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

2009-09-21崔子荣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培训

崔子荣

目前,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而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1.23%,20%的教师经常对个人健康、睡眠、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36%的教师在角色转换和社交方面不适应;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过大;70%的教师觉得工作的烦恼多于快乐,经常生气发火;90%的教师总感到身心疲惫,盼望假期快点到来;教师队伍中患精神病的占lO%,而在其他职业人群中平均仅为2%。以上的数据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比例更大,由此可见,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农村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偏远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学校不同、年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但产生的根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职业压力过重

由于山区经济比较落后,学校教学设施相对落后,食宿条件较差,交通不便,许多师范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山区任教,而原本在山区的教师总是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到县城任教。这样,就造成了山区学校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从一名班主任的手记中可以看到这一点:“6:10起床检查卫生;7:50开始一天的教学工作;12:00放学,12:40赶紧去学校督促并检查学生午休情况,并且整个午休时间班主任必须全程监控;下午17:00放学以后,又是各种兴趣班的辅导;21:00下晚自习后,就去查宿,一直持续到23点左右(遇到特殊情况还是通宵);回到自己的宿舍,才记得作业没有批改,明天的课还没有备好……”其实,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均超过10小时,班主任及值周教师的工作时间一般都超过15小时,而其他行业的工作时间一般都是8小时。

同时,《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的学问博大精深,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所以,各类培训接踵而至:普通话等级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校本教研培训、计算机培训、英语综合能力培训……这些培训活动是必要的,但也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在教学条件本身就很差的环境下从事这些繁重的工作谁都会觉得疲惫不堪的。

2、社会压力太大

夸大宣传“无所不能”的教育功能使教师的成就感受到挫折。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之风蔚然兴起,要求教师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无可厚非。但笔者想说的是:过分地强调了教育“无所不能”而忽视被教育者——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是不正确的。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家庭变故、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些都不是教师一方能解决的。所以,教师在尝试教育创新和改革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这时诸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等“至理名言”蜂拥而至,给教师施加了无形的压力。

其次,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重义轻利,安贫乐道。在世人面前,教师要以清高自居,要做得与众不同。其实,教师是人不是神,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一味地“伪装”和“自摆清高”,只能使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

3、评价机制不完善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几年了,但许多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只关注了“教学成绩”这一块。可以说:升学率直接决定了教师评优晋级和奖金发放,甚至关系到教师的“去”与“留”。其实,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许多工作都是无形的,这些活动既看不到,又摸不着。但是,一些学校在考核教师时,对学生原来的基础、班级情况、教师配备、学校实情等因素不加考虑,只看最后成绩,不看提高幅度。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另外,职称评定也是教师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一是岗位偏少。在农村中小学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岗位偏少,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又偏多,有许多教师干了20余年,依然是初级职称;二是标准不合理。有些教育行政部门把“是否有论文发表”“是否从事过班主任工作”作为一个硬性要求。诚然,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感悟和反思写成教学论文,这无可厚非。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课余自学钻研业务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要使每位教师都把自己的实践变成理论,实在是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社会上发表论文或专著的不正之风使得一些论文的可信度并不是很高。一所学校的班主任工作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如果我们强行将“是否从事过班主任工作”作为晋升职称的硬性条件,那么,一些不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为了晋升职称的需要而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效果怎样不言而喻!同时,也不利于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形成。其实,我们把这些条件作为晋升职称的优先条件也未尝不可。

以上所说原因,在农村中小学校表现更为突出,它们都强烈地刺激着教师,引起教师的心理不平衡和心理挫折。

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由此可见,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势在必行。当然,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正常工作的前提,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

1、社会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全社会都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地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理解教师苦衷、减轻教师过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荷。同时,我们也期待政府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工程,把它纳进目前推进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程”,从而提高教师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真正达到身心和谐、心理健康。

2.改革教育评估标准

目前,A、B、C取代了百分制,综合能力检测代替了毕业考试,抽样调查代替了学科竞赛等等。这些看起来好似“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让教师一片茫然,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教师期望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再把学生的成绩作为惟一标准,而是在制订细则时多听听教师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教师心理的满意度,推进人性化管理,从而有效地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

3.加强教师心理保健

在这方面,学校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实行教师心理状况检查制度。大多数学校每年都要对教师的身体状况进行体检,但却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知识,使他们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三是设立教师心理咨询室。在教师出现心理障碍时,可以随时通过心理咨询得到及时校正,帮助教师减压。四是帮助教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庭关系,学校要使教师生活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和谐氛围之中。

4.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

除了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之外,还应保障教师的休息权利及尊重教师的个人价值等。学校要对教师的休息时间和工作量作出合理的安排,要让教师有适当的文娱活动时间,这不但有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能支配的时间越少,他没什么可教的时刻就来的越快。”

5.引导教师学会自我调节

第一,引导教师学会“放弃”。有句歌词说“该出手时就出手”,在生活中往往也需要“该撒手时就撒手”,教师的烦恼往往是因为期望值过高,完全被虚幻的抱负所吞没,经常处于失落之中,这样做经常会把教师的身体及心理推到极限。第二,让教师明白“忽略”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有许多事情我们可以“忽略”它的负面影响,学会用正面、积极的眼光看问题,与其为某件事情着急万分,还不如坦然处之。第三,让教师适度“宣泄”,日本的大多数企业为了缓解职工的压力,允许职工把董事长、总经理的画像画在沙袋上,让职工拳打脚踢发泄。这种方式“另类”了点,但给我们的启示不小:在适当的场合,让教师用适当的方式直抒胸臆,一倾积怨,给满腔郁闷找一个出路,不让它在教师的心中憋出病来。

我们只有正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全社会共同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投身到农村教育事业之中,才能使师德建设更趋于完善、更具有实效性。相信有全社会能共同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师德建设也将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会议·培训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