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背景下的涉外经济形势
2009-09-21杨清珍
摘要:本文通过专题调研,了解晋城市各级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支持涉外企业应对危机情况。
关键词:金融危机;涉外经济;影响调查
晋城市各级金融机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积极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帮助企业渡难关,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金融危机下晋城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增速放缓
经济增速回落,下行风险存在。在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晋城市经济也出现了较低的增速。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20亿元,同比增长3%。增幅下滑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8亿元,同比下降2.3%,降幅趋缓,增幅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同比增长17.3%。
2.对外经济形势整体良好,但增幅下降
一季度全市对外贸易总额3966万美元,同比增长31%,增幅下滑66.5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50万美美,下降3.1%;进口2016万美元,同比增长99.5%。无新增外资企业。外资到位500万美元,同比下降20%。
二、应对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
1.政府方面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响应“国九条”的号召,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一是重点加大了对教育、文化、卫生、住房、新农村等六个领域的设施建设的投入。二是重点推进煤炭、电力、化工、制造、建材等领域的40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并力争年内23项投产达效;三是集中精力上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同时,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拉动经济增长,以快速弥补传统主导产业下滑造成的负面影响。
(2)陆续出台优惠措施,加大外向型企业扶持力度。按照“国九条”要求,一是出台了《关于应对金融危机力保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减免各种税费,切实减轻进出口企业负担,确保其正常生产。对从事符合条件的公共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实行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政策;对从事农林牧渔项目所得实行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受金融危机影响造成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同时,对各类缴费单位适当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率;对资金周转困难的国有重点煤炭生产企业,可缓交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缓交期限最长6个月。二是建立工业经济运行调节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解决当前制约工业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对关系民生和就业的区域性规模企业给予扶持;对确因暂时资金周转困难停产的产业带动性强,吸纳就业岗位多,产品有市场,且对区域经济和财政收入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骨干企业和产品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一年期的临时资金救助支持,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去年后半年以来,市财政先后拿出1亿元地方工业技术专项资金、3800万元科技研发资金、1000万元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3000万元服务业发展资金、6000万元的农业和畜牧业扶持资金、2000万元的偏远山区扶贫开发资金,1亿元的积极财政政策配套资金。三是多措并举,解决就业难题。面对金融危机下,就业压力增大的严峻情况,出台了《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调动社会多方面力量,解决就业问题。四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区域经济发展。鼓励支持金融机构重点保障扩大内需措施中涉及的领域和项目的资金需求,不断提高中长期信贷的投入比重。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遭遇资金困难的各类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维持企业合理信贷存量;切实保障重点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完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管理体系,解决科技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出台了《关于支持扩大内需、促进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的信贷支持意见》,确定新形势下信贷投放目标和支持重点,指导金融机构强抓机遇,迅速贯彻中央扩大内需“快、重、准、实”的要求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实支撑信贷增长的项目载体和工作措施。六是强化优质服务建设,为外贸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为企业服务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多次召开利用外资、对外贸易等专题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破解难题;商务、外汇、财税、工商等部门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出口退税、验资、注册登记等具体问题,及时为企业提供细致周到服务。
2.银行方面
人民银行、银监、外汇积极鼓励、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推进涉外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1)加强合作,及时掌握企业融资需求。加强与商务局、中小企业局、工商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关系,搭建出口企业服务平台,及时了解政府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信息,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关金融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当地社区、商业团体、社会中介、公用事业单位和信息服务等社会机构、团体的横向联合,全方位了解中小出口企业的信用和经营状况,动态跟踪企业金融服务现状及需求,及时满足中小出口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如阳城县金融系统启动了百名信贷人员“进企业、访货户、多投放、保增长、防风险、提效益”调研活动,加强银行与涉汇企业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派出 100名信贷员,深入到涉汇企业展开走访和调研,全面了解客户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及时解决客户合理资金需求,共同防范银企风险,加强银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由人行、银监、外汇等单位协调引导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综合运用授权授信、房产土地抵押、设备抵押、股权抵押等多种方式扩大信贷投放,特别是工业短期贷款投放力度,并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资金需求,确保银行资金向有订单、有市场的企业倾斜;鼓励兴办担保机构,通过增加资本注入,建立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政策性信用担保公司的支持,切实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如,针对出口企业担保难的情况,积极创新担保方式,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探索权利和现金流质押等新的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范围。探索对出口企业贷款客户采取仓储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最大限度地解决出口企业贷款难问题。
(3)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中小出口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在传统贷款业务基础上,针对出口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结合不同地区经济环境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出口企业的实际,进一步整合信贷要素,积极为客户量身定做系列金融产品,不断满足各类出口企业的融资需求。一是针对微小型出口企业,推出企业贷款证贷款。二是针对部分规模型出口企业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矛盾,推出国内票据融资贷款业务。如,2009年3月,阳城工行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为绿洲纺织有限公司办理了370万元的贸易融资贷款——国内保理业务,对今后为出口企业开办国内贸易融资贷款提供了经验。三是针对出口成长型企业,推出联保贷款。目前由农信社推出的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现已发展到5个联保组,5户企业,联保贷款余额1350万元。如,绿洲纺织公司由兰花集团担保,已获得900万元的贷款。四是积极牵头或参与银(社)团贷款业务。如,农信社目前已发放社团贷款 3000万元,实现兄弟单位间信贷需求的良性互补和大额信贷风险的有效分散。五是针对较大项目的出口信贷需求,推出项目贷款业务。针对规模较大的项目融资需求,推出固定资产项目贷款,如:阳城县信用社支持陶瓷园区出口已发放项目贷款1亿元;为华燕、佳美制丝有限公司等项目投资贷款3000万元。六是针对可抵押资产缺乏的企业,推出动产质押融资业务。目前,首笔1000万元的动产质押融资贷款已经正式发放。
(4)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中小出口企业的效率。针对中小出口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等特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市场,信用等级高且法人代表信誉好的中小出口企业建立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在规定期限及授信额度内允许其随贷随还,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积极落实信贷优惠政策,在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前提下,从贷款利率、期限和贷款额度等方面实行优惠。对优质企业,给予基准利率下浮10%的优惠。同时用足用活国家关于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利率优惠的政策,最大限度地支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如:2009年一季度全市累发放民族贸易优惠贴息贷款2040万元,贴息资金20万元。
(5)调整信贷支持政策,构建支持出口企业长效机制。一是重点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重点支持、有自主品牌、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订单稳定、产业升级或转产顺利、产品有市场有销路、发展前景良好,资信优良的出口企业倾斜。二是构建服务信息双向反馈机制。组建一支出口企业信息服务团队,专门负责收集、分析、研究出口企业服务信息,在金融与出口企业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交流、沟通和互动的工作机制。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在考核工作中,突出出口企业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以及贷款质量等指标,将信贷人员的收入水平、职级晋升等与其服务中小出口企业的业绩紧密联系起来,确保对出口企业的服务落到实处。
(6)建立出口退税“绿色通道”。实行“财税库银”联动,简化退税流程。本着“特事特办,即时即办”的原则,人行晋城中支及时制定了《“财税库银”联动简化退税流程,共建出口退税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方案,加强“财税库银”相互合作,联动推出优化退库流程,确保出口企业退税资金的及时使用。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1.加快了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
产品质量决定其在市场中的成败,企业以用户满意为最高标准,着力生产用户满意的合格产品。针对薄弱环节,从抓基础管理入手,采取提高标准、指标分解、落实责任、项目承包等措施,对主要质量问题要采取超常措施,逐步扩大精优产品比重,树立企业产品的品牌形象,扩大产品知名度。
2.促进了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实现了产品品种多元化
受国际购买力下降影响,部分企业及时调整出口产品品种,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产品的销售,开拓产品多元化经营。如:华王铸管厂率先试制出1.5英寸铸铁直管,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有色及特种铸造博览会上荣获“铸件展品一等品”,填补了我国小口径灰铸铁铸管的空白。该厂组织的“熔一铸双联生产工艺技术改造”项目已顺利实施,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800吨,生产成本每吨降低120元。生产的产品远销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440多万元。其中:出口贸易300万美元。
3.企业订单有所增加
如:华王离心铸管企业,由于技改资金到位,产品进行了升级换代,今年以来,英国、德国、奥地利等客商订单纷至沓来,仅美国一家公司一次签订了5年的专销协议。
4.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
企业通过设备升级,技术改造、产品调整等方式,提高抗风险能力。如:辖区绿洲纺织有限公司通过银行信贷支持,投资1575万元新增纯单板机及混纺纱线3619吨,纯麻及混纺面料880万米。实施总投资为1.26亿元的《大麻纺织品工程》二期项目,形成年产各类大麻纱线7600吨、面料1600万米的生产能力,产品开发重点向服装、家纺等深加工领域延伸。2008年,在大环境影响下,其新增销售收入18650万元。
5.贸易出口企业持续增长,利润有所增加
2009年一季度,全市贸易进出口总值完成3966万美元,同比增长31%。以铸铁管件为主导的出口产品依然保持了50%以上的增幅;以绿洲纺织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纺织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降低成本,开发混纺新产品,并对大麻脱胶工艺进行改造,使大麻纺纱支数由20多支增加到48支以上,一年消化涨价因素800多万元,取得了产量减销售收入不减的好成绩。在2008年全国纺织行业出现全面亏损,大部分企业停产、关闭的情况下,该公司仍盈利122万元,上交税金达1000万元以上。
参考文献:
[1]《中国外汇》,2007年第7期、第10期、第12期.
[2]《金融时报》,2007年合订本.
作者简介:杨清珍(1968—),女,河南沁阳人,大学本科学历,专业金融,经济师。现任中国人民银行晋城市中心支行外汇管理科,副科长,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