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整合媒体资源上好《苏州园林》
2009-09-16尚振卫
尚振卫
《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根据本文文字浅显,但内容丰富,涉及美学、园林等诸多专业的特点,以及北方学生大多未到过苏州,感性知识缺乏的实际情况,笔者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教学设计为模拟的“实地游览”,让学生以导游的口吻,根据课文内容来介绍苏州园林,从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欣赏视频,导入新课
多媒体视频导入,在音乐中欣赏中国山水画,感悟自然,体味山水神韵。屏幕淡入淡出如下字幕:去听,去想,去感受。在美妙的意境中,一起体味山水之妙、园林之美……一幕幕苏园美景在一曲《琵琶颂》中游走双眸,琵琶曲舒缓流畅,先声夺人,音效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助于其他各项课程资源诸如视频观看、背景解说等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课堂中,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理解和感悟,并让他们在随后课堂行进中参与表达的语调、语速、语言的拿捏也恰到好处。
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速读课文,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1)苏园园林的特征(设计理念)是什么?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设计者们为了使园林处处体现画意美,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明确: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合作学习,表达特征
屏幕出示合作任务:你能以导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苏州园林吗?根据课文所给内容(可适当添加日常积累,可以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创作导游解说词,并派代表展示解说(合作组可选择以上一个方面进行解说)。解说内容:1)假山池沼的配合;2)园林的栽种修剪;3)园林景致的层次;4)园林的角落、门窗和色彩。教师明确解说要求:表达要抓住要点(园林设计特点),解说有条理,用词要准确。
1)教师示范解说苏州园林。附示范解说词:“大家好,欢迎来到苏州游园。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山水见长,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值得您前来游玩、鉴赏。下面让我们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各位朋友,这里就是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在布局、结构上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园林中布局的艺术风格……园林在布局上讲究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这个过程在资源整合中所得出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获益匪浅。无需质疑,教材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但不妨主动对教材进行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笔者在教学中引入导游词这一形式,以期训练学生的在阅读基础上的表达能力,虽然这一形式看似与课文相差甚远,但学生不难发现解说所用词句皆本,既而引导他们在文本基础之上深入教学活动。教学始终立足文本,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删,此行可谓一举两得。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可以调动积极性,又可弥补感性知识,又培养网上搜所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而且利用课程资源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当然也是有效利用课堂资源一个方面,所以这一合情合理切合情景的改动自然就成了本课的亮点所在。
2)4人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所给内容,结合日常积累即兴创作导游解说词,并选派代表展示解说。屏幕再次显示解说要求:要抓住园林设汁的特征,讲话有条理,用词要准确。
3)各小组代表交流展示;师生共同点评。通过学生解说,引入文章字词评析,明确说明文表达语言力求准确。
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沟通”为主要手段。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教学者和被教学者在交往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师生共同点评是一处沟通和合作的现象。说明文表达特点离不开“准确”二字,所选词句抓住说明文表达的关键之点,再度深挖文本资源,对这些词句的研读,“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值得充分利用的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
4)教师从3方面对学生的解说进行小结:①是否抓住事物特征说明;②词是否恰当,精准;③是否按照定的说明顺序。
本版块小结:展示多媒体板书,明确全文结构,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探究延伸,感悟文化
1)提问:古人缘何想到在一方小小天地此般“叠山理水”,又力求使其具自然之趣?(师生讨论交流,学生畅所欲言)。简要小结: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这方寸天地,是造园者梦想之所在。2)课堂小结:①不仅会欣赏美,还要学会鉴赏美、表达美;②选一处环境优美地方,抓住特征进行说明。
《苏州园林》的教学,让笔者感受到通过现代教育手段挖掘课程资源的价值,但需要加上2个关键词,那就是“有效”与“整合”,资源利用必定围绕于教学目标,故需“有效”;去粗取精,立足文本,故需“整合”。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