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素质博士后创新团队的实践与探索
2009-09-21孟国兵高燕潘清峰
孟国兵 高 燕 潘清峰
摘要:在200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改进和完善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制度,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2001年底,中原油田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管理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博士后工作对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加强人才带动培养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努力探索打造博士后创新团队。
关键词:博士后;创新团队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是打造博士后创新团队的基础
健全管理网络。积极推行工作站、分站、项目组“三级管理”模式,细化职责,明确责任,充分发挥各级主体的管理服务职能。工作站成立博士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博士后工作有关政策和管理制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博士后日常工作。博士后所在单位设立分站,具体负责博士后科研协作、在站管理、阶段考核、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保密等日常管理。项目组以博士后为中心,配备导师和助手,开展项目攻关和成果转化。实行博士后三级管理工作模式,为引进、使用、培养博士后创新团队和科研成果转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完善制度体系。先后印发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规定》、《博士后工作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博士后公寓管理暂行办法》等14项管理办法,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博士后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完善薪酬分配方式,实行“分档次确定年薪、凭业绩发放年薪”的薪酬制度,采取“基薪”+“业绩奖金”的形式发放,业绩奖金按照优秀、良好、合格3个考核结果发放,激励博士后立足岗位,搞好科研。同时,对承担的科研项目在勘探开发中产生显著效益的博士后,加大奖励额度,促使博士后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深化人文关怀。对来油田考察的博士,安排专人接站和食宿,及时组织结合课题。为新入站博士后提供 “安家费”,并享受和油田职工一样的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等各种保险。为已婚博士后家庭提供公寓,配备家具、家电和生活用品。
二、积极引进,加强管理,是打造博士后创新团队的根本
做好宣传引进。为提高博士后引进工作的针对性,紧贴国家重大专项、集团公司和油田科研项目的技术难点和创新点,结合油田勘探开发实际,合理确定博士后科研题目,实现了博士后研究方向与油田科研项目的有效对接。规范博士后科研项目对接管理,把握申请进站、课题结合、撰写立项报告等6个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组织工作组赴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宣传引进工作,利用中国博士后和河南省博士后网站、人才招聘会,介绍油田发展前景、政策待遇、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扩大油田影响力,为顺利引进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严格入站考核,组织专家从立项依据、研究内容、技术创新、技术及经济指标等7个方面考核答辩,把好博士进站关,确保引进质量。
强化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组、分站和工作站自下而上的督导体系,加快了博士后科研项目研究进度。项目组随时了解科研项目进展情况,博士后与导师、助手及时沟通联系,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每月报送项目进展报告;分站单位定期督促指导博士后科研,每月组织一次检查;工作站每季度通报项目进展情况,严格中期考核,督促项目按计划运行。坚持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做好现场应用和成果转化工作。
严格考核评价。油田对博士后实行定期考核,科学评价,激励他们尽快成长。考核分为日常考核、阶段与中期考核、期满出站考核。日常考核,由分站单位负责组织,主要考核博士后政治思想、平时工作表现等情况,考核结果与博士后基薪挂钩。阶段和中期考核,博士后所在基层单位每月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分站单位每季度组织一次阶段考核;工作站每年度组织一次中期考核,对博士后进行评议,并提出指导意见。期满出站考核,由工作站与流动站共同组织专家,按照科研工作协议,采取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中期考核和期满出站考核与博士后业绩奖金挂钩,使博士后集中精力开展项目研究,加快科研项目运行进度。
三、加强交流,挖掘潜力,是打造博士后创新团队的关键
组建科研团队。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优选、配备导师和助手,组成团结、高效、创新的博士后科研工作团队。油田为每名博士配备3名导师,其中流动站、工作站、工作分站各1人。导师由专业对口,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作风良好,有培养人才热情的专家担任。为博士后配备助手3—5人,其中2—3人为专职助手,由责任心、事业心强,工作热情高,基础知识扎实,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协助博士开展工作。
突出能力培养。油田一贯重视博士后能力的培养,积极支持、鼓励博士后参加国内外学术讲座、专家学者报告会、学术沙龙和学术研讨,及时掌握本专业最新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组织博士后深入生产现场调研,与专业技术人员研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选择具有一定风险、处于科研前沿课题的博士后,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鼓励在站博士后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坚持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能力。
中原油田博士后工作不断加大引进力度,健全工作制度,强化服务管理,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博士后管理工作机制,累计招收博士后35人,在站22人,承担科研课题4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2项,获得地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作站连续3次被评为“河南省博士后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10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