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不妨换一种方式
2009-09-22冯尊平
冯尊平
刚接了新班,从踏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我就察觉出小松不会是个省心的孩子。当其他同学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坐在位子上,努力把自己最好的形象展现给新老师的时候,他却伸着脑袋,探着身子东张西望,丝毫没有把我这个新老师放在眼里。
果然不出我所料,没过几天,小松的“表演”便开始了。上课的时候,他似乎一刻也不能安静。总是找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别人不理他,他就自己一个人摆弄东西,从不抬头看老师,所以也就注意不到老师愤怒的眼神。即使下课他也不安分,他喜欢猛然从背后抱住同学,或者绊一下同学,要不就是故意捉弄女生。
我没少批评他。几乎每节课都要说他几句。真可谓苦口婆心。可他好像已经习以为常了,并不把我的批评放在眼里。他总是惹得四邻不安,也许是激起了公愤,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同桌。正好教室里有个空位,我便把讲台前的位子腾出来,给他来个单人单桌。开始的时候,小松觉得挺新鲜,坐得也很端正。好景不长,没几天,他就无法忍受了。上课的时候,没法找人说话,就摆弄东西:要不就故意自言自语引起别人的注意。
一天放学后,他到办公室找我,一脸央求的样子,说:“老师,求求你,让我回去吧。小组讨论的时候,我没有小组,下课了,同学们也不理我,我觉得很孤单。”
我有些诧异了!我倒从没考虑过他会因此而孤单。是不是我给小松调位的时候,做出的就是孤立他的样子?所以,大家都不理他!想到这里,我开始感到内疚和不安。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举动对学生来说都暗含着一种倾向。如果小松不向我表达他的孤单,也许我对自己的做法还沾沾自喜呢!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没有进行耐心细致地教育和引导,只是急功近利地加以遏制,这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很大伤害。我不敢往下想,忽然觉得有些头涔涔而汗津津了!想到这,我抚摸了一下小松的头说:“只要你下节课表现好,我就把你调回去。”小松点点头。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上,小松果然表现得很好,我在全班表扬了小松的进步,并把他调回原位。
但小松并没有因为我给他重新调了位置就严格要求自己,他依旧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引导他了?正当一筹莫展之际,我读到了这样一个故事:韩国某大型公司的一个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易被人忽视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动机时,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读后我觉得不可思议,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赞美,值得这个员工用殊死搏斗来回报吗?可能这就是赞美的魅力吧。也许,我也该试一试。
带着尝试的心态,带着关注的眼神,我踏进教室。看到小松拿出书本,做好了上课的准备,我立即夸奖道:“小松已经做好了上课的准备,我看大家做好准备没有?”大家把目光投向他,他有些窃喜,赶紧坐端正,没想到一句话就有些见效了。开始,他听得很认真,但过了一会就想做小动作了。我灵机一动,说:“小松这节课听得很认真,他一定能把这段读好,咱们让他读一读吧。”他有点不好意思了。尽管他读得不是很好,我还是表扬了他的进步。也许是以前他得到的表扬太少的缘故吧,我发现,他竞有些受宠若惊了。在我的不断鼓励之下。他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了,有时课下还主动跑到办公室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他也不与同学开过分的玩笑了,还经常为班级做好事。他努力以好孩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小松的转变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认识到了赞美的魅力。于是。我经常适时地把赞赏的眼神、翘起的大拇指、激励的话语送给学生。育人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当我们发现此路不通的时候,不妨换一种方式。
(作者: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杨雪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