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2009-09-21

关键词:网络新闻公信力网络媒体

刘 军

摘要:公信力是新闻传媒取信于社会和公众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媒体品牌塑造的重要因素。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媒体公信力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更是不容乐观。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在受众中的公信力尚不如传统媒体。网络新闻在公信力的塑造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障碍,其原因植根于新媒体发展的道路、政策限制和受众心理特征等等。

关键词:网络媒体公信力媒介公信力

1 网络媒体公信力的现状

公信力对于一个媒体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媒体的生命线,从社会效益看,公信力差的传媒不能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从经济效益看,公信力差的传媒不能形成竞争力。而传媒一旦失去公信力,就意味着最终将失去受众的信赖和支持,结果是失去受众市场,无法生存。但目前,网络媒体公信力的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

1.1 网络媒体假新闻泛滥 在网络里,人们生活在一个使用假名、匿名的内容里,人们不需要讲究络新闻的准确性、真实性。在这样一个没有新闻传统、没有职业传统,没有道德规范,没有时间思考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发布信息?速度是平衡的敌人,互联网是匆忙制作和传播的信息,在网络上一条新闻几秒钟就可以传遍世界,在这种时间压力下速度和时效是网络成功的关键。所以媒体中,互相抄袭的现象十分严重,不经核实就刊登的假新闻比比皆是。传统媒体在大众急于知道的新闻事实报道上的滞后和主动性不强也给网络媒体产生虚假新闻并得以传播创造了机会。

1.2 低俗现象严重 大多商业网站媚俗倾向严重,网页中充斥着大量低俗、暴力、色情信息,把新闻变成“性”闻、“星”闻、“腥”闻。诸如此类的新闻,在不少网站中呈逐步蔓延甚至泛滥的趋势,特别是在文化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中,这种现象尤为普遍。

当前,在激烈甚至白热化的媒体竞争中,为争夺眼球,赢得市场,一些媒体使出浑身解数,凭着某些采编人员的特殊嗅觉跟风炒作,不惜用过多的人力和版面追踪报道某些毫无价值的新闻信息及所谓的名人明星。而因特网的无限链接,丰富、海量的信息资源恰为媒体的跟风炒作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媒体盲目轰炒,网民跟贴、灌水,导致一些社会新闻,尤其娱乐新闻中的“绯闻”、“艳遇”等低级庸俗的内容充斥网络。其中,有不少网站还认为没有色情,娱乐的八挂新闻,网站点击率就不会高。还有很多专门办的色情暴力网站。名字起的腥味十足,以次来吸引网民的眼球。

1.3 不良广告信息多 一些不良广告信息也充斥网络,危害甚大。例如一些不合法的医疗广告;含有欺诈性质的快速致富信息、情色声讯类广告;一些专作虚假承诺的房地产广告和用新闻包装起来的所谓软广告等等。由于网络媒体特有的发布机制,不可能像传统媒体那样对各类广告进行审查和核实,在客观上也为违法和虚假广告的出笼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 网络媒体公信力不高的原因

网络媒体公信力为何不高?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2.1 网络特有的传播机制所致 由于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不记名的随意传播信息,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无须记者证,职业道德的约束传播信息。这是由网络传播的特有机制所致的。业内人士认为,网络媒体普遍缺乏传统媒体对新闻真实性严格把关的机制和经济实力。还有人分析认为,随着人们普遍接触网络,民众既是新闻的消费者也是编辑者和制作者,尽管可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和信息,但更多的是“琐碎、片面和虚假的新闻”。

2.2 相关政策与法律的缺位 相对于传统媒体,互联网是新兴事物,而网络传播环境与传统媒介传播环境大不相同,传统的传播法规已不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些网络立法还比较滞后;相关政策法规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完善;现实中的很多问题也得不到法律保护,如有关网络版权的保护、运营商的权利义务、电子证据的采集和公证等都缺少法律上的规范。相关政策与法律的缺位,导致一些别有用心者的不法行为得不到有效规制,危害网络媒体公信力的现象时有发生。

2.3 网络传播者职业精神的缺乏 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素质不齐,初期商业网站新闻从业人员大多不是科班出身,而且偏重计算机技术,他们在新闻方面的素质远远不如传统媒体记者的高,再加上现在许多网站新闻多是集编辑、发稿一体,缺少了最后把关,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某些编辑不再去费心获取第一手资料,而是根据第二手、甚至第三手资料就可以编发稿件。由于我国的网络媒体只有新闻刊播权,而没有采访权,传统媒体就成为其最主要信息源,因为缺少传统媒体的把关机制和自身传播功能极强的特点,虚假新闻在网络媒体上实现得更方便,危害程

度也更大。同时,也有不少网络传播者为了某种目的而违反传媒职业操守,践踏新闻职业道德。

2.4 外部经济利益的驱动 外部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的又一个原因。商业网站以盈利为目的,往往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

3 应对措施

提升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办法。要改变现状,提升网络媒体公信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制度层面 第一、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立法和管理力度。截止目前,我国已颁布有关网络管理的法规条例20余部。只有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了,网络新闻工作者才有工作的准绳和依据,才有益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另外,政府机构也应进一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主流媒体要健全准确高效的新闻发布机制,在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中,要建立向公众、向多类媒体及时通报新闻信息的制度。

第二、网络媒体需加强行业规范。网络媒体必须加强自身行业规范和行业管理。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网站编辑往往以个人的判断和选择来发布新闻,把关人的责任由一个人来承担,这是一种很不科学、很不安全的把关模式,可以直接成为虚假新闻产生的诱因。网络媒体应该借鉴传统媒体的采编机制,要建立科学严密的"把关"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确定网络新闻价值的判断原则及实现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虚假新闻的产生机率。

3.2 道德层面 第一、网络媒体自身加强自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只能是外部的强制性的控制,由于网络媒体的开放性特点和搜寻虚假信息源的技术难度,杜绝网络虚假信息关键还在于信息发布者的道德自律。

第二、加强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学习。媒介公信力是建立在自身所提倡的诚信机制和向社会所传播的道德规范上的,诚信就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社会价值。所以要组织网络新闻编辑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保证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自制能力,坚决抵制有偿新闻、广告新闻的不正当手段。从自身做起纯洁网络用语和网络环境,拒绝“煽色腥”。

3.3 受众层面 受众是媒体公信力的评价主体,受众对传媒做出认可、信任、赞美等评价的美誉程度,是传媒公信力最本质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对受众的研究,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尽力满足受众需求,是提升媒介公信力的实现途径之一。公众并不是想通过网络媒介来获得小道消息,他们更看重的是网络凭借技术特性带来的信息的时效性、交互性和共享性。

不过,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网络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尽管常常遭到诟病,但客观地讲,它的实力在不断的增强,影响逐渐扩大,除了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外,越来越多的公众依靠网络获取信息。我们相信在媒体自身的努力下,在政府和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下,我们的网络环境会不断的改善,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会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邓炘炘.网络新闻编辑[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3]徐传辉.热点引导与新闻炒作[J].成都:新闻界.1999.(5):65.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公信力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