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年民生巨变

2009-09-22

中国经济周刊 2009年36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新农城乡居民

张 伟

我国居民的人均期望寿命,从建国前的35岁大幅提升至目前的73岁

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08年的14.9‰

“养儿防老”在中国农民的观念里根深蒂固。如今,这一传统观念受到了几千年来前所未有之冲击。

日前,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全国农村6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将获每人每月55元,一年660元的基础养老金。

广大农民在“种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又向“养老不犯愁”迈进了一步。

近日,卫生部部长陈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等相继在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卫生事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等方面的发展。

60年弹指一挥间,而中华民族几千多年来汲汲以求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却不再只是梦想。

陈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天花、血吸虫等传染病曾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

据报道,解放前,血吸虫病肆虐的地方,妇女染病后影响生育,有的村子“十多年见不到小孩的尿布,听不到婴儿的啼哭声”。侥幸活下来的青少年,则被折磨得“身无三尺长,脸上干又黄,人在门槛里,肚子出了房”。劳力减弱导致大片田地荒芜,“草长比人高,野兽到处窜”。

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建国60年来,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建国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医疗床位8.4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当时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基本集中在城镇,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2008年底,我国拥有卫生机构27.8万个,另有村卫生室61.3万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60年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建国初期,我们建立了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上世纪6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上世纪90年代,我国启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到2008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18亿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有8亿多。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覆盖城乡居民。

尹蔚民:从“养儿防老”到“国家养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经过60年的艰辛探索和努力奋斗,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08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19亿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达到3.18亿人,8.15亿农民参加了新农合,100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保障制度,6600多万居民享受城乡低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国家多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并逐步提高了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失业、工伤保险待遇标准。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新农保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结构。年满60周岁、未按月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居民,可享受由新农保基金支付的基本养老金。今年,全国10%的县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该项制度将覆盖全国。

从“养儿防老”到新农保的“国家养老”,尹蔚民表示,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建立“新农保”制度,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的重大举措。

“‘新农保试点的启动,是我们献给国庆的一份厚礼。”尹蔚民说。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新农城乡居民
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国家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新资本新农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共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年我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调至560元以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