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诗歌中赏美
2009-09-18林晓东
林晓东
新课标已将审美教育定位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终极目标。审美教育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诗歌蕴藏着审美教育的丰富宝藏,在诗歌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其审美教育功能。
一、古典诗歌是培养审美意识最有效的载体
粤教版的语文教材的必修1、必修3以及选修1专门收录进众多的古典诗词,入选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有积极的帮助,教师应因地制宜利用好这个载体。这些古典诗词,隐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意境美
诗歌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摆脱散文的现实情况,凭主体的独立想象,去创造一种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诗性世界”。诗是把情思融进物象,借助跨越时空的想象,使它的情境与意象具有立体感。这里的情境与意象所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空间就是诗歌的意境。
如粤教版选修1《春江花月夜》,它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首诗的题目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此诗还兼写与春江花月夜相关的各种景色,并以月光统众景,以众景含哲理、寓深情,构成朦胧、深邃、奇妙的艺术境界,令人探索不尽,玩味无穷。诸如此类,在高中教材里并不为少。
2. 思想美
没有思想美,就没有诗情。中国古典美学中有“理以导情”的说法,正确深刻的思想可以激发强烈的审美情感。如《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唐诗之旅”就给学生带来了思想美的享受,激发学子们的拳拳报国之心。诗人们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积极要求建功立业。他们的诗歌,紧随时代的脉搏,唱出人生中最为嘹亮的歌声。像杜甫的五首诗中,《月夜》战乱思亲,《哀江头》忧时伤乱,《蜀相》追念先贤,《又呈吴郎》哀悯民生,《登岳阳楼》渴望和平。杜甫诗中蕴涵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给学生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竖起一面鲜红的旗帜。
3. 语言美
诗歌语言美表现在两个方面,形式和技巧。诗人往往用形象美、弹性美、色彩美、密度美和音乐美的语言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借此表达思想感情,把读者引入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去。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一个“照”字活现了月华倾泻、树影婆娑的景象,一个“流”字渲染出了万籁俱静、惟闻水声潺潺的林间幽静,此联给人的视觉和听觉都留下了美的享受。又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谐音双关,从而使诗句获得了极大的弹性。三是违反语法常规,用特殊的词法和句法,如实词活用、词与词间特殊组合关系、句式跳跃、倒装等。
二、多种形式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1. 在朗读中感受美
古典诗歌,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诗歌教学之前,充分让学生自读,是诗歌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后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前提。学生初读诗词后,引导他们互动交流,学生可初步感受诗歌中的感情。
在教学古典诗歌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好课堂,引导学生反复朗诵,试图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学会发现、捕捉、感受诗歌的美,让美在阅读中缭绕和升华。
朗读可分为三种——默读、放声地读、有感情地读,力求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目视其文”即默读,结合文下的注解,弄清诗歌大意,于默读中整体感悟诗歌,为下一步更高层次的鉴赏做好准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即放声地读,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和流转的韵调。正如北宋朱熹所言“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久久不忘”。“心同其情”即用心用情地读,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通过用心用情地读,在领略诗歌音乐美的同时,逐步品味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一步的阅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读得好了,阅读主体就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味诗人情感的跃动,与诗人一起搭建一个共同的情感空间,从而尽情领略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若无法“心同其情”,鉴赏活动就如同隔靴搔痒一般,整个阅读活动也就前功尽弃了。
2. 在赏析中品味美
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解读诗句,化简为繁。比如,李白诗歌的美是多样的,除大气磅礴、雄奇浪漫的壮美风格外,还有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这主要体现在他那些随口而发、颇多神来之笔的绝句里。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一首写片刻超然意趣的佳作。一人独坐时的寂寞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感受到与自然相亲近的温暖,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了。诗人将这种心领神会的感受信口说出,仿佛毫不费力,但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且不必说出的无限情思在其中。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或描绘意境,或改编故事,领会诗的丰富内涵。
3. 在理解中认识美
在教学中要抓住诗歌情感美的契点,在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比如,读屈原的《离骚》就必须让学生了解作者报效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体味作者对理想的积极追求和对腐朽反动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读曹操的《短歌行》,就应让学生领悟诗人感叹时光易逝的苦闷心情和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怀;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该让学生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和高尚的气节;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让祖国的壮丽山川在学生的胸中激荡,让学生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充满激情;读《山居秋暝》就引导学生该如何保持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孜孜追求;读《哭晁卿衡》就应引导学生如何珍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读《丁都护歌》就该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恶丑的憎恶之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之情。总之,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古典诗词的教育审美功能,使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情感中认识美,从而养成健康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意识。
4. 在拓展中收获美
课本的知识比较有限,如果只局限于课本,学生获取诗歌美的层面得不到拓宽,学生收获的美就受到限制了。中学课本的编选中,一个单元所选的诗歌,往往一个时期,一个流派,一个作家,只选一首,虽说窥一斑可以知全豹,但毕竟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作家或流派的创作风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给学生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如在学习《诗经》的诗歌后,可以再给学生介绍一些《诗经》的诗歌,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诗经》中诗歌的风格等等。这样,课内课外互相补充渗透,使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对美有全面的把握,自然,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就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古典诗歌蕴藏着审美教育的丰富宝藏,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掘,发挥其审美教育功能。
(作者单位:汕头潮阳南侨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