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融入生活
2009-09-16露曦
露 曦
李昕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钢琴课堂》主讲人,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钢琴业余考级评委。曾任北京市“希望杯”、“海兹曼杯”、“TOYAMA杯”等钢琴比赛以及“清华大学钢琴特长生”、中央音乐学院业余钢琴考级评委。
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吴迎教授。1991年10月与谭利华指挥的北京交响乐团合作,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了“莫扎特钢琴协奏曲音乐会”。1995年荣获德国DAAD奖学金,由文化部和中央音乐学院共同公派,赴德国斯图加特音乐学院钢琴系深造,毕业时以全优的成绩获得钢琴演奏硕士文凭。回国后在学院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尝试多种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积极创新,所教授的学生曾获得国内外多项钢琴比赛殊荣。
游戏中的音乐启蒙
李昕生长在东北,父母都执教于沈阳音乐学院。尽管父母从事的并不是音乐表演专业,却对李昕学习音乐寄予很大希望,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来为她提供良好的音乐氛围。在环境的熏陶下,李昕对音乐和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6岁那年,李昕和哥哥一起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哥哥大李昕5岁,在生活中除了是兄长以外,在童年的音乐之路上更是与李昕齐头并进的好伙伴。哥哥学习小提琴,他的学习经验和对音乐的理解给了李昕很多帮助。那时,十二三岁的小李昕经常与哥哥一起合作演奏钢琴小提琴作品,在两种乐器的对答交流中,这种“在游戏中学习”的方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李昕对音乐的兴趣,更培养了与人合作的默契,这对李昕以后的钢琴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帮助。在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之后,李昕开始正式学习钢琴演奏。经过个人的勤奋与努力,李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从此与音乐艺术结下一生的“琴缘”。
现在的李听,已经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副教授,能成为一名成功的钢琴教育专家,李昕对昨日老师们的帮助心怀感激。因为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为她从事钢琴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老师都曾在李昕的学琴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学时代,沈阳音乐学院附中的盛喜惠教授循循善诱、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为李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学时代,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吴迎教授因材施教、极富耐心而又非常严格,经常鼓励并鞭策李昕的学习,挖掘、启发她的音乐潜能,使她不断进步。除了朝夕相伴的专业课导师,有的老师可能只是一句鼓励、一句点拨,也许在年幼时还不能完全理解老师话里的含义,但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李昕渐渐品出了老师话里的深意,让自己受用一生。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李其芳教授曾经这样评价她的演奏:“这个孩子弹的莫扎特奏鸣曲很有音乐感!”正是这样一句鼓励的话,成为李昕在学琴之路上持之以恒的莫大动力。李昕还特别提到了周广仁先生,周先生除了在专业上指导学生以外,更会在生活上细致入微地关心和帮助学生。李昕像海绵一样,在专业上充分吸收各个老师教育方法和理念的精髓,博采众长,并注重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1995年,李昕获得了德国DAAD奖学金,由文化部和中央音乐学院共同公派,赴德国斯图加特音乐学院钢琴系深造,毕业时以全优的成绩获得钢琴演奏硕士文凭。正是凭借个人的才华和努力,李听在教育的天地里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陪伴钢琴教育走入电视的新女性
相信许多读者是通过收看中央电视台的《钢琴课堂》栏目认识李昕的。画面中那个为大家普及钢琴教学,循循善诱指导学生演奏,温婉谦和的老师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节目凭借在观众中良好的评价,获得了央视音乐频道收视率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节目连续播出3年,创下了教学节目播出时长的纪录。
在脚踏实地地做好学院的本职教学以外,利用电视台的教学课程继续传播音乐教育理念是李昕欣然受之的工作。此外,在规范钢琴教师行业素质、帮助音乐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继续做好音乐教师培训工作方面,她更是不遗余力。2007年由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发起的“全国音乐教师等级认证”工作,李昕获邀参与。工作立足两个部分一是教师培训,精选中央音乐学院最有教学实力的教师和对音乐教师最为急需的课程二是认证内容,其中包括演奏部分和教学部分。通过2008年的运行,获得了良好的效应。在做好学院本职工作的同时,李听还一直坚持参加演奏会,十分重视舞台对教学的辅助作用。2007年年底,中央音乐学院钢琴共同课教研室团队成功主办了“第二届中央音乐学院‘卡丹萨杯大学生钢琴比赛”,反响热烈,受到北京市多所高校热爱钢琴音乐的大学生们的喜爱。
从教多年来,李昕一直辛勤躬耕在教学第一线,通过积极参与、组织多项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李昕认为,老师和教育机构是钢琴教育中的关键一环。钢琴作为外来艺术,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国内在钢琴师资方面仍需要大力加强教学实力,根据教学规律,注重教学的严谨性,潜下心来做学问,以规范的教学和扎实的基础为出发点,以音乐认知和培养兴趣为目的,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从而提升音乐审美教育环境。国外在教学方式上的许多好习惯,尤其是对待作品的严谨性需要我们学习。仅举读谱这个小例,他们在教学生演绎作品之前,会从分析作曲家生平以及创作背景开始,从乐谱本身出发,细致入微地来让学生真正理解作品。
其次,作为家长,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李昕认为,琴童家长应尽量避免功利的心态,积极配合教学。家长大可抱着仅仅是为孩子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纯粹心态来对待学琴。学琴并不仅仅在于掌握了多少曲子,考了多少级,而更应该关注孩子有没有获得解读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家长可以鼓励和引导孩子,让钢琴和音乐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的生活,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在钢琴学习中,音乐鉴赏力的培养应该是第一位的。这点除了由老师规范的传授来引导,就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了。李听的丈夫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闲暇时喜爱收看一些音乐文艺栏目,受爸爸的影响,他们的女儿也常常一起观看,父女俩常常就某一个音乐话题热烈地讨论起来,不时碰撞出智慧的小“火花”。由此可见,家长的示范作用不容小觑,要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家长需要以身作则。除此以外,家长还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对于很多家长反映的孩子练琴情绪反复,甚至出现厌倦情绪的情况,李昕建议家长一定要相信并多鼓励自己的孩子。因为琴童的钢琴学习大致可分为兴趣期——表现期——枯燥期——表现期——枯燥期——成熟期几个阶段。在枯燥期中,一般琴童会遇到新的难度,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渡过,往往会失去耐心,或急于求成。此外,孩子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忙于应付音符,忽视音乐表现。音符是单调的,是缺乏生动性的音响,它不能唤起孩子的兴趣和想象。演奏最关键的是“心到”,即用心去领会作品,用心在演奏中跟作品一起歌唱。从音符转化成音乐,需要老师的引导,更需要家长配合老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是自然而然渗透到生活之中的。
再次,对于大家所关注的考级和出国深造的话题,李昕认为,对大部分从事专业钢琴演奏者来说,出国深造是十分必要,但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能力、特点选择好出国时间和地点,有备而来,才会更有利。考级与各类花样繁多的钢琴比赛相同,已经在我国开展多年并做了很多尝试。层出不穷的各种考级是主办方水平的体现。如果是出于对孩子负责、对音乐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考级是可以做好并有持续发展的空间的,孩子们都可以去参加,利用考级锻炼自己的能力。如果只以挣钱和扩大影响为目的,那一定是不可取的。家长可以有选择的,以平常心态,在学琴各阶段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工作中的李昕是一个大忙人,生活中的李昕是一位琴童母亲。谈到孩子的音乐教育,李听说自己只是为孩子打好基础,多为她创造学习机会,其他一切都顺其自然。对小琴童们欣赏音乐和学习音乐,李昕希望大家能把音乐作为日常生活中一项休闲的内容,渐渐地爱上音乐,离不开音乐。因为欣赏音乐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