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段传闻的考证

2009-09-17吉炳轩

读书 2009年9期
关键词:史书陵墓刘秀

吉炳轩

我的家乡在河南孟津县,在家乡黄河南岸有一座很大的陵墓,现在墓区的占地面积还有一百亩土地,其中仅冢头占地面积就达五十亩。这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陵寝,我们叫它“刘秀坟”。陵区内古柏茂密,相传都是当时栽植的,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我的家乡邙山岭上,大大小小有数不清的陵墓群,我们称为汉陵群,“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所谓的风水宝地指的就是这里。令人费解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并没有葬在北邙,而是葬在黄河岸边,寝宫长年累月在水中浸泡着,而他的子孙们,却一个一个都卧居北邙,占据好风水,没有水浸碱渍之苦。对于这个现象,老一代口口相传,说是汉明帝当太子时不孝顺,干什么事情总是违背刘秀的意愿,老子说东,儿子偏往西;老子说白,儿子偏说黑,皇帝老子就这么一个儿子,为延续香火,没有办法。既然是个悖逆的孩子,就按对待悖逆的办法来办事。所以,老皇帝在临死前就说,死后把自己埋在河水中间,目的还是想让儿子拧着干,这不就被埋在邙山上了么。谁知这次儿子却变了态度,说自己一辈子都没听老子的话,老子死了,也该听一回了。所以,就按照刘秀的遗愿,把他葬在了黄河的中间,河水也为此改道北移。

民间传说是按老百姓自己的看法或者想象编出来的故事,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人们也就信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据史书记载,汉明帝是个很孝顺的儿子,而且为政也算是个不坏的皇帝,汉代中兴的延续,他是起了作用的。汉明帝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从小叫阳,以后名庄,执政后是个懂规矩、守制度,而且勤于理政的人。史书上对他的尊老敬贤有专门的记载。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冬天,他就来到了太学,举行了养老大典,以此来提倡尊老敬贤。他把李躬委为三老,恒荣为五更。三老穿优质的麻布大袍,戴黑布冠,持玉杖。五更也比照这样穿戴,但不持杖。皇帝乘车来到辟雍礼殿,坐在东厢,派遣使者用安稳的车子将三老五更接到太学的讲堂,皇帝在门屏处亲自接待,引交接礼。从东阶引导,三老登上宾客的台阶上,到了阶上,皇帝按照礼仪作揖。三老登上宾阶,面向东方,三公设置几案,九卿整齐排列,皇帝亲自把袖子卷起来割取牲肉,奉送给三老,拿酱来进食,拿爵来漱口,并说慢点吃,不要哽住,不要噎住。五更这时面向南方,由三公进献酒食,礼节同皇帝对待三老一样,恭恭敬敬。礼仪完毕以后,引导恒荣及弟子登上讲堂,皇帝亲自为臣下讲话,众儒士们都拿着经书在前面请问疑难,士族官宦围绕着桥门聆听的大概也有十来万人。这十来万人可能多是来观礼的,也不乏看热闹的,说都是来聆听圣训,不太合乎实际。当时是没有传声扩音条件的,不要说十万人,一千人听讲话都是很费劲的。但说明礼仪之大、人数之多,当是肯定的。典礼以后,还下诏封赐恒荣为关内侯,三老、五更都以二千石的俸禄供应终身,并赐给天下三老酒,每人一石酒,四十斤肉。

汉明帝做太子的时候,曾向恒荣学习《尚书》,做了皇帝以后,还是坚持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来尊敬恒荣。他曾到太常府,令恒荣向东而坐,设置几案、手杖,聚合所有官员及恒荣的几百个学生,自己亲自拿着经书。有的学生离开座位向他提问,他谦虚地说,太师在这里。恒荣每次生病,皇帝总是派人前去慰问,送食的太官、治病的太医往来不绝。皇帝还亲自到恒荣家里去看望,过问饮食起居,而且每次去,一进入恒荣住的街道就下车,拿着经书上前,抚着恒荣流泪,并赐给他床垫、帷帐、刀剑、衣被等,看望很久才离去。皇帝这样做了,诸侯、将军、大夫来探病的都不敢乘车到门口,而且都在床下跪拜。恒荣去世,皇帝亲自改变服饰,赴丧送葬,并把首阳山南麓赐给恒荣作墓地。从汉明帝对待老师恒荣尊敬的态度来看,说他对父亲不孝是不可能的。据史书记载,东汉的礼仪制度也始于汉明帝。汉明帝刚即位的第一年,东平王刘苍认为,东汉立国中兴已经三十年,天下太平,四方无事,应当修治礼乐,就和公卿们共同议定南北郊祭礼的冠冕、车服制度,以及光武庙的奏歌、八佾之舞的人数,并进呈给了皇帝。第二年正月十九日,皇帝在明堂尊祭光武皇帝,就按照刘苍等人制定的礼仪制度和穿戴来举行祭礼。

汉光武帝的陵墓为何建在黄河岸边,这只有汉光武帝刘秀自己最清楚。他的陵墓不是儿子修的,是他自己在世时修建的。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也就是在他去世前七年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汉光武帝曾说,古代帝王下葬,都是用陶人、瓦器、木车、茅马陪葬,而且让后代人不知道其埋葬的地方。他的祖上太宗知道事物有始有终变化的道理,景帝能够遵循孝道,虽然经过了天下动荡,但他们的陵墓仍然保存得很好。他自己的陵墓规划占地只有二三公顷,没有山陵、池塘,仅仅不积水而已。要是朝代更替之后,和山丘没有两样。从这段话中就可以看出,汉光武帝墓地及其规格是自己选定的。他要学习西汉文、景两位皇帝不厚葬而坚持丧葬从俭的原则,即使朝代变了,但墓地不被毁坏。占地的多少,位置的选定,也说得很清楚,“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

汉光武帝于公元五十七年农历二月初五去世,终年六十二岁,就葬在他为自己建造的墓地园陵,也就是现在的“刘秀坟”。汉明帝于公元七十五年农历八月初六去世,终年四十八岁。他死前留下遗诏,不要后人给自己建寝庙,把牌位放在光烈皇后的更衣别室里就行。

史书对汉明帝的评价是不低的。说他在位期间一直尊奉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制定的制度,从没有变更过。对后妃的家人不封侯,不允许参政。馆陶公主替儿子来求官,他坚决不给,而是赏钱千万。他对群臣说,郎官和天上的星宿相应,出去要治理百里之地,如果不是适当的人,那么人民就要遭他的殃。馆陶公主是他的姐姐,来为他的外甥求官也坚决不行。古代时还有一项制度,也是相沿很久,就是按照术数星命之说,以月朔为正,如戌亥朔一日为支,申酉朔二日为反支,反支这一天为凶,在这一天不受理奏章。汉明帝知道了这件事后,就说,人民放下农桑之事,远道来宫阙上书,却以禁忌加以限制,这难道是为政的本意吗?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废除了这个制度。史书说他任用官吏得当,人民安居乐业,远近敬畏顺服,户口日益增多。

公元七十一年,汉明帝十四年,汉明帝开始为自己修建寿陵,明文规定,只要让墓地不积水就可以了,不要堆起陵坟。自己死了以后,清扫祭祀,只用盛些水、干肉、干饭就行。过了一百天,只要四季陈设祭品,设置几名吏卒,打扫一下墓地就行。如果敢有大兴陵墓的人,就以擅自议论宗庙法处分。

猜你喜欢

史书陵墓刘秀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刘秀苦寻同窗
“汗青”原来是史书
金字塔不都是陵墓
为小人物喝彩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刘秀苦寻同窗
南京六朝陵墓石刻探微
“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