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假设对审计实践的影响
2009-09-19张浩琪
张浩琪
摘要:审计假设对审计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审计实践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审计假设解释了审计存在的理由,指出了审计活动的可行性,对审计责任的界定、内部控制测试具有指导作用,同时还提出了职业道德问题。
关键词:审计假设审计活动影响
0引言
很多的理论研究体系都是由假设支撑的,相对论如此,会计如此,审计也如此。审计假设奠定了审计理论的学科地位,为审计理论的研究推理提供了依据。它从实践中来,是对审计实践的高度概括,受到审计环境的影响,限制于审计目标,但同时又是制定审计概念、审计规范的依据,对一定时期的审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审计假设体系的构成内容在理论界存在分歧,但基本内容相同,现通过一种观点的分析谈谈审计假设对审计实践的影响,以求见一斑而窥全豹。
1合理怀疑的假设
该假设是指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不能完全信任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及其载体。该假设成为审计活动存在的必要条件,也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各个历史阶段。
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使被审计人有可能利用占有信息的优势,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出于职业谨慎,不可能完全信任被审计人提供的信息;但同时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可以减少和防止虚假的信息,因此又不能完全否认被审计人提供的信息。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要时刻保持一种理性的怀疑,这种怀疑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方向和工作思路,有助于发现问题及控制缺陷的所在,有助于客观评价被审计人的经营情况及经济责任状况。从过去到现在,审计职能随着审计实践的开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当初的查错防弊转为防风险服务内部管理,但不论如何变化,都没有离开合理怀疑假设这个前提。合理怀疑假设不仅说明了审计的必要性,同时也要求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开展鉴证活动时要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2可验证的假设
该假设认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可以通过收集审计证据,对照审计标准进行验证,并提出审计结论。该假设为审计活动的存在提供了可能,也为确认审计责任提供了标准。
由于被审计人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所以经济责任的实际履行情况,可以通过收集、鉴定、综合审计证据确认,可以通过对照审计标准,提出审计结论,通过审计这种方式,监督、评价和确认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这个假设的成立是有条件的:被审计单位要能够履行经济责任,会计资料等载体应是健全的,审计人员要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获得审计证据、表达审计意见。在最初的审计实践中,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比如当审计人员对期末余额进行审计时,就需要假定期初余额是真实的,否则就应对期初余额进行验证,而期初余额又涉及前期的数额,这样就必须无限往前推,审计人员也就无法在合理的时间和成本范围内完成审计工作,责任也永无止境。对此,莫茨和夏拉夫率先提出“审计无反证判定假设”,他们认为:除非存在明确的相反证据,在被审计单位过去认定为真实的事项,未来仍然被认为是真实的。这个假设有效地解决了时间、成本和责任问题,但也影响了审计的外部效果,受到委托人的质疑,之后许多学者对这个假设思想进行了拓展。中国的执业准则就要求在审计过程中对以前年度数据,包括对期初余额采取谨慎的态,度。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上期比较数据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注册会计师针对上期比较数据实施的审计程序的范围明显小于针对本期数据实施的审计程序的范围,通常限于评价上期比较数据是否正确列报和适当分类。”这个规定兼顾了受托人的要求,也加大了审计的责任风险。总之,可验证假设引出了审计证据、审计标准和审计结论等审计三要素,同时也提出了审计风险、合理保证等问题。
3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假设
该假设认为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甚至排除错误与弊端的发生。该假设是系统导向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基础,也使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的进行有了实际意义。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假设强调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是制度审计的基础,也使通过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了解和评估内部控制状况充满必要。“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证据更可靠”,“所需证据的数量也受证据质量的影响,即证据质量越高,可能需要的证据数量越少”。在内部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较多地信赖内部生成的证据,从而可以相应减少审计程序工作量,而这也是现在企业交易复杂、业务繁多下的一个必然选择。但无论多么强大的内部控制,审计人员都面临一个重大的错报风险一舞弊,内部控制并不能防止内部人员串通舞弊。这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是牵制和制约,是和串通相矛盾的,串通只能说明控制的失效,而串通又恰恰不在内都控制的评价范围之内。这使内部控制的评估结果和说服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内部控制系统的自身设计缺陷也影响了控制效力。内部控制有效性假设提示了审计风险,也使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关注了统计抽样工作和重要性原则。
4保持独立的假设
审计主体和人员在组织形式上应独立于委托人和被审计人之外,并且,在制定审计计划、开展审计测试和作出审计结论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实质上的独立性。虽然,在审计实践中,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组织的隶属关系和会计师事务所受谁委托都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同时也不能排除审计人员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丧失独立的可能性,但是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取信于社会的最为重要的条件。因此,需要假设审计主体和人员在组织、精神等方面是独立的,这是审计的立身之本,是审计结论客观公正的保证。保持独立性的假设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提出了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雪审计理论研究IMl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编委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3]莫茨,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5]R·K·莫茨,H·A·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文硕译)[M],北京:商业出版社1990
[6]蔡春审计理论结构[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
[7]傅斌等论审计假设[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7,(6)
作者简介:安徽农业大学05级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