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战南国边陲

2009-09-17刘海江

坦克装甲车辆·新军事 2009年9期
关键词:越军尖兵前卫

纳 川 刘海江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我军装甲兵有史以来同时参战坦克最多、战斗行动规模最大、作战行动最为复杂的一次交战。作战中,装甲兵作为集团军编成内的一支重要力量,通常以团、营和连为单位,配属步兵主要用于担负快速穿插、支援步兵攻击、突破、攻占要点、围歼越军等任务。装甲兵广大指战员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和英雄群体,充分发挥出“铁甲骑兵”的巨大威力。在一个月的还击作战中,装甲兵部队共参加战斗70余次,取得击毁击伤敌坦克及装甲车1 7辆、火炮1 08门、火箭筒及反坦克火箭1 50余具、汽车56辆,摧毁火力点1 010个、火炮阵地9个的战绩。作战中,我军共投入各型坦克近600辆,参战的62式轻型坦克最多,其次是59式中型坦克和65式水陆坦克,现就59式中型坦克的作战运用作以浅谈。

59坦克作战的基本情况

我军43军坦克团、54军坦克团各装备59式中型坦克80辆,主要参加了抢占东溪、激战复和、夺占禄平等战斗。

抢占东溪东溪是越南石安县县城,是广西边防部队进攻高平的咽喉要道。战役发起后,43军坦克团(欠3营)配属给42军126师组成一支由坦克、步兵、工兵等多兵种的特遣队,决心从布局突破,以迅猛的穿插行动,一举夺占东溪,为主力攻打高平扫清道路。

1979年2月17日6时55分,前卫坦克I营以猛烈的炮火摧毁了越军工事火力点,突破越军防线。当尖兵坦克连插到班波时,先头的108号坦克掉入越军预先用茅草覆盖的反坦克陷阱内,堵塞了前进道路。乘坐108号坦克的指导员林梦珠当机立断,换乘101号坦克,带领全连压着108号坦克的一侧履带、倚着山壁,顺利地通过了敌人预设的陷阱。尖兵连进至班波西山垭口时,因两侧峭壁耸立,纵队被一块巨石挡住去路,前进受阻。设伏的越军乘机向坦克分队开火,林梦珠迅速命令全连还击,并指挥驾驶员加大油门,用坦克的钢铁身躯猛撞巨石。连撞5次,巨石被撞碎,道路开通了,部队得以迅速前进。在尖兵连被巨石阻堵期间,前卫营第3坦克连由于搭载步兵数量太多(每辆坦克搭载20多名),加上步兵没有搭载经验,用背包带将身体和重武器绑在坦克上,结果在遭遇越军伏击时,很多战士来不及还击,被生生地打死在坦克上。当前卫营进到班翁地区时,遇到一座坦克无法通行的竹桥,对岸敌人火力又封锁了河面。坦克1、2连立即开辟徒涉场,并交替掩护、迂回通过。

上午8时35分,前卫营先头接近靠松山越军县独立营的主阵地。靠松山是东溪的门户,一旦拿下靠松山,坦克就可沿东复公路高速推进,直捣敌巢。因此,越军在此布下了重兵,企图与我决一雌雄。前卫营营长决心乘晨雾未散之机,利用我动作神速,守敌疏于戒备的有利条件,命令部队迅速拿下靠松山,打敌一个措手不及。尖兵连指导员林梦珠身先士卒,率领剩下的5辆坦克,从山脚沿盘山路向山顶猛冲,在步兵掉队的情况下,大胆深入,他们采用双号车向右,单号车向左发扬火力,高射机枪猛扫山顶,火炮猛轰山腰,一举冲过靠松山,而后顺坡而下,直扑东溪。

前卫营闯过靠松山后,靠松山之敌依托工事和洞穴,以丛林深草作掩护,用火箭筒、反坦克手雷、反坦克导弹等所有步兵反坦克武器,疯狂攻击后续跟进的团指和坦克第2营,先后有7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击中起火,道路被堵塞。坦克第2营奋力顶开被击中的坦克和装甲车,向山顶冲击。搭载坦克的步兵也在坦克强大火力支援下,下车战斗,向靠松山顶攻击。经1小时激战,坦克摧毁和压制了越军大部分明暗火力点,步兵乘势攻占了靠松山顶部一线地区,而后继续向东溪挺进。

9时50分,尖兵连指导员林梦珠第一个冲进东溪镇。东溪之敌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中国坦克从天而降,尖兵连接近东溪时,越民们还以为是自己的坦克,并招手致意,省城高平至东溪的公共汽车还照常运行。直到坦克冲进镇里,一阵猛打后,东溪守敌才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前卫营顺利占领东溪后,立即控制了通往高平的4号公路及桥梁,占领了东溪附近的661高地,组织防御,并先后粉碎了越军的几次袭击。一直等到友邻第126师378团穿插部队到达。

由于东溪河的阻堵,第2坦克营直到18日8时才到达东溪,尔后,奉命向七溪方向机动,在东溪以南组织防御建立警戒。至此,合成特遣队胜利完成了东溪穿插战斗任务。

此次穿插,坦克、步兵协同作战,基本歼灭了东溪地区之敌,共毙敌590名,俘12名;摧毁明暗火力点131个,缴获各种枪405支,汽车5辆。前卫营人员伤亡很小(10余人),但坦克损伤严重,前后有10余辆坦克战损、淤陷和掉坑。

激战复和43军坦克团第3营配属42军125师(另配属有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1营,装备62轻型坦克)参加了攻占复和的战斗。复和距中国边境12千米,有3号公路经巴望河上中越边境的水口关大桥与广西水口相通,是高平东部的重要屏障。

2月18日晨5时,43军坦克团坦克3营奉广州军区前指命令,迅速由129师转隶给125师指挥,并于7时30分前到达水口地区受领任务。3营在任务突变、时间仓促的情况下,采取边动员、边组织、边开进的方法。8时40分,125师指示该营原地待命,准备从水口沿公路向两侧攻击,协同步兵夺占哥勘高地,打通水复公路。

10时许,步兵第274团向敌发起进攻,迅速夺占大弄。当进至哥勘高地东侧时,遭敌顽抗,进攻受阻。12时30分,坦克3营在炮火掩护下迅速前出。通过大弄和糖厂后,七、八连分别沿公路两侧成后三角队形展开,引导步兵向敌发起猛攻,九连占领糖厂东北侧有利地形,以火力支援七、八连战斗。冲击时,隐蔽在糖厂之敌突然向我侧后射击,全营立即集火炮击,对敌猛打,给敌以重创。随后,坦克七连搭载步兵一个排,同八连一起采取交替掩护,逐段跃进的方法,于15时50分夺占高地,歼敌2个排。战斗中,坦克3营有8辆坦克中弹。16时20分,步兵第374团3营进入高地,组织防御,坦克3营奉命撤回203高地待命。

2月18日20时许,125师指示坦克3营,利用夜间迅速向复和发展进攻。当晚,该师前指便率步兵375团插至复和及其西侧地区。19日10时50分,坦克3营奉命以9连为主,组织完好的12辆坦克,在哥勘高地北侧搭载步兵向复和发起了猛攻。

当该营进至巴脱时,与前进受阻的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部分坦克相遇,奉命混合编为一个纵队,由独立坦克团团长统一指挥,继续向西发展进攻,粉碎越军对师前进指挥所和375团的围攻。攻击至哥新地区时,在敌火力猛烈,道路狭窄,与上级联络中断的情况下,独立坦克团团长果断地指挥坦克以最大时速继

续西进,并以火力大量杀伤敌人。公路两侧敌人被我突然出现的坦克,吓得惊慌失措,四处逃窜,一举粉碎了敌对我步兵的围攻。

坦克到达弄哥(复和西北约8千米)后,迅速调转方向杀回,于16时20分返回巴脱。随后奉命在复和地区担任护桥、护路和清剿残敌任务,于24日9时50分撒出战斗归建。

另外,在同登、谅山作战方向上,54军坦克团3营配属127师参加了夺占禄平的战斗。54军坦克团3营,于2月27日从龙头向禄平发起进攻,28日进至距禄平5千米的班坑时,因步兵已夺取了禄平,随后奉命转为就地警戒。

自卫还击战中我坦克作战的主要特点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虽然我军没有大量应用坦克部队,但我坦克部队在作战中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现将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军坦克作战的典型特点简单介绍如下。

隐蔽企图,快速突击这一特点在43军坦克团担任东溪穿插作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达成隐蔽企图,出奇制胜的目的,43军坦克团采取了诸多措施。如,选择的穿插路线为布局到东溪的小径,而不是水口到东溪的大道,虽然崎岖难行,但这往往是敌人防御较为薄弱的地方,且易于麻痹对方,使对方疏于戒备,利用夜暗和雾霾隐蔽接敌;进攻发起前使用有线电和运动通信设施指挥,坦克无线电保持静默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由于敌人疏于防范,所以前卫营一路冲杀,基本上没有遇到敌人像样的抵抗。

为保持穿插速度,快速突击,穿插特遣队机动中不与敌过多的纠缠,不恋战,不怕损伤,即使在班波、那兰地区遭敌火力猛烈袭击,搭载步兵被迫下车,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尖兵坦克连孤军急进,提前插到东溪。所以当我先头坦克部队出现在东溪街头时,东溪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做梦也没想到我行动如此迅速。正如42军在战后总结中所说:“43军坦克团1营猛打猛冲,提前15分钟攻占东溪,发挥了坦克快速突击的作用。”

加强指挥,密切协同山岳丛林地带进攻作战,具有地形复杂,易遭阻击和伏击,道路受限,部队机动不便和战斗时不便展开等特点。因此,这就要求坦克指挥员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加强指挥,及时、灵活、正确地处置战场上的情况。

一是靠前指挥。以便能及时了解情况,实施及时、果断的指挥。向东溪穿插的43军坦克团的前进指挥所紧跟尖兵连,基本指挥所紧跟前卫营并建立专门的通信网路。尖兵坦克连指导员林梦珠始终就在第一辆坦克上,所以一旦遇到情况,总能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总能及时、果断地实施指挥。尖兵连多次化险为夷,与林梦珠果断地指挥是分不开的。

二是保持不间断的指挥。在东溪穿插战斗中,43军坦克团政委、基指和前指车多次遭敌反坦克火器袭击,数处负伤,仍坚守岗位;坦克一、二营营长在坦克掉沟和被击毁后,立即换乘坦克继续指挥战斗;坦克尖兵连指导员林梦珠更是三次换乘坦克,以便及时指挥全连战斗。由于各级指挥员的不间断指挥,从而保证了作战行动连续、顺利地实施。

三是灵活果断地指挥。指挥员沉着果断,机智灵活地实施指挥,是夺取战斗胜利的关键。尖兵连指导员林梦珠就表现得十分出色。当遇到先头坦克掉进陷阱时,他当机立断,指挥其它坦克迅速通过,当遭遇巨石挡道时,他指挥坦克撞开,正是由于林梦珠灵活果断的指挥,从而保证了部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此次作战,我坦克部队通常配属步兵作战,坦克与步兵、分队与分队、坦克与坦克之间密切配合,协同行动,是发挥整体威力,战胜敌人的重要条件。我在前期作战中,坦克与步兵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结果造成很大的损失。后期的作战,各部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以坦克火力支援步兵战斗为主,密切协同、互相掩护,交替前进,轮换攻击,战果就非常显著,损失也减少了不少。如,在哥勘高地战斗中,我坦克兵代表积极协同合成军指挥员,指挥43坦克团3营搭载步兵,采取交替掩护,逐段跃进的方法,向敌猛攻,迅速占领了该高地,歼灭和击溃了守敌,打通了水复公路。

加强各种保障,提高部队持续作战能力坦克在山岳丛林地行动,对道路的依赖性较大。只有周密组织运动保障,保持道路畅通,才能保证部队上得去,插得进,歼灭敌人。43军坦克团在穿插作战中,为有效地实施运动保障,战前反复分析了地形、道路和桥梁情况,研究了处置措施。在事先无工兵加强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工兵排为主组成运动保障队,带炸药、麻袋、车辙桥板和部分工程器材、工具,分乘四台装甲输送车,执行随队保障。同时,坦克分队自带束柴和自救木,立足自救互救。战斗中,有效地克服了各种障碍,基本上保障了道路的畅通。

及时加强物资、技术保障,也是提高坦克部队持续作战能力的有效手段。这次战斗,43军坦克团全体后勤、技术人员齐心协力,团结战斗,基本上保证了作战部队的需要。在物资保障方面,增大了坦克的携行量,组织运输车队随坦克行动,利用战斗间隙补充。在技术保障方面,利用战斗间隙加强维护保养;开展战场自救互救;加强分队技术力量,进行随队保障;组织坦克抢修所,进行现地抢救、后送和修理。战斗期间,两个方向共拖救坦克41台次,抢修80台次,小修10台次;前送弹药130吨、油料74吨、修理器材18吨、给养13.5吨;抢救伤员293名,从而满足了部队持续作战的需要。

作战中暴露的不足

虽然我军坦克部队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指挥得当,英勇突击,取得了一定战果,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但是在作战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对敌情、地形不够明了。战前,43军坦克团虽然对越军及地形情况进行了研究,但对越军兵力部署、火力配系、工事构筑具体位置不详,加之山岳丛林地形极为复杂,因此初期造成很大伤亡。另外,使用的地图过于陈旧,增大了部队行动的困难。

二是先期步、坦协同有脱节的现象。43军坦克团配属步兵作战3次,有2次步坦协同脱节,增大了伤亡,甚至步、坦互相误伤,其主要原因是:坦克搭载步兵太多(一辆坦克搭载步兵最多达26人,并用绳固定在坦克上),遇敌火力突袭时,步、坦均不能发扬火力;步兵被迫下车后,速度较慢,跟不上坦克行动;步兵不会正确使用坦克车外联络工具,步坦联络时有中断。

三是个别干部战士通信和识图用图能力较差。有的指挥员因不会使用电台和排除简易故障,多次造成联络中断,失去指挥,有的干部乘员对通信规律通信纪律不熟,发话较多,造成网络混乱,影响指挥。如2月19日,43军坦克团3营配属步兵125师攻打复和时,坦克营长忘记了打开发话开关,也不能排除电台的简易故障,故电台只能收信,不能发言,致使通信中断20多分钟。有的指挥员识图用图能力较差,不会现地对照,对攻击目标判定不准,影响了战斗。

四是指挥车双天线设计给指挥员带来较大的伤亡。从我军军事院校毕业的越军军官非常熟悉我军坦克的构造情况,常常集中火力射击炮塔上有双天线的指挥车,因此给我指挥员造成很大的伤亡。此后我亡羊补牢,在所有的坦克炮塔上紧急加装了第二副天线,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

猜你喜欢

越军尖兵前卫
越战中的动植物“间谍”
越战中的动植物“间谍”趣闻
越战中的动、植物“间谍”趣闻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前卫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