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支持“三农”的探讨
2009-09-18赵英霞
赵英霞
摘要: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支持“三农”,是农村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支付结算水平折射了一个地区支付结算需求状况和农村资金的流转状况,也体现了一个地区整体的金融服务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资金结算的主渠道,在运用支付结算手段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功能有了长足的发展,支付结算服务组织体系日趋完善,为“三农”的发展铺垫了一条资金高速通道。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三农:农村经济
一、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支持“三农”的背景
“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我国当代面临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农村金融是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农村信用社已经逐步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成为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发挥着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截至2007年末,全国农信社各项存款达30894亿元,各项贷款22168亿元。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4300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重已上升到93%,支农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下,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支付结算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支付结算作为一项最基本的金融服务,为“三农”资金提供了便利的流通渠道,连结着千家万户的城乡居民。近年来,我国支付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支付体系建设过程中,人民银行始终把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环境有所改善。然而,由于历史及体制等诸多原因,其支付结算方式较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还十分滞后,不仅严重制约了自身业务经营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支农功能的有效发挥。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拓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渠道,畅通汇路,满足广大农民的结算需求。
二、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发展状况
(一)支付结算体系日趋完善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基础设施投入滞后,网络与系统建设投入不足,自身的核心系统平台搭建不完善。受技术、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农村信用社在有的省份已实现省辖农村信用社联网,但尚未就大、小额支付系统与本系统接人形成有机的整体,区域性支付清算不畅问题并未改善;尚未接入全国农信银清算系统,无法实现全国农村信用社的联网,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在人民银行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信用社加快了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支付结算网络,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网络体系。在自身科技建设底子薄、水平低、起步晚的情况下,借鉴金融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坚持高起点、高站位、适度超前的理念,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以某省为例: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历时3年,投入网络建设人员5万多人次,全省营业网点全部接人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彻底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同时又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实现了全省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直联接人和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的直联接人。
农村信用社依托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逐步拓展支付结算体系在农村地区的辐射范围。根据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努力扩大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的覆盖面,畅通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渠道。现代化支付系统以直联方式接人综合业务系统,从而实现了全辖的实时汇兑和小额支付系统跨行通存通兑,解决了农村信用社异地跨行资金汇划障碍,实现了城乡居民、企业资金的实时汇划、实时到账;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系统的接人,使广大城乡居民实现了办理全国跨省、市、自治区异地支付结算业务的愿望。
(二)支什结算品种快速发展
在以往的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业务中,办理本地结算以现金和支票为主,异地结算以汇兑为主。汇票、本票、支票、信用卡等支付结算工具在实际业务中没有得到推广使用。和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很少,支付效率不高,现金使用量大,使农村地区资金清算效率和支付结算环境难以得到有效改善。支付结算方式的单一,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使农村信用社难以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难以满足客户经营活动的需要,致使大量客户流失。使农村信用社低成本存款不断减少,直接影响着农村信用社的长远发展。
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支付结算渠道越来越通畅,使其支付结算种类有了较大的突破。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均意识到了拓宽支付结算种类的重要性,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农村信用社状况和农村的习惯、农民的意愿,有针对性地推广和使用多种支付结算工具,增强创新能力,丰富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的品种,以多种方式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除了开办“三票一卡”基本的结算业务品种外,利用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的优势,依托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及资金清算平台,积极发展代收代付业务,为老百姓缴纳水电费、税款、保险金等提供便利;大力支持银行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针对农村地区实际,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扩大银行卡业务受理范围;广泛开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项目,拓宽思路,从服务“三农”的高度,增加农民工汇款渠道,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支付结算支持“三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支什结算系统仍需完善
目前,各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已相继开发上线,长期困扰农村信用社的“结算难”瓶颈被彻底打破,支付结算服务环境与以往相比已大为改观。但和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电子验印和支付密码系统等薄弱环节仍未全面开发使用;各省农村信用社电子建设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各自为政,软件版本繁杂多样,给跨省联网带来了较大困难;某些地区综合业务核
心系统出台较为匆忙,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验证,尚需进行多次升级改造。
农村信用社要搭建现代化的支付结算服务平台。以现代化结算手段支持“三农”,首先,必须完善系统功能,统一规划、统一开发、高效运用,建设一个功能齐全、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系统,弥补农村信用社在全国范围内资金清算渠道不畅的先天不足。目前,我国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就较好地发挥了各省联社之间的资金清算纽带作用。据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除辽宁、山西、河北、贵州、新疆联社外,其他股东单位的核心业务系统全部接入农信银实时支付清算系统。其次,各地农村信用社要结合服务面广、服务对象需求各异的特点,积极开发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服务平台,以有效弥补服务功能单一的功能性缺位。同时要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城市网点分布密集、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创新服务手段,进一步发挥其贯通城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支付结算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信用社的员工队伍整体水平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城郊信用社的员工学历普遍较高,年龄相对较轻,整体素质较好。而基层信用社员工文化程度较低,高素质人才缺乏,年龄趋于老化。随着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支付系统的运行,银行卡、银行汇票等业务的大力推行,需要大批经过专业培训的高素质结算人才。加强支付结算员工队伍建设和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是适应形势需要的当务之急。
农村信用社应加大结算业务培训力度。培训要进一步扩面、增量。尽量让一线柜员轮流参加,让每个员工都有机会参与和了解农村信用社的结算品种、渠道。除对有关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会计制度等一些基本规章制度组织一线人员深入学习外。还应组织其对结算业务风险控制,对计算机、综合网络系统等业务补充学习。努力打造出一支精干、优质、高效的支付结算队伍,同时有效改善支付结算服务,创造出当今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品牌和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化支付工具物尽其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支付结算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超强力度,构建新时期“三农”发展的金融科技平台。
(三)支付结算知识宣传力度需加强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对支付结算业务的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宣传缺乏长期性,导致农村地区大多数客户群体对支付结算知识普遍匮乏,对结算品种的使用缺乏了解,对结算渠道的了解还停留在不畅通的旧观念上。影响了支付结算工具的有效推广应用。
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到支付结算知识在农村地区普及和应用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尤其要高度重视新业务的宣传工作。要完善宣传内容,支付结算工具不能仅局限于产品功能的介绍,更要注重对使用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的操作性介绍,宣传支付结算的一般知识,支付结算工具的使用及其规定,支付结算中的风险防范等。通过营业窗口、宣传栏、宣传折页、宣传单等方式,努力扩大现代化支付结算的影响,普及支付结算知识,让客户知道农村信用社的结算品种和渠道并不比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落后。同时,根据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客户需求情况,结合各种结算工具的特点和功能,开展专题性的结算产品推介,促进结算网点与客户的供需对接。使广大的农村群体能够充分了解和使用安全高效、多层次、低成本的支付结算工具。
总之,农村信用社要依托现代化支付系统,改进结算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加大科技投入,完善配套设施,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支付结算网络,不断提升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努力构建与当地经济金融发展相适应、立足“三农”、服务“三农”、支付工具丰富多样、支付系统先进高效的农村支付服务体系。一方面,针对辖区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信用发展水平和村民、乡镇企业的支付习惯,尊重农民意愿,有重点地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实际、农民喜欢的支付结算服务品种,真正方便农民的非现金支付。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增加,既能成为我国今后长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也必将会为我国金融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蕴藏着众多的商机。支付结算业务可以在支持“三农”中不断开拓市场,培育新客户,发展新业务,从而使农村信用社自身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