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隐讳的“周公材料”

2009-09-18费云东刘静一

档案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南方局周公代表团

费云东 刘静一

1947年6月前后,中央为确保在革命年代形成大量档案资料的安全保管和合理利用,由中央秘书处收集整理了此前中秘、中机、中组、总政等党政机关文件材料,并编写了《中央材料保管委员会材料目录》,而在这个目录中大量出现了“周公”这样的字样,这代表了什么?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它有着什么样的特定历史意义,它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其实,“周公”指代的便是周恩来,“周公”的叫法是中共中央机关在延安时人们对周恩来主席的尊称。周公材料是指1937年8月至1946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合作抗日、处理两党关系、与美国调停代表会谈以及日本投降后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商讨和平建国大计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于这是一批反映国共两党斗争及第二次合作的重要历史文献,而且是在周恩来亲自操劳下收集、保管、整理和移交的,因而1947年6月编制的《中央材料保管委员会材料目录》中单列清单并称为周公材料,笔者节选了一段《中央材料保管委员会材料目录》,读者便一目了然了。

材料保管委员会材料目录(节选)

(一九四七年六月)

前 言

这个目录是怎样写成的?

这不是详细的文件目录,我们可以叫它“目录大纲”吧。因为文件数目太多(如中机1946年的电报即达17990份之多),不能写详细目录呈阅,写上亦看不了,所以只能在这些大纲下面举了一些“例子”,统计了一个数目,或写上几句子说明,我们想,这样是可以供中央了解情况了。

现有多少材料?

军委一局已于五月下旬运走,现在只有中秘(包括叶子龙、周公、外交、成工、中宣、政研在内)、中机、中组与总政的文件共六十三箱了,加上可能新到的,可能有六十四箱。(附表)

二、二十四箱文件处理结果

甲类:五箱半 每箱平均以五十斤计,共275斤;

乙类:三箱半 每箱平均以五十斤计,共175斤;

丙类:二箱半 每箱平均以五十斤计,共125斤;

丁类:本处五箱半 每箱平均以五十斤计,共275斤。外存七箱(周公3箱;中宣2箱;政研1箱,成工部1箱,共350斤)。

总计:二十四箱。

周公材料共有三大皮箱零20余包,从《中央材料保管委员会材料目录》中分析,大约占当年中共中央档案的20%左右,主要是周恩来与国民党军政当局以及与美国代表马歇尔等会谈中形成的。也有一些是中共代表团其他成员和工作人员收集来的。

材料收集

1945年8月,中共代表团进驻重庆红岩村,红岩村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它的历史和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抗日战争紧密相连,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主席在此居住,更使它闻名天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武汉相继失守,八路军办事处和南方局迁到了重庆,在国共两党合作期间,国民党不允许中共党组织公开活动,所以南方局是秘密的设在八路军办事处内,最初设在机房街70号,但在1939年5月,机房街被敌机炸毁。当时,住房十分紧缺,爱国实业家饶国模得知后,慷慨的让出了自己的大有农场,同年秋,由周恩来亲手设计,办事处同志们齐心协力,在这里重建了八路军办事处。它只有两层楼,其实有三层,一楼是公开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二楼是南方局和主要负责人的办公室兼卧室,毛泽东、周恩来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历经43天,就在这里办公和住宿了41天,而且还利用电台成功的指挥了著名的上党战役和从容地向各地解放区发号施令,并潇洒的重书了著名的《沁园春·雪》,极大的鼓舞了人民的士气。在二楼上还有一层在当时鲜为人知的三楼,是机要科和秘密电台。主要负责和延安以及其他各地的联系和机要文件的传送和保存,为了其隐蔽,这层楼十分的狭小,而且空气不流通,夏天酷热难耐,环境十分的恶劣。据一直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负责秘书、机要工作的童小鹏回忆,有三分之二周公材料是在这里形成、收集和整理的。

中共代表团组成不久,周恩来就向大家交待了一项必办的任务,不论谁出席与国民党军政当局交涉和会谈,都必须作详细记录、撰写会谈纪要或备忘录,同时收集会谈决议和新闻报道材料,随时谈判随时收集文件材料。因为会谈地点飘忽不定,出席人员又限制很严,所以规定谁参加谈判谁收集材料,作为依据和凭证,要一份不漏地收集起来。同时,还要求内外有别分头收集。中共中央南方局上与党中央下与各中共省委有着密切的行文关系,这种来往文电均由童小鹏收集保存;中共代表团在重庆与国民党军政当局有着广泛联系和会谈,这方面的文件材料主要由李克农负责收集;中共代表团与各民主党派名人志士在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情况下接触密切,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由邓颖超同志收集。大家分头收集,集中优势,很快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在这里面以毛泽东在重庆的文件材料和三人小组材料为收集重点。日本投降后,毛泽东在周恩来陪同下飞赴重庆与蒋介石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两党领袖和两军统帅坐在一起和平会谈,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周恩来对毛主席与蒋介石会谈的记录、纪要、决议、协定、讲演、谈话和诗词书信等及时收集起来。他还让工作人员把毛主席的照片与新闻报道剪贴成册。美国以调停人的身份介入国共两党谈判中来,并派出以马歇尔为首的调停代表团。于是就出现了以周恩来、张冲和马歇尔为主要谈判对手的三人小组和军调处。周恩来与马歇尔及其他外国有关人士会谈时,形成了大量中英文的记录、备忘录和其他有关新闻报道材料。这部分材料一般由时任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外事组副组长兼周恩来翻译、中共中央外事组编译处副处长章文晋收集。

材料保管

周公材料收集不易,保管更难。且不说曾经遭受敌机的屡次轰炸,更令人气愤的是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捣乱和破坏。周恩来收集的档案资料还有一部分曾秘密保存在离红岩村不远的周公馆里。曾家岩50号周公馆,座落在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的东端尽头,占地面积364平方米,建筑面积882平方米,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设在城区的办公地点,南方局军事组、文化组、妇女组、外事组和党派组均设在这里。1939年初,南方局考虑到办事处住房紧张,而曾家岩地处市区,靠近国民政府,会客访友和与各界人士接触都很方便,十分有利于开展工作,邓颖超遂以周恩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名义,租用了曾家岩50号主楼和三楼的全部以及二楼东边的三间房屋,对外称作“周公馆”,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机构所在地。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林彪、王若飞等人在渝期间也常住于此。

在周公馆外面,距大门右边百米之遥是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左边毗邻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周公馆的内部环境也非常有趣,主楼的底层和三楼的全部以及二楼东边的三间房屋为南方局租用,其余分别租给了时任国民党中央抚恤委员会主任秘书刘瑶章和国民党上层人士端木恺以及时任重庆市市长贺耀祖的夫人倪斐君领导的“战时妇女服务团”。这样就形成了国共两党人士同进一个院、共住一栋楼的有趣现象。住在这里的国民党人士虽同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人员共同进出一个大门,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息,但互相几乎没有往来。1958年董必武重返曾家岩50号时,曾题诗一首“八年抗战此栖身,‘三打维支笑语新。戴笠为邻居在右,总看南北过门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周公馆当年的内外环境。曾家岩50号周公馆的内外环境十分复杂险恶,为了保护党的机密和档案的安全,周恩来采取了必要及十分有效措施。

周恩来和邓颖超住的是套间,在套间内加了一堵木墙隔出一间密室,中央代表团的一部绝密电台和全部档案隐藏于室内。同志们认为这样对周副主席和邓大姐有危险,不同意把密室设在这里。周恩来却对同志们说:这部与党中央联系的机密电台和档案在密室内很安全,有我给站岗放哨你们就放心吧。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接连发动多次反共高潮,中共代表团和各地八路军办事处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保护党的文件材料的安全,1942年9月间周恩来派专人将20余包文件送往莫斯科托共产国际远东执行部代管。1942年11月23日,共产国际负责人季米特洛夫来电说:周恩来送“远东”的文件已收到,但其中第8包、第13包和第18包已散包。1942年12月25日,在《任弼时关于送远东的文件情况致周恩来电》中也说:除了一些“被拆散的文件”尚需核对外,送共产国际代存的文件是安然无恙的。请共产国际代存文件,也是战时周总理为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所采取的必要的对策。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43天的谈判,签订了《会谈纪要》。这个纪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规定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受一切民主国家人民在平时应享受的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现行法令当依此原则,分别予以废止或修正”,尤其明确提出“取消特务机关,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之权”,“释放政治犯”等等。这在蒋介石来说,虽然并没有要真正遵守执行的打算,但是为了要做一些表面文章,也出于抑制异己,力图疯狂发展的需要,以减少中共及民众发动内战的口实。到1946年5月﹐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国共谈判也转到南京举行。中共代表团也来到南京住梅园新村,梅园新村17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的所在地,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钱瑛等同志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中共代表团为了工作的方便与安全,将与梅园新村31号特务监视站相通的原有大门堵死,在东边开了一个小门,与梅园新村30号相通,并在小院内两边加盖了两座小平房,以此挡住31号特务的视线。而梅园新村30号便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有二层楼房3幢,共18间,占地面积4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361.1平方米。主楼楼下有办公室、会客室、卧室、餐室等,楼上设有机要科等。为防止特务的监视和破坏,中共代表团将院墙加高了一倍,并在传达室和后边西晒台上各加盖了一层小楼。当时,周恩来随身携带的秘密文件和此时形成的档案文件就秘密保存在这里。

1946年6月,蒋介石借口共产党拒绝从苏北﹑皖北等地撤退﹐公然调集二十万军队﹐大举围攻以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己完全撕毁了国共双方共同签订的“双十协定”,内战爆发。1946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南京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揭露国民党撕毁政协决议,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关闭和谈之门,并宣布中共代表团即将撤回延安。在这紧要关头,周恩来除全力以赴采取各种形式与国民党斗争外,还秘密派人将档案运往延安。除1946年11月周恩来自带一大批档案返回延安外,他于1947年1月30日《关于保护北平军调处文件给叶剑英等电》中要求立即派专人“先将文件送延安”;1947年2月2日给董必武电称:可着章文晋将所余下的全部记录、报告等材料送来延安”。这其中还包括周恩来布置下,安全撒到解放区的黄河谈判小组和救济总会文件材料。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我党同国民党当局进行的黄河谈判的始末,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推迟了堵口,赢得了下游故道的复堤时间,保卫了黄河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从而粉碎了蒋介石集团企图水淹解放区的阴谋。救济总会文件材料的转移,维护了救济总会的生存和发展,使其能在解放后继续保持团结并领导全国从事救济福利事业的团体和个人,协助政府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节约、劳动互助,以推进人民大众的救济福利事业,并担负国际工作的宗旨和任务。

系统整理

周公材料基本上是分三批向中共中央秘书处(即中央材料保管委员会)移交的。第一批是1946年11月由童小鹏将两箱子档案和一部分照片送中央秘书处的;第二批是章文晋从南京回到延安交的;1947年6月11日在陕北协助毛主席指挥作战的周恩来又给去华北的邓颖超去电说:“将整理好的文件交曾三保管”。在周恩来指示下移交的档案事先都经过整理。整理方法是这样的:首先,全部档案分门别类。在1947年6月《中央材料保管委员会材料目录》中记载:周公材料是周副主席指导整理的,原分五大类,即毛泽东重庆谈判文件类、中共代表团谈判文件类、三人小组及军调处文件类、军事谈判文件类、外事活动方针政策文件类。这五大类体现了文件材料的重要性,反映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交往的历史过程。其次,大类之下设若干项。由于一个大类内有许多文件,于是每一类内均设若干项。每一项用一个或若干个纸夹或纸口袋装起来。纸夹分蓝色、黄色、黑色和灰色四种。纸口袋是牛皮纸裱糊的。纸夹封皮上写有“毛主席演说稿”、“周恩来答记者问”、“三人会议正式决议”、“整军文件”等等。据裴桐回忆,纸夹上写的类似案卷的标题,大部分是周副主席的笔迹。这也是保留原貌而长期未重新整理的一个主要原因。再者,按时间顺序排列。在解放战争以前,有些起草文件的人注重月日而不写年代。但周公材料全部标明了年月日。在每一项内文件材料按年月日时间顺序排列后,又编上了顺序号。考证文件材料形成时间虽为细节,但却体现了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猜你喜欢

南方局周公代表团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与苏联交往合作探究
以老师之道还老师
抗战时期南方局的文化统战工作及其意义探析
各地代表团及代表剪影
周公作礼
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势力的统战工作研究
Google Shuts Down Five Products等两则
熬夜看书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