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09-09-21付运秋高东艳
付运秋 高东艳
【关键词】高频超声;乳腺;肿瘤;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38-01
乳腺疾病甚为多见,尤其是乳腺癌发病率近年明显上升,已成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有很高的正确性,但对致密型乳腺有假阴性和增加年轻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有学者认为超声能弥补上述缺陷,甚至是一种更为优秀的诊断方法。因此有必要对此做进一步的评估。以下就本院2005年以来对28例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的声像图及血流特点分析,探讨高频彩超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本组患者28例,女26例,男2例,年龄20~72岁,平均47岁。26例触诊可发现包块。均为术前超声检查显示结节内有血流的病例。
应用LOGIQ-400B/W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MHz~13MHz,观察测量肿块病灶大小、形态、部位、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结节内血流,收缩期最大流速PSV,阻力指数RI,及3DCPA血流灌注情况。采用Adler等的半定量法判定病灶内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判定标准为0级:病灶内无血流;I级:少量血流,可见1~2处点状血管;Ⅱ级:中量血流,可见一条主要血管或同时可见几条小血管;Ⅲ级:丰富血管,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互连通,交织成网状。我们以3DCPA显示血管数目为准,因而有2条以上主要血管供血者也定为Ⅲ级。
2结果
28例乳腺包块,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对照(见表1)。
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26/28(92.8%)。1例多血流增生结节,误诊为乳癌。本组28例36个结节,最小为0.5cmx0.6cm,病理为增生活跃;最小单发乳癌为0.7cmx0.6cm,病理为高分化鳞癌。1例巨大纤维瘤:大小为6.8cmx5.4cm,内部血流均丰富,能量多普勒均可测得内部脉动血流。本组结节内测得最大流速达32cm/s,最低流速为3.5cm/s,其中Ⅱ~Ⅲ级血流23例,恶性占52.2%。
3讨论
乳房肿块是乳腺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我国乳腺癌近年来已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仍然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近年来,超声高频探头的应用,尤其是大于10MHz的探头把组织放大近4倍,使乳房从皮肤到胸膜的各层组织清晰显示,乳腺内有无肿块、肿块是囊性还是实质性、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提供了大量的客观微细信息,包括肿瘤形态学一般规律和病理学特征,如:形态、包膜、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纵横轴比例、微钙化及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等。因而超声仍是乳腺疾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本组病例中良、恶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如肿块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明显差异,与文献报道相吻合。但早期或较小的乳癌,往往边界清晰,尚无浸润征象,易造成误诊。肿物内钙化有良、恶性之分,良性钙化一般较大,与乳腺导管扩张等分泌性疾病有关;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达96.3%,准确性达84.8%,本组有3例乳癌内见砂粒样钙化,有助于提示诊断。恶性肿瘤后方多有衰减,因肿瘤细胞在增生和变质的过程中有副产物产生,胶原、胶原纤维大于75%可导致超声声能的衰减至消失。而良性肿瘤后方增强或正常,但也有一部分乳腺癌并不出现“后方衰减”这一特征。由于部分恶性肿瘤常有中心坏死,有的可出现后方增强。本组2例乳癌结节后方并无衰减,而1例纤维瘤、1例纤维瘤样增生结节后方有不同程度回声减低。彩色多普勒的应用提高了诊断乳癌的敏感性。以往常把乳腺肿块的血流信号检出与否作为判断肿物良、恶性的标准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改进,血流敏感性大大提高,是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内的血流信号检出成为可能。由于恶性乳腺肿块的肿瘤血管生长因子刺激肿瘤组织产生新的毛细血管数量,并随肿块的生长不断更新血管分布,增加血管数量,恶性肿瘤新生滋养动脉增多明显。应用能量图(CDE)及三维彩色能量造影(3D-CPA)显示血流较CDFI敏感。CDE无角度依赖性及混叠显像,对低速血流敏感。3D-CPA显示血管连续形态结构,一般纤维瘤、增生结节内部血管形态较自然,而乳癌的内部血管呈不规则,迂曲,僵直。Monicholas认为,以三条血管为临界值。可以较好地区分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我们认为以CDFI显示血管数目不够准确,部分CDFI显示的多血管结节,经3D-CPA显像证实为一支迂曲血管。因此,我们应用CDE及3D-CPA显示血管内结构更为准确,结合频谱多普勒可明确血流性质。本组良、恶性肿瘤血流丰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其安全无损伤,更适合对可疑结节的随访观察和判断。届时超声在这一领域可与任何一种检查相媲美,将在乳腺癌早期诊断、治疗及普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收稿日期:200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