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节能降耗潜力
2009-09-21刘军芳叶世平王卫红
刘军芳 叶世平 王卫红
摘要:世界上节能降耗的呼声此起彼伏,我国目也将此项措施定为基本国策,本文就中国能源存在问题及节能降耗潜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节能降耗潜力探讨
0 引言
世界上节能降耗的呼声此起彼伏,我国目也将此项措施定为基本国策,本文就中国能源存在问题及节能降耗潜力进行探讨。
1 我国能源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GDP已达到182321亿元,约折合22600多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位居世界第五经济大国。但耗能(石油)却占全球的7%、耗电占世界的13%、耗煤占世界的30%、钢材占世界的28%、铝材占世界的25%、水泥占世界的40%、粮食占世界的25%、棉花占世界的28%。一句话,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万元GDP耗约1.431吨标准煤,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的GDP总量只占世界很小比重,但主要资源的消耗却占世界总量的很大比重。很显然,这是资源、环境对长期以来一直在扭但一直扭不过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的恶性反扑。我们已经实现了连续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未来5年,未来20年,未来更长的时期,中国究竟要走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那种照搬西方高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之路已行不通。国内资源条件不容许、环境要求不容许,到国际上去进口或开发能源都会遇到阻力,少数发达国家占有绝大部分能源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同时,我国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低端,还是靠拼资源、拼能源维持经济增长,再加上内需乏力,缺乏可持续性。这都使得能源问题不再是简单的“商品短缺”问题,而变成一个关系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如果不改变这种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方式,我国经济社会显然难以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2006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按照目前的能源消费方式,到2020年需要一次能源32亿吨以上标煤,能源消费要比2000年增长2.5倍。“十一五”末,我国原油消费量将达到3.3亿吨至3.5亿吨,缺口为1.5亿吨以上,需进口天然气200亿立方米。2020年原油缺口可能加大到2.5亿吨至2.7亿吨,国家将面临更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在能源紧缺越来越成为经济“瓶颈”、能源矛盾越来越突出,能源争夺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发挥中央企业在保证能源生产、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努力增加产量保障供给,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大力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节能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水平;加强节能降耗考核,健全资源节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开发和利用国际能源资源。
我国油气资源缺乏,2003年全国人均石油和天然气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0%和5%。本来可以到国际上进口油气资源,本来也可以“走出去”用多种方式开发油气资源,但是一些非市场因素的干扰,迫使我们不得不坚定“主要依靠国内资源”的战略。相比之下,我国煤炭资源要丰富一些,这就是新的能源战略仍提出“煤为基础”的原因。2003年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达到67.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1.5个百分点。“煤为基础”是一个难以在短期内转变的现实。目前煤炭的无序开发,相当程度上是我们缺少对能源需求增长的充分估计、缺乏相应的多元化战略安排造成的。”
我国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资源的损失。仅以大气污染为例,有关部门的统计十分明确:煤炭使用过程产生的污染,是中国最大的大气环境污染源。我国则是目前全球少数几个主要依赖煤炭资源的国家(还有就是南非、印度等)。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居全球第一、第二位。国内外研究机构的成果显示,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以2004年全国GDP13.65万亿元计算,损失就在4080亿元至9520亿元之间。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市,2004年的GDP是7450亿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中心主任徐华清介绍说,进入“十五”,特别是近两年,由于部分行业出现了过度投资、发展过热的趋势,造成全国性能源、资源和原材料消耗迅速增长,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反弹,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了13.0%,年均增长率为3.1%,不仅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的原定目标难以实现,而且全国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也无法实现。其他与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相关的一些污染物,如煤矸石、粉煤灰、废水的排放量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专家的观点是,多元化能源战略不仅是保障能源供应的需要,也是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核电、天然气、氢能和其他替代能源的发展,都将有望得到有力推动。就可再生能源来说,我国规划是,到2020年使其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目前的7%提高到15%,可替代化石能源4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0亿吨,二氧化硫700多万吨。全国人大常委会已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世界上第五部关于可再生能源的国家综合法律。除此之外,政府还将降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进口关税和发电增值税率,制定相应的优惠信贷扶持政策。
2 节能降耗潜力巨大
我国正在为实现减少石油、天然气、煤炭消耗总量的目标而积极努力,并由此推动了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技术创新和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热潮。一些经济专家就此分析认为,这有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一股新动力。我国面对日益严峻的能耗污染与环境保护课题,正在不断强化科技进步意识与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防止气候变化的长期政策迈出了良好的第一步,也为在相关产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我国近一半的能源被工业制造业所消耗,因而制造业成为了节能降耗潜力最大的重点领域。我们要依靠政策性引导,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节能技术,通过不断改造工业制造业高耗能设备,以及更多地采用供热、供气和发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热量回收利用效率。要设计出多种型号具备节能降耗功能的新型涡轮发电机并投入使用,这种发电机可将工厂锅炉产生的多余动能用于发电,从而生产出更多的电能,其能源利用率提高了30%以上。此外,通过我国企业联合的方式,将工厂产生的余热收集起来,直接提供给其他制造业企业或城市耗能设备。把能源、冶金、化工企业已经建立起由几十家或上百家企业组成且规模不等的热能互动或循环使用联合系统,由计算机进行数字化控制,仅此一项改造就为国家节省电能近20%,年节约开支大量开支。同时还减少了近15%的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排放量。
我们也要将垃圾转换能源的理念视作“生态循环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将极大地促进了垃圾焚烧新技术和设备的开发、生产及实际应用,从而提高了垃圾和烟气中的有机物燃烧效率和热利用效率,大幅度减少了有害物质的生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我们也要普遍建立起废旧物品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体系,为充分利用回收物发电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果将平均70%以上的生产与生活垃圾均可有效集中转运到专门的发电厂,并通过附带有环保设备的焚烧锅炉进行第二次能源转换,每年垃圾焚烧节约的能量,将无法估算。
在自然能源开发方面,要不断开发风能、太阳能等传统自然能源的同时,也要努力研究和探索对地热等资源的利用。以往,我国普遍将地热形成的温泉用作沐浴和简单的取暖资源,随着节能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要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热泵,可利用地热将相对较低的热能集中转化为较高的热能并输往专用设备。同时,根据用户的需要,这种热泵还可与热量蒸发器、空气压缩机或冷凝设备等组装在一起,在少量工作能源的驱动下,便可提供有较高使用价值的热能。也要利用“地冷资源”,开发出收集地冷资源的专用设备,它或许给人们的节能方式带来一种新的变革,即在炎热的夏季利用热泵抽取地下的冷气为房屋制冷。据悉,这些成果已经在瑞典、丹麦、德国等小范围试用,一旦达到在大型办公区、商业建筑中使用的标准,将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环保效益。
我国每年能源消耗的近一半用于室内取暖或降温,因此节能型建筑便成为节能降耗的一个重要领域,新型建筑材料将成为专业人员不断研究开发的重点,并使得以往的砖、石、土、木等传统建筑材料被保温、防腐、耐辐射、密封性能优良的混合型建材和各种各样的节能玻璃所取代。建筑研究机构与企业已经开发出了许多新一代的建筑材料,如建筑用节能保温玻璃,可保证冬天将明媚的阳光吸收到室内,而夏季将高温和紫外线挡在室外;高强度的聚氨酯墙面喷涂材料,则可防止热量透过墙体上看不到的孔隙进行扩散;而高性能门窗和配套的密封组件,可防止热量流失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我国原来对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并不十分在意,如果在建筑物格局和建筑物朝向上,都要充分考虑到节能降耗与环保的需求。例如,建筑物尽量定位于坐北朝南的方向,有利于冬暖夏凉,同时,强调能反射阳光的屋顶设计,在注意采光的同时减少建筑物吸热程度,此外,建筑物楼层间高度也普遍降低,以节省空间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