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价格机制

2009-09-2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8期

蒋 苹

摘要:价格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而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机制又是价格改革的关键。文章就目前我国价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价格机制,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价格改革;价格机制;经济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7-0171-02

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而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机制,又是价格改革的关键。价格改革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基本完成了由高度集中的以政府定价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向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机制转称。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价格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价格改革的任务尚未完成,价格工作还有着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地方。其表现在:一是对放开的商品价格当供求形势发生变化或遇到突发事件时,应急处理能力不够。二是目前价格管理体制是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利益不完全一致,经常出现地方保护和分割市场的问题,反映出我们的协调能力不够。三是目前制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还没有完全做到科学合理规范透明,对垄断行业和价格监管,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决策能力有待加强。四是教育,医疗乱收费、药品价格虚高等问题仍没得到解决,在价格管理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就价格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变化,如何进一步完善价格机制,谈谈本人观点和看法。

一、科学治价,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建立以市场形成为主的价格机制。市场经济内在的这种质的规定性,提示或决定着政府价格管理工作,必须尊重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尽可能地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思路去解决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价值矛盾和问题。

为此,一方面要继续解决思想,转变观念、转变职能,按照“凡能由市场调节的一律放开,凡是阻碍市场开放的一律取消;非管不可的要公开透明”的总体思路,深化价格和收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开价格、放开市场。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市场不是万能的。在社会经济中的许多方面,市场价格机制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由于受进入成本偏高、竞争不充分、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制约,垄断行业价格、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并不能通过市场形成。轻率放开其市场和价格势必会出现滞后性、盲目性、自发性等问题,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引发经济的剧烈震荡。从很大意义上说,坚持科学治价,加强价格调控,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利用价格杠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目前,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提高政府管理价格的科学水平,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从规范政府定价行为看,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价格、成本认证机制,完善监控、约束和规范垄断性、公用性或公益性企业的个别生产成本行为,坚决切断少数垄断企业滥用政府调定价格制度缺陷转嫁经营性亏损、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的倒逼涨价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价格咨询听证机制,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及各有关方面的意见,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重大价费项目调整进行可行性论证,以避免和减少价格信息不对称,社会调查不充分等因素的决策失误;三是建立健全价格决策委员会,由委员会结合价格、成本认证情况和价格咨询听证意见,最终作出调定价的集体决策。同时,把握好调定价方案出台的最佳时机、节奏和力度,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形成叠加效应。

从完善市场调节价行为看,一是建立健全价格监测预警系统。二是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应对预案和紧急处理机制。三是建立健全价格诚信认证机制。

显然,放开放活不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放的,放要放得开、放得活,管要管得住、管得好,这都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需要,讲求科学治价方法的集中体现,也是全面提高价格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

二、民主治价,完善以人为本的价格管理方式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稳价安民为己任。价格问题涉及千家万户,粮油食品、就医、上学、住房等热点价格问题,更是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这就迫切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不仅要把物价工作当作经济工作来做,而且还要把物价工作当作群众工作、社会工作、政治工作来做。从实地调研的情况看,“看病贵”、“读书贵”仍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价格问题。造成看病贵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体制和机制性的,但药品定价不科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价格主管部门也是脱不了干系的,为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应采取这样一些措施:一是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医疗机构销售药品,要严格执行以实际购进价为基础,顺加不超过15%加价率作价的规定。二是试行核定药品出厂价格。三是加大对实行市场调节价药品价格的监管。四是对医疗器械价格进行必要的干预。

在教育收费方案,虽然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在教育乱收费问题仍没有根除,教育收费特别是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收费,仍是群众比较大的负担。为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要继续加大整治力度:一是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收费管理。未实行免杂费的地区,继续按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一费制”标准收费。二是强化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限制教材印张和印制标准,规范教材成本构成,进一步降低教材价格。禁止任何单位向出版发行单位违规收取费用。些外,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

当前,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必须把价格管理工作融入千家万户,从社会反映最强烈、群众最牵挂的热点问题做起,为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民主管价创造条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大力推行价格政务公开和价格收费公示制度,把知情权交给人民群众。二是大力推进价格听证制度,把选择权交给人民群众。三是完善价格监督机制,增加透明度,把监督权交给人民群众。

三、依法制价、完善政府价格行为机制

依法行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也是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重要保障。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必须立足于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依法治价,把价格形成机制、运行机制、调控机制、预警机制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贯彻于价格立法、价格执法、价格监督的全过程。

在现阶段,实行依法行政、依法治价要从以下工作入手:

一要抓好《价格法》等相关法律的落实力度,牢固树立依法治价的观念。二要加大价格法制建设,夯实价格行政管理工作的法律基础。三要抓好价格行政许可清理,大力推进依法治价工作。四要创新价格监督检查方式,提高依法治价工作水平。

总之经过二十多年的价格改革,我国基本确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价格管理体制,建立了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为主的价格机制,初步理顺了各种主要商品之间的比价关系,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但与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目前的价格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国家调控价格的手段还不够健全,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价格改革,创新价格体制,进一步完善价格机制,特别是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促进反映资源稀缺程序的价格机制的形成,促进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节约型社会服务;进一步加强价格调控,健全价格法制,严格依法行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实现“十一五”宏伟蓝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小平.价格理论与务实[M].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

[2]价格理论与实践(期刊)2005年(1~12期),2006年(1~2期)[M].价格理论与实践杂志社出版.

作者简介:蒋苹(1981- ),女,安徽霍山人,供职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委党校,研究方向:办公室文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