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资源置机制的利弊
2009-09-19林锦良
林锦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各种需水量越来越大,其稀缺性进一步加剧。如何提高水资源配置的效率,已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水资源配置的目标是从单一的行政配置过渡到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配置方式,进而达到以市场为主的配置。
关键词:水资源配置机制边际成本水市场
0引言
要获得最优的水资源配置,必须选择适当的水资源配置方式。比较不同的水资源配置方式时可以参照以下的原则:一是灵活性。当需求变化时,应允许水资源的用途转换和地点转转换,从而使各用途的边际价值相等。二、是安全性。要确保用户用水的安全性,这样用户就会采取必要的措施高效用水。三是机会成本。要确保用户必须支付水资源的机会成本。这使得配置考虑生态价值,并指引水资源流向使用价值高的生产领域。四是可预测性,这样可以实现最佳的配置并且减小不确定性(特别是交易成本)。五是公平性。每一个预期的用户都应该觉得配置过程公平的,该配置应为每一个潜在的用户提供相等的机会收益。六是公众的可接受性。分配性性制应该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
1边际成本定价机制
边际成本定价机制是将水价定为供给最后一单位水量的成本,即边际成本。这种配置模式是有效率的、最优先的分配模式。此时的水价包括集水、传输至水厂、水处理、输送至用户和实施监控的费用。水价还可包括社会成本(效益),虽然其很难科计算。如果水的不同用途的成本不一样,可以分别计价。这一机制可以给不同质量的水,不同供水保证率的水以不同的价格,因为它们的边际成本不同。这一机制最大的优点是它在理论上是有效率的。这一机制不仅使得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而且使得供水的总价值与总成本的差额最大。这一机制还可以防止过低定价,进而防止水的滥用。但这一机制在操作中难度太大。首先,定义边际成本就很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边际成本是个多维的概念,含有几个输入量,如水质、水量等。二是边际成本随选用的日期长短而不同,存在短期边际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三是边际成本随需求增长的短期性还是长期性而变化,即需求的性质决定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的组成,这一组成对边际成本有重大影响。这就产生了应该选短期边际成本还是长期边际成本为价格的问题。例如,当目前的供水不能满足需求时,增加供给可能需要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进而导致边际成本的突然跳跃。其次,这一机制忽视了公平问题。如果水资源紧张,可能导致水价上致使低收入阶层支付不起的局面,还有就是有新用户加入而导致老用户支付更多的问题。最后,执行这一机制需要的信息量巨大而且很困难,需要通过试错法获得。
2公共公配机制
水的三个方面的特性支持行政公配模式:一是水不同于一般商品;二是水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公共物品;三是水利项目一般投资巨大,私人难以承担。目前大多数的大型灌区灌溉用水、市政供水、农村供水中的不资源配置都采取这一模式。通过实施用水许可和污水排放管制,这一机制也主宰了工业用水。公共分配机制在水产、野生生物和航运中的作用通过限制其他用途的用水来体现。在不同部门间水资源的分配上,政府的作用更大,因为政府是唯一的在水资源所有用途上拥有裁判权的部门。公共配机制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可以保证水资源缺乏地区的供应,保护困难群众,支持环境水需求。公共分配可以根据以往的情况(如优先权),个体的水需求来分配,也可以平均分配,甚至以政治压力的大小来分配。对缺水地区的供水项目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本地的水价却不能全部包含这些供水成本,因为这样会抬高水价,这种补助政策就代替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水价既不能反映供水成本,也不能反映水对于用户的价值。公共分配机制可能导致现存水资源的分割投资和管理。这一机制在多数情况下不支持用水户参与管理。这些结果都与公共干预的最初目标相矛盾,导致社会目标不能实现。在这一机制下,下列问题普通存在:政府经营的灌区难以为继,市政公用部门经营的城市供水系统漏水严重,对工业用水的用水计划存在偏差和不当控制,对鱼类和野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公共分配主要依靠对违反规定者进行处罚来进行激励,但政府部门却缺乏足够的信息来察觉违规行为。水资源的分割管理也使得各部门没有权力也不会主动去平衡考虑水的各种用途。公共分配模式下的水费不会对用水户产生节约用水的激励。
3水市场机制
水资源的市场配置是指水权的交换,而不同于相邻用户的水量交易。水资源会从低价值的用途转移至高价值的用途,这种配置机制被认为是经济上有效率的。但鉴于水资源的特殊性,需要政府创造一些必需的条件来让水市场运行,具体包括:水权的初始分配,创造交易的体制和法律框架,投资必要的基础设施来实现水的交易(如水网建设)。低价值用水户可以通过卖水取得收入,这样水市场就为高效用水提供了一种激励机制。
水市场配置机制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卖水者获得了增加盈利的机会,买水者的供水可靠性得到了提高。二是通过农业用水和城市用水的水权交易,可以提高农业用水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三是这一机制还有一些潜在的效益。第一,这一机制还有对用水户进行了授权,水资源的再分配和水交易的价格需要得到他们的同意。第二,对用水户持有的水权提供了保障。用水户可以投资于节水工艺来获得收益。第三,这一机制能诱使用户全面考虑水的机会成本,对高效用水产生激励。第四,可交易的水权体制促使用户考虑用水的外在成本,降低了资源贬值的压力。如用水时造成污染可能导致水卖不出去。第五,相对于灌区用水计量收费措施,农户更乐于接受水权交易。四是当农作物价格或水的使用价值发生变化时,这一机制的反应更有弹性。
但是水本身的特性也对良好运行的水市场的设计提出了挑战。困难主要表现在:水的测量,流动产权的界定,交易方式的困难(必需基础设施的投资),贫困家庭的卖水套现金行为,水资源市场的垄断性,外部和第三方效应等。从农业向工业转移的用水交易可能会减小下游或回水流量,从而影响第三方。有效的水市场分配机制要求对水权交易引起的第三方效应明确认定并计量,相关成本应在交易过程中充分考虑。普遍存在的外部效应,水污染、地下水的超采、水涝以及其他的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是许多人反对水市场的原因。从经济效率的观点来看,这些外部效应应当考虑进水权交易的成本。从公平的角度看,应对受损害的第三方给予赔偿。
4基于用户的分配机制
农民管理的农田灌溉系统是典型的用户参与配置模式之一。在这样的灌溉系统中,可采用的分配原则有定时的循环、水深、土地面积、流量的份额等。基于用户的配置模式需要有集体行动机构来对有关水权问题作出决策。这样的机构可以自发形成,也可以由外部的催化作用形成,但类似机构的存在并不能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分配。
财产权的内聚力在水资源的管理中的许多方面非常重要,但对于水资源配置却更重要。用水户群体如果对于水没有财产权,就没有决策权。用户参与配置模式在节水用方面的效果取决于当地社会准测的内容和机构的力量。用户在组织增加供水能力的集体行动比起在他们之间分配水资源要容易得多。如果组织不能促进提高效用水,则这一配置方式在需求管理中就起不到作用。社会准则在节水方面能起激励作用,特别是当准则与反对过量用水、监控用水执行情况、惩罚水浪费等类似行为一致时。
基于用户的配置机制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具有高度的随当地需求而改变其管理的灵活性。因为用水户比起代理机构有更多的当地情形的信息,他们不必依赖于硬性的分配公式。这就可以提高单位水的产量。基于用户的配置模式的其他优点还管理上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政治上的可接受性等。
这一机制的运行需要有透明的机构框架,这一点并不能总是做到。用水户协会不能包括所有部门的用水户,这会影响他们在部门间配置的效果。虽然村中不同群体的个体兴趣不同,但用水户协会认为家庭用水、牲畜用水和灌溉用水是一样重要的。但工业用水常常被排斥在社区之外,因此他们不接受这种配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