德国市场份额为8.9%,比2008年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
(四)部分农产品、原材料进口增加较多
1—6月,大豆进口2209万吨,增长28.2%;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29718万吨,增长29.3%;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1151万吨,增长26.4%;钢坯及粗锻件进口265万吨,增长2538.8%;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223.5万吨,增长68.8%;未锻造的铝及铝材进口138.9万吨,增长196.8%。
二、上半年进出口商品量价分析
从量价分析来看,1—6月我国出口额下降主要受数量下降影响,价格因素影响不明显;进口额下降既有价格下跌因素又有数量下降因素,价格下跌因素作用大于数量下降因素作用。
(一)出口量价指数分析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指数》数据整理,前5个月,我国出口额月平均下降22%,其中出口数量月平均下降19%,出口价格月平均下跌3.6%。出口额下降中出口数量下降因素占84%,出口价格下跌因素只占16%。5月份当月出口额下降26.4%,其中出口数量下降因素占78%,出口价格下跌因素占22%。运输指数的下降也反映了出口数量的减少。5月份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综合指数继续低位盘整,月底较月初下降了2.6%。
从两大类商品5月份出口量价结构来看,出口数量下降是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出口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是初级产品出口额下降33.8%,其中出口数量下降因素占66%,出口价格下跌因素占34%。具体分为两类:(1)完全由出口数量下降因素所致。食品及活动物出口额下降7.1%,其中出口数量下降19.3%,出口价格上涨2.5%;饮料及烟类出口额增长3.5%,其中出口数量下降7.3%,出口价格上涨11.6%。(2)主要受出口数量下降影响。非食用原料出口额下降34.8%,其中出口数量下降32.7%,出口价格下跌3.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出口额下降58.8%,其中出口数量下降38.3%,出口价格下跌33.2%;动植物油脂及蜡出口额下降60.2%,其中出口数量下降51.3%,出口价格下跌18.1%。
二是工业制品出口额下降25.9%,其中出口数量下降因素占81%,出口价格下跌因素占19%。具体分为两类:(1)完全由出口数量下降所致。杂项制品出口额下降15.4%,其中出口数量下降17%,出口价格上涨1.9%。(2)主要受出口数量下降影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出口额下降38.5%,其中出口数量下降31.3%,出口价格下跌10.5%;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出口额下降38.8%,其中出口数量下降33.6%,出口价格下跌7.7%(其中:钢铁出口额下降76.9%,其中出口数量下降72.3%,出口价格下跌16.9%;有色金属出口额下降62.6%,其中出口数量下降48.5%,出口价格下跌27.4%);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额下降23.9%,其中出口数量下降18.3%,出口价格下跌6.8%。
另外,5月份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下降主要是由出口数量下降所致。具体看,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下降13.7%,其中出口数量下降14.5%,出口价格上涨1%;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容器出口额下降13.4%,其中出口数量下降23.6%,出口价格上涨13.3%;家具及零件出口额下降8%,其中出口数量下降11.2%,出口价格上漲3.5%,鞋靴出口额下降10.9%,其中出口数量下降30%,出口价格上涨27.4%。纺织纱线、织物及有关产品出口额下降16.3%,其中出口数量下降10.8%,出口价格下跌6.1%。
(二)进口量价指数分析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指数》数据整理,前5个月,我国进口额月平均下降28.5%,其中进口价格月平均下跌17.3%,进口数量月平均下降13.6%。进口额下降中进口价格下跌因素占56%,进口数量下降因素占44%。5月份当月进口额下降25.2%,其中进口价格下跌因素占77%,进口数量下降因素占23%。从两大类商品5月份进口量价结构来看,初级产品进口额下降完全由进口价格下跌所致,但工业制品进口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进口数量下降。
一是初级产品进口额下降37.6%,其中进口价格下跌41.4%,但进口数量增长6.3%。具体分为三类:(1)完全由进口价格下跌所致。非食用原料进口额下降29.9%,其中进口价格下跌38.1%,进口数量增长13.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进口额下降46.9%,其中进口价格下跌47.5%,进口数量增长1%;动植物油脂及蜡进口额下降37.7%,其中进口价格下跌42.3%,进口数量增长7.8%。(2)主要受进口价格下跌影响。食品及活动物进口额下降8.7%,其中进口价格下跌7.8%,进口数量下降1%。(3)完全由进口数量下降所致。饮料及烟类进口额下降25.8%,其中进口价格上涨14.4%,进口数量下降35.1%。
二是工业制品进口额下降18.7%,其中进口数量下降因素占84%,进口价格下跌因素占16%。具体分为三类:(1)完全由进口价格下跌所致。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进口额下降16.7%,其中进口价格下跌19.2%,进口数量增长3.2%;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进口额下降5.4%,其中进口价格下跌18.2%,进口数量增长15.7%。(2)完全由进口数量下降所致。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额下降19.7%,其中进口价格上涨11.4%,进口数量下降27.9%。(3)主要受进口数量下降影响。杂项制品进口额下降29.6%,其中进口价格下跌11.3%,进口数量下降20.7%。
(三)重点商品量价变化情况
1、重点出口商品量价变化情况
从1—5月重点出口商品情况看,出口数量下降是出口额下降的主要原因。1—5月海关监测的22种重点出口商品中,82%的商品出口额下降主要原因是出口数量下降,其中55%的商品出口数量下降,但出口价格上涨。从出口额前两位的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和钢材来看,出口额下降完全由出口数量下降所致。1—5月,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出口额下降23.4%,其中出口数量下降25.1%,出口价格上涨2.3%;钢材出口额下降55.4%,其中出口数量下降63.6%,出口价格上涨22.5%。
2、重点进口商品量价变化情况
从1—5月重点进口商品情况看,进口价格下跌是进口额下降的主要原因。1—5月海关监测的31种重点商品进口中,65%的商品进口额下降主要原因是进口价格下跌,其中35%的商品进口价格下跌,但进口数量上涨。从进口额前两位的铁矿砂及其精矿和原油来看,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额下降完全由进口价格下跌所致,原油进口额下降中进口价格下跌因素占96%,进口数量下降因素只占4%。1—5月,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额下降27.5%,其中进口数量增长25.9%,进口价格下跌42.4%;原油进口额下降53.8%,其中进口数量下降2.4%,进口价格下跌52.7%。
三、外贸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世界贸易大幅度下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贸易将迎来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衰退。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总量将会比上年下跌2.1%和2.8%。而世界贸易组织和经合组织预测全球贸易总量将会分别下降大约9%和13.2%。这是过去65年间最大跌幅,也是自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世界贸易负增长。今年一季度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进口下降29.9%、30.8%、29%,俄罗斯、韩国、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进口也下降38.3%、32.9%、21.6%。
(二)人民币缓慢小幅升值削弱我出口竞争力
虽然去年下半年起人民币对美元较快升值过程终止,汇率在相对稳定区间内上下波动,但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仍为逐月小幅缓慢升值。前5个月美元对人民币月均汇率依次为6.8382、6.8357、6.8341、6.8312和6.8245。同时,韩国、泰国、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造成人民币对这些国家货币的大幅升值,直接削弱了我国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1—4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下降了6.9%,而从印度进口仅下降了3.4%,从越南进口增长了21.2%。
(三)外贸企业经营仍比较困难
第105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比上一届下降16.9%。其中机电、轻工和纺织服装产品成交额分别下降了19.5%、15.3%和11.7%,而且多是短期订单;国外客户普遍要求压低成交价格,订单价格下降10%左右。上海市反映,100强外资企业中,88家出口订单下降30%以上,且新订单多为短期订单。浙江省5月底对重点联系进出口企业调查显示,企业在手出口订单金额比去年同期下降的占67.9%,持平的占16.8%,增长的仅占15.3%。
(四)贸易风险加大
在市场萎缩、订单缩小的情况下,国外进口商向我国出口企业转嫁风险,要求降价、退货,甚至拒绝提取货物,履约的风险也大大增加。浙江省某大型造船企业反映,船东苛刻提高验收标准,以达到推迟接船、压低船价甚至弃船的目的。在一艘船舶交货时,船东代表提出了200多项改进意见,严重影响了交船进度。
(五)融资、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一些中小企业反映,尽管国家出台多项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力度,但落到实处的很少。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银行放贷越来越慎重,中小企业贷不到款已成了普遍现象。四川省泸州市22家外贸企业的调查发现,有资金需求的企业达到14家,但最终只有2家企业落实了部分贷款。个别地方政府由于财政紧张甚至开始每季度预收企业所得税,直接限制了当地中小企业发展。另外,劳动力成本仍居高不下。全球纺织网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已接近每小时1美元,而越南、柬埔寨和孟加拉国等国家每小时分别为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
(六)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在世界经济和贸易急剧下滑、各国就业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升温,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增加,对我国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1—4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38起,案件数同比上升26.7%。尤其是4月份,美国对我国乘用车和轻型货车轮胎启动特保调查、对油井管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涉案金额巨大,引起我国政府及产业界的高度关注。今年以来,针对我国轻工、纺织服装产品的反倾销、特保措施层出不穷,加上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轻工、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更为困难。
四、外贸运行趋势判断及政策建议
考虑到去年三季度基数高而四季度基数较低,我们预计,全年进出口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同比降幅15%左右。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135号文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及时落实到位,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努力实现保市场、保份额的目标。建议:
(一)着力优化外贸结构
优化商品结构,支持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促进力度,增加先进技术、国内尚不能制造的关键设备及元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优化市场结构,在稳定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强对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支持和服务。优化贸易方式,充分发挥一般贸易国内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优势,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二)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在当前部分外币主动贬值造成人民币相对升值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防止出口的快速下降。同时针对目前贸易风险、汇率风险不断加大的情況,加强监测分析,适时公开发布有关风险提示,减少企业出口风险和损失。
(三)切实落实对外贸企业金融支持政策
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取消或减少银行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切实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抓紧落实已确定的421亿美元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安排和840亿美元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更好地为企业出口服务。
(四)进一步优化海关和质检监管和服务
加快质检部门审核速度,简化商检手续,特别是对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尽可能减少检测项目。合理细分海关编码,及时改进《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对出口企业从按违规次数改为按违规金额占整个进出口比重进行分类考核评级。
(五)支持企业“走出去”带动出口
适当扩大海外能源资源投资规模,加大对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的支持力度,鼓励我国有竞争力的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零配件和原材料出口。
(六)加强行业协调和管理
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建设,提高“两高一资”行业准入标准,加大环保治理力度,逐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作用,实行出口企业资质管理,确保出口产品质量,避免部分企业采取低价竞争手段,扰乱出口市场秩序,损害行业利益。
(七)积极化解国际贸易摩擦
针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新形势,充分利用WTO、双边经济对话等机制,加大对外经贸交涉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健全贸易摩擦监测和预警机制,对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给予一定支持。同时,完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制度,保护我国产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